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珏 陈东旭
(广东理工学院,广东肇庆,526000)
2019年2月,国家《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出台。作为未来数十年的重大区域发展规划,大湾区城市群将以其开放程度与经济活力引领中国未来发展格局[1]。该战略区的增长点不会倚重于一区一城,而是发挥多城市综合优势,深化区域间合作机制,支撑引领国家经济发展。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大湾区所属11座城市将加速发展步伐,城市处于急剧变革与变异求新的发展通道之中,市场竞争也将日趋复杂剧烈。
本文研究对象是商贸流通业。商贸流通业涉及的行业和部门多且杂,从狭义上进行界定,应指商品流通和为商品流通提供服务的产业,包括批发和零售业、以及从事物流的运输业、仓储业等[2]。近年来,学术界对商贸流通产业的研究日益重视与深入,徐从才等(2012)[3]将流通产业的重要性定位于“先导产业”、“主导产业”、“战略产业”和“基础产业”。家顺良等(2010)[4]认为商贸流通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战略地位,并且不同区域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存大较大差距。宋则与张弘(2003)[5]建立了区域商贸流通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加以验证。曹振纲等(2011)[6]着眼于商贸流通业的区域协调发展,提出整合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基本思路和政策主张。
在不同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试图以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一体化发展为背景,将视角锁定大湾区城市群中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城市肇庆,其如何在国家战略驱动下,把握时机,加速融入大湾区发展?对于肇庆市而言,基于商贸流通业广泛的关联性,选择从商贸流通业进行突破是现实与理想的选择。在此背景下,重视商贸流通业在区域经济中的引领作用,探索商贸流通业结构优化和竞争力提升路径,对促进肇庆市经济结构转型发展,尽快缩小与大湾区其它城市之间的差距,加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将为其它欠发达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启示。
商贸流通业在众多产业中是最具广泛覆盖性与行业渗透率的产业,其具有的经济增长效应与协同功能效应,主要是通过引导企业生产、加速资金周转、提升区域消费来实现的[7]。商贸流通把生产与消费紧密联系在一起,调整着企业生产、商品供应与消费需求的关系,有利于顺畅商品从生产、销售到消费的整个环节的高速运转,加快企业资本周转速度,促进区域内行业、企业与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加速地区经济发展。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商贸流通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
对于肇庆市而言,通过商贸流通业实现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融合,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使其成为融入粤港澳经济一体化、新型城镇化以及乡村振兴的重要助力。
肇庆市在大湾区的11座城市中,土地面积最大,但经济总量排名居后,2018年GDP总量2201.8亿元,比上年增长6.6%,三次产业比例为10.3:51.1:38.6,产业结构仍呈现“二三一”型,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产业层次不理想,内生动力不足,经济下行压力大,综合竞争力处于相对弱势。商贸流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作为沟通生产与消费领域的中间产业,引导市场上产品生产、消费的顺畅运行,推动上下游相关产业的需求,整合区域产业,有效增加实体经济实力,从而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加速融入大湾区发展。
城镇化是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2018年肇庆市常住人口415.17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98.29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7.76%。根据2014年国务院公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20年要实现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以此可见,肇庆市城镇化建设相对滞后。城镇化意味着人口由乡到城的流动,这势必要求提高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商贸流通业相对进入门槛不高,具有极大的就业吸纳空间,劳动力份额位居第三产业之首,并能对整个社会就业产生乘数效应,为新型城镇化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也是国家供给侧改革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商贸流通业引领,增加有效供给,实现供需平衡,促进经济增长成为肇庆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基础动力。
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主要表现为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和居民个人之间的不均衡。通过商品和服务的流通过程,优化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与再分配,对于提高农民收入、发展农业以及实现乡村振兴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通过流通产业驱动,有助于优化区域分配,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夯实乡村振兴基础,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肇庆市位于广东省中西部,是大湾区连接大西南的枢纽门户,地理位置优越。近年来,处于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国内经济下行压力环境下,肇庆市经济保持了稳中有增,2011年以来,GDP年均增长率达到9%。居民收入得到稳步提升,2018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070.9元,比上年增长7.7%。商贸流通在区域经济中的强大经济作用力也日益显现。
