刘晓敏 陈英敏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有精读课与略读课两种课型之分。温儒敏教授在主编统编教材时,让精读、略读回归阅读的方法,将精读课改成教读课、略读课改成自读课,旨在彻底根除阅读教学“课型定位不清、教法不明”的痼疾。早在采用现行统编教材之前,“初中语文五程序单元教学模式”基于单元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已经构建起初中语文“精读课—略读课—拓展课”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该体系的课型功能定位与现行统编教材所构建的“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在教学理念上高度吻合。如今“初中语文五程序单元教学模式”之所以依旧沿用“精读课—略读课—拓展课”三位一体教学结构,旨在同時界定教读课与自读课两种课型的功能定位暨教学方法,倡导教师以精读的方法上教读课,教给学生一个“例子”的读书方法和写作经验,是谓精读课;以略读的方法上自读课,引导学生将精读时所习得的阅读方法和体验迁移、运用到相应的语文实践之中,是谓略读课。
“精读课—略读课—拓展课”三位一体阅读教学体系乃“初中语文五程序单元教学模式”之“常”的一面,旨在明确一些基本的课堂规律和准则;其“变”的一面,则是倡导教师勇于创新,敢于突破,善于超越,精于转化。比如统编教材中有不少篇目是一课两文乃至三文,其中既有文言文,也有白话文。针对这样的篇目,究竟可否以“精略结合”的方式达成“读一篇知一类”的教学目标,是广大一线教师都曾着意探讨的话题。所谓“精略结合”,便是将精读课、略读课作为相互独立而又互相联系的两种课型放在同一个课时中完成,充分发挥两种课型的教学功能,协同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实现阅读教学的守正创新。在本次赛课中,经由邓玲教授亲自指点,刘晓敏老师精心设计、执教了一堂精略结合课,授课内容为统编教材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
一、检测启始课学习内容,精准把握学情
师:在前面两节启始课学习中,我们已经预学了整个单元的课文,今天进入精读课学习。(课件呈现本课学习目标,如图1)大家先齐读一遍本课学习目标,然后阅读《陋室铭》与《爱莲说》,思考两篇文章在句式和语言风格上有什么不同(生齐读)。谁来说一说?
生1:《陋室铭》都是对偶句,句式整齐,而且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
师:正确!同学们能找出所押的韵脚吗?
生:(齐答)名、灵、馨、青、丁、琴、经、形、亭。
师:很好。那么谁来说说《爱莲说》的风格?
生2:《爱莲说》的句子都是散句,读起来错落有致,有节奏感,有韵味。
师:所以,它与《陋室铭》的风格——完全不同。
【评析】以读入手,引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感知句式和语言的风格,触摸文脉,感知课文语境,落实必要的语言知识。
师:下面再来看看句子的停顿。(课件呈现“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二句)
生3:第一个句子在“爱”字的后面停顿。
生4:第二个句子在“无”字的后面停顿。
师:就是应根据句子的意思来断句。接下来是虚词知识。(课件呈现“何陋之有”“水陆草木之花”“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三句)谁来说说三个句子中的“之”字作何解?
生5:第一个“之”表示宾语前置。
师:全班同学一起告诉老师,这个句子中的宾语是什么?
生:(齐答)何陋。
师:第二个呢?
生:充当助词,翻译为“的”。
师:下一个!
生: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师:正确!
【评析】断句、虚词是文言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准确把握语文知识的价值点,课堂追问恰到好处。
二、以启始课的学情为精读课教学的逻辑起点,展开《爱莲说》精读教学
(一)找观点,感情怀
师:(课件出示“爱莲说”课题)请仔细看题目,说说它的意思。
生1:谈一谈对莲花的喜爱。
师:题目中的哪个字最能表达作者的感情?
生2:爱。
师:大家再去文中找一找,题目中的“爱”字与文中的哪一个句子相对应?
生:(齐读)“予独爱莲之……”
师:大家再体会一下,作者对莲爱到了怎样的程度?
生3:爱到只爱莲花而不喜欢其他的花了。
师:你从哪里发现的?
生3:独爱莲。
师:他抓住了哪一个字?
生:(齐答)独。
师:“独”怎么解释?
生3:只,仅仅。
师:说得好!读懂了关键字。可爱的花很多,可是“我”“只”爱莲。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这是怎样一种爱?
生4:情有独钟。
【评析】从赏鉴语言切入,指导学生通过抓住关键字找到文章观点,通过咂摸“独”字感受作者对“莲”不一样的情感,进而获得对文本的整体感知。
(二)品语言,知特点;赏品质,悟志向
师:周敦颐对莲情有独钟,莲究竟有什么特殊之处呢?
生1:“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这是莲的特点。
师:这位同学找到了课文中描写莲的部分句子。我们能否提炼一下,莲究竟有什么特殊之处?
生2:莲,花之君子者也。
师:正确!可是,周敦颐为什么会把莲和君子作了联想呢?同学们先小组交流,再课堂分享。基本思路是,先找出文中描写莲的句子,再从句子中发现莲的特点,最后分析这些特点是如何让作者联想到君子的。课堂分享,可按照屏示句式(如图2)来说。
生小组讨论,师巡视。之后进入课堂分享环节。
生3:我喜欢莲的出淤泥而不染,她有高洁的特点,就像君子不与他人同流合污的品质。
师:说得好!谁还有话说?