社会消费零售指标是衡量商贸流通业行业发展态势的重要标准。据肇庆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8年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6.7亿元,比上年增长10.2%,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4个百分点,增速排珠三角第1位,全省第2位。如下图2所示,2011-2018年肇庆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直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从2011年的376.56亿元到2018年866.7亿元,八年间翻了一番多[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直接反映着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态势及不断增强的规模优势。
图2 2011-2018年肇庆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长速度
宋则等(2002)将流通业态分为零售业态和批发业态两种形式,2004年10月商务部出台了零售业业态分类新标准,将零售业分为食杂店、便利店、超市、百货店、专卖店、电视购物、网上商店等17种业态[9],这种分类反映了近年来零售业发展的新趋势。流通业态的繁荣与发展是与地区GDP增长、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相适应的。就肇庆市而言,城市商贸流通业获得了优先发展。目前各类大型百货商场、购物中心、连锁超市、便利店等业态齐全。从消费形态看,批发零售业仍是消费品市场发展的主导力量。2017年,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297家,实现消费729.59亿元,增长11.2%,占总消费比重达90.1%,拉动增长10个百分点,是商品销售的主体。同时网络购物方兴未艾,传统业态与新兴业态共争共存,市场体系日趋完善。
2018年肇庆市农村人口216.88万人,占全市人口的52%。农村消费品零售额257.5亿元,增长10.2%。农村市场获得了进一步发展,潜力巨大。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超对接工程”等国家惠农工程的推动下,连锁店和超市等流通企业向农村延伸,有效地推动了农村商贸流通业发展,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得以不断建设并畅通,实现了县、乡、村三级配送机制,农村消费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与提升。
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不断普及与发展,商贸流通业的网络化发展日益迅猛。2017年,肇庆市政府发布《肇庆市深入推进“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工作方案》,在政策层面与实施环节大力推动“互联网+流通”,倡导流通创新,推动实体商业与虚拟现实相融合,探索电子商务、体验消费等新渠道,推动线上线下全渠道销售模式,由此延伸出多元化、多功能的零售组合形态。2018年,全市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172.84亿元,同比增长44.9%,拉动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4个百分点,说明新型业态模式呈现出强劲的潜力和生命力。
2018年广东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501.12元,而同期肇庆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6.7亿元,仅为广东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2%。从主要流通主体来看,肇庆市商贸流通企业仍旧存在着企业规模小、效率低、竞争力不强的弱点,限额以上法人单位仍然偏少。2017年,全市限额以上批零住餐法人单位共476家,其中限额以上连锁总店数5家,门店数420家,销售总额22.81亿元。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17.12亿元,对整体消费市场的支撑作用有限,制约了商贸流通业各行业的发展壮大。
近年来,肇庆市商贸流通体系有了很大的提升,但由于长期以来过份追求经济增长,发展模式粗放。商贸流通业中包含行业种类众多,其中占比一直比较高的就是零售业,但是零售业目前仍是传统业态模式占主导,业态同质化严重。其中占较大比例的百货、零售、食杂等店面布局分散、规模小,连锁便利店则数量太少,品牌专卖店发展受限。而代表现代流通业发展趋势的电子商务、连锁集团物流配送等现代化模式发展相对滞后,流通领域整体发展相对落后,尚未真正建立起与现代市场经济完全相符的流通体系。
商贸流通业的快速发展有赖于基础设施的完善。近年来肇庆市物流行业获得了较快发展,基本的物流体系已经构建,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物流技术落后,规模小而弱,流通成本高等问题,交通基础设施是以公路、铁路、水路等为主的交通体系,物流仍停留在以公路运输业和快递行业为主的传统物流活动,物流总费用占到全市GDP的15%以上,物流网络的完成性与协调性、配套性较差,信息化、网络化的现代物流平台建设明显滞后,使得产品无法在一个大的市场中进行规模化交易和配送。这些都阻碍了商贸物流业的整体发展。
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发展二元经济结构使得肇庆市商贸流通产业具有明显的城大乡小的格局。2018年,肇庆市占常住人口的比例为52%的农村人口,其消费品零售额只占到全市零售总额的30%。农村居民人均收入17965.7元,占城市百分比57.7%;人均消费支出11358.5元,占城市百分比56.9%。从下表1可以看出,相比于城市,农村居民收入、消费支出均存在较大差距,农村消费支出仅占城市消费支出的一半左右。这也说明城乡之间的商贸流通不均衡,农村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缓慢,基础设施落后,小百货和夫妻店仍是农村商贸的主体形式,连锁超市和专卖店等现代零售业态比重较小,物流配送与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发展滞后,流通成本高,这种城乡市场分割、流通严重不平衡的情况,影响了商贸流通整体发展与竞争实力的提升。
表1 2018年肇庆市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支出统计
肇庆市作为大湾区相对欠发达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化建设程度存在多种因素及瓶颈制约,其商贸流通业也同样面临着政策机制不完善、企业规模较小、业态同质化、信息化运用滞后、城乡发展不平衡等多种阻碍。由此,肇庆市应着力突破流通业发展瓶颈,从制度优化、产业优化、技术优化、市场优化、产品优化等五个方面全面提升商贸流通业的区域竞争力,从而推动经济结构转型与升级。
粤港澳大湾区目前由9个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所组成,该地区在自然地理、文化风俗、社会经济等方面有诸多相似之处,但在行政区划上却异常复杂,涉及到多种不同类型的行政区划体制。随着大湾区城市群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城市之间商贸流通产业的政策制度的联动性将进一步加强。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规划、指导、扶持与保障作用。首先,政府应该积极构建现代化管理与规范体制,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加强区域间交流与合作,打破行政区域规划与管理体制的藩篱,科学规划商贸流通业,鼓励建立地区经济和商贸流通协同发展模式;同时健全商贸流通业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和诚信体系建设,加强监管力度与法律保障,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其次,由于各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对于肇庆市这样的相对弱势地区,政府应提供有效的政策扶持,通过流通产业组织政策,积极扶持大型流通企业,通过并购、参股、承包等方式实现规模扩张,着力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的龙头商贸企业;同时以中小流通企业为基础,积极推动和发展连锁经营模式和物流配送服务等,促进规模化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均衡发展,提升与巩固商贸流通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使本地企业获得竞争优势,促进商贸流通行业的发展壮大。
整合营销之父唐·舒尔茨(1997)曾指出,在产品同质化趋势加剧、未来不确定性增强的背景下,唯有“渠道”和“传播”能产生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渠道作为沟通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其创新从本质上看就是流通业态结构的优化与升级。
流通业要顺应时代发展,探索与互联网融合的模式,在服务功能和渠道模式上进行变革。未来肇庆市应改变以往业态同质化严重且分布较为凌乱,商业聚合力不强的状态,向传统商业模式注入创新活力,向多业态融合发展、全渠道模式转变[10]。融会现代商业网点和新型业态,引导大型零售网点发展,推进有一定规模的综合性商场向专业化和购物中心发展,大力发展特许经营、加盟连锁店、仓储式卖场。积极发展社区商业中心,强化其专业性与服务性的复合型多业态功能。加快中小零售企业的资源整合, 发展有特色的专卖店和专业店,特别是要形成线上市场与线下市场的良性互动,建立线上线下一体化销售网络体系,进而形成多种业态共存的发展模式。
现代信息技术是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当前信息技术与产业不断结合,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传统商贸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是加快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实现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流通现代化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是以信息技术为平台,物流配送为模式,网络运作为方式的变革与创新过程,带动行业业态的演变,提高产业发展效率,从而实现商贸流通业的现代化发展。
首先要加快流通企业信息化建设,探索“互联网+”发展模式,着力于将互联网与流通产业结合起来,线上与线下相融合,将先进的流通技术设施、手段与现代的管理方法相结合,建立起全领域的信息流、物流、商流、资金流的优化整合与一体化。其次变革物流的配送与运输方式。采用智能化设备,建立共享的物流公共信息化平台,使信息传达、共享更具备效率。最后要支持城乡物流配送中心、多式联运现代物流园区建设,完善全市物流综合服务网络,构建交易电子化,管理网络化,流通效率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肇庆市商贸流通市场布局结构不尽协调,层次多、差别大,城乡间流通不畅。因此应整合城乡商贸流通资源,对城区着力完善、提高其市场辐射力,对农村地区需要扶持、开发,架构以城市为主体、以农村为基础的市场结构,加快形成城乡互动的流通网络体系。
逐步建立起工农、城乡互为供求的一体化商贸流通体系,将农村市场作为建立畅销体系的启动点, 打通农产品进城、消费品下乡通道,解决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积极发展“万村千乡”农家店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农资仓储商店,整合物流站点、农超市场、供销合作社、农村购物中心等资源,打造农村现代流通网络,提高农村地区商贸市场竞争力。
大力培育农村电商,加快构建农村电商经营服务体系,支持企业在农村地区设置物流仓配站点和综合服务站点,创新互联网分销模式,打造农资服务核心竞争力,不断拓展商贸流通的发展广度与深度,驱动区域统一大市场的形成。
肇庆市是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资源丰富,但旅游精品缺乏。推动旅游业与商贸流通业相结合,将区域特色文化有机融入到流通产业中来,加大资源整合力度,着力打造精品,培育商贸流通新优势。
充分挖掘肇庆市特色文化,加强其特色文化与特色产品相整合。肇庆市目前有20个地理标志产品,如端州端砚、四会玉器、肇庆裹蒸棕、德庆贡柑、四会沙糖桔、封开杏花鸡等,其具有稀缺性和差异性特征,通过定位品牌形象,塑造品牌内涵,建设特色品牌专卖店,并由此进一步的衍生与拓展,科学定位、合理布局,凸显肇庆文化传承与地方优势,打造集旅游、休闲、度假、购物、餐饮于一体的现代化商业街区,拓展消费空间,构建区域特色化商贸流通体系,从而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
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背景下,作为大湾区的边缘城市,肇庆市面临变革与发展的关键节点,应正视自己的发展短板,充分利用机遇,加快区域经济转型。肇庆市商贸流通业竞争力的提升能够驱动当地区域经济发展,其竞争力提升存在着五大路径,包括:通过完善发展环境,构建区域间合作机制实现制度优化;通过加快渠道创新,建立多业态共存模式实现产业优化;通过创新物流方式,构建“互联网+流通”网络实现技术优化;通过畅通城乡互动流通体系,形成区域统一大市场实现市场优化;通过挖掘区域特色,构建特色化商贸流通体系实现产品优化。由此以点带面,通过商贸流通业优化升级,推动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争取真正融入大湾区经济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