生4:我喜欢莲的濯清涟而不妖,她有被清水洗涤后却不妖艳的特点……
师:被清水洗涤后却不妖艳,是作者对莲的描绘,这一描绘中体现了莲的什么特点呢?妖艳的女子是什么样子的?
生4:浓妆艳抹。
师:那不妖艳呢?
生4:朴素、淡雅
师:重新表述一下这个句子!
生4:我喜欢莲的濯清涟而不妖,她有淡雅的特点,就像君子不张扬,很朴素的品质。
师:好!大家先简单批注,再发言。
生5:我喜欢莲的中通外直,她有正直的特点,就像君子正直的品质。
师:你的句子中有两个“正直”。“正直”这个词,是用作莲的特点合适,还是用作君子的品质合适呢?
生5:君子的品质。
师:那么莲的特点呢?换一个什么词?
生5:直、挺直。
生6:我喜欢莲的香远益清,她有……
师:别急,老师给你一点启示,你抓的是句子中的哪一个词?
生6:远。
师:还有——
生6:香远,还有清。
师:很精准!“远”是指——
生6:传得很远。
师:什么传得很远?
生6:香氣传得很远。
师:就像君子的什么传得很远?
生6:品德、名声。
师:那么“清”呢?
生6:清廉的品德传得很远。
师:好!将这句话完整地表述一遍。
生6:我喜欢莲的香远益清,她有香气传播得很远的特点,就像君子品德清廉、美名远扬的品质。
师:请坐!谁还有?
生7:我喜欢莲的亭亭净植,可远观不可亵玩焉,她有挺立、竖立的特点,就像君子的志洁行廉、令人敬佩的品质。
师:非常好,抓得是“净值”“可远观”“不可亵玩”这些关键词。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对莲的特点和品质有了深入的理解。现在我们把这些句子再读一遍,注意其中体现莲的特点的字词,重读。
【评析】执教教师通过设计有效的课堂学习活动启发学生思考和表达,既为学生提供了思维的脚手架,又通过提供语言表达范式帮助学生实现思维的条理化;师生的课堂对话紧贴学生元认知,助力学生思维发展和语言表达能力提升,确保学生通过对课文中相关语言的品鉴,精准到位地解读出莲的特点和君子品质。
(三)析手法,明技巧
师:除了写莲,文章还写了两种别的花,它们是——
生:(齐答)菊和牡丹。
师:为什么要写菊和牡丹?这样会不会喧宾夺主呢?
生:不会。
师:为什么?
生1:用的是对比手法。
生2:用的是衬托手法。
生3:用的是反衬手法。
师:看来大家有不少想法。老师先给大家解释一下有关概念。对比是两个放在一块比较,既表现这个的好,也凸显另一个的不好,没有主次之分;衬托却是有主角和配角区别的。那我们这篇文章的主角是谁啊?
生:(齐答)莲。
师:所以菊和牡丹是——
生:(齐答)配角。
师:所以,文中写这两种花起到了什么作用?
生:(齐答)衬托的作用。
师:正称还是反衬?还是正反都有呢?
生1:文中说,菊如同隐逸者,作者很欣赏;而牡丹是追求富贵的,说明喜欢牡丹的人就喜欢追求富贵。
师:所以,这两者谁是正衬,谁是反衬?
生1:菊是正衬,牡丹是反衬。
师:作者除了正面描写莲的君子风度,还采用了正衬和反衬的手法来表现这个主题。谁还记得我们在启始课中介绍的周敦颐的经历?你对他的哪些经历印象深刻?
生2:他为一个法不当死的囚犯辩理,甚至可以为此辞官;他平时不贪钱财,一身正气。他就是一个君子。
师:所以,作者写莲是为了表达什么?
生2:想要我们像莲一样拥有君子品质,做一个君子。
师:他告诉自己——要像莲那样,具备并践行君子美好的品德。这是什么手法?
生3:托物言志。(课件出示:托物言志、衬托)
师:这篇文章的中心是表现莲的品质。除了直接写莲,还可以选择其他的花来衬托,像这样围绕中心选材,可以使文章更加摇曳多姿,丰富生动。
【评析】从赏鉴莲,过渡到品析菊和牡丹,关注文章写作手法及表达技巧,相应地解决了“文章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两个关键问题,既涉及言语内涵又旁通写作策略,教师的教学设计可谓精准、巧妙。
师:接下来,同学们能否总结一下托物言志类文章的学习方法呢?
生1:第一步是找观点,感受作者的情感。
生2:第二步是品语言,找出莲的特点,然后分析描写莲的语言,品析莲的特点和品质。
师:说得太好了!那最后一步呢?
生3:最后一步是分析手法,明确技巧。
师:方法已经在这里了(课件出示表格,如图3)。接下来的时间,大家就运用这个方法自学《陋室铭》,快速略读。
【评析】学一篇而知一类,是五程序单元教学模式精读课设计的一大亮点。引导学生来完善上面的图表,既是知识的回顾,更是能力的提升,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托物言志类文章的学习方法,知道从中去把握文章的语言特点、体裁法则、行文脉络,进而掌握“这一类”文章的写作方法暨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