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芳,戴波
(上饶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江西 上饶334001)
201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团队首次推出慕课(MOOC)后,人们对于国内高等教育中的慕课(MOOC)就有了现实上的关注,并积极展开了不少相关研究,但对于使用慕课学习的学习者的探索及理解,特别是对于大学生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期望满足、适应性、态度、满足感等相关的研究,至今仍十分不完善。另外,对于大学生是否能够持续使用慕课的探索也不足,有关体育慕课、体育翻转课堂的应用研究更是少见,尤其是对于体育专业大学生使用慕课学习的探索和理解。对此,本研究以体育专业大学生使用慕课的认知为基础,探索影响体育专业大学生持续使用慕课意图的因素,为体育专业大学生使用慕课和翻转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1.1 研究模型
以TAM与ECM的结合模型为基础,通过对网络教学使用意图进行探索的Lee(2010)研究[1]和 TAM及TFM,以对慕课持续使用意图进行探索的Wu和 Chen(2015)[2]研究为基础,制定与大学生使用慕课意图相关的假设性建议模型,并构造性地设定变量之间的关系。据此,制定了将感知易用性、期望确认性作为外部变量,将感知有用性、态度、满意度、课题技术适应性作为中介变量,将持续使用意图作为因变量的研究模型。
1.2 研究假设
在已有的理论和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以下12个研究假设:H1慕课感知易用性,会对应用慕课相关的感知有用性产生正面影响;H2慕课期望确认性,会对应用慕课相关的感知有用性产生正面影响;H3慕课期望确认性,会对应用慕课相关的课题技术适应性产生积极的影响;H4慕课感知易用性,会对应用慕课相关的态度产生正面影响;H5慕课感知有用性,会对应用慕课相关的态度产生正面影响;H6慕课感知有用性,会对应用慕课相关的满意度产生正面影响;H7慕课期望确认性,会对应用慕课相关的满意度产生正面影响;H8慕课课题技术适应性,会对应用慕课相关的满意度产生正面影响;H9慕课态度,会对慕课的持续使用意图产生积极的影响;H10慕课感知有用性,会对慕课的持续使用意图产生积极的影响;H11慕课满意度,会对慕课的持续使用意图产生积极的影响;H12慕课课题技术适应性,会对慕课的持续使用意图产生积极的影响。
2.1 研究对象
以体育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选取江西省436名体育专业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436份,回收问卷402份,筛除回答不全、遗漏回答、不诚实回答等无效问卷,最终剩余361份有效问卷。问卷回收率为92.2%,问卷有效率为82.8%,两者均达到相应要求。
2.2 研究方法
2.2.1 问卷调查法
对已有的文献进行了整理,以先行研究为基础,根据研究内容自行编制了问卷。
2.2.2 数理统计法
技术统计及相关分析采用SPSS 22,验证性因子分析及结构方程模型分析采用 AMOS 22进行统计处理。
3.1 研究模型检验
3.1.1 信度检验
更为重要的是,儒学在东晋的流行与复兴,绝对离不开其文化载体——儒家经传传播者与接受者对其道德伦理的发自内心的、真诚而非功利的日常切实践行,因为从某种程度上,儒学本身就是关于道德伦理的践履、一种实践的学问,否则,儒学便不可能根植于现实社会并真正使之生活化;自两汉以来,儒学尤其是儒家经传中的儒家道德伦理,一直在影响着古代中国人的文化传统,在生活日用层面上,其甚至在以某种方式参与着东晋时期人们的生存。如儒家道德伦理观念“忠”与“孝”、“友”与“悌”等,在东晋确然基于一种思想信仰或者亲情的身心需要,而内在为、践履成东晋士大夫与儒家学者的价值生命。
信度检验通过因子载荷、信度、组合信度和平均方差提取值来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因子载荷0.708~0.869、信度 0.501~0.755、组合信度系0.838~0.901、平均方差提取值0.750~0.836。这些数据符合“因子载荷最低0.70以上、信度最低0.50以上、组和信度最低0.70以上、平均方差提取值最低0.50以上,判断为它是有意义(Lau & Woods,2008)的”。
3.1.2 效度检验
采用对平均方差提取值的平方根和各构成变量间相关系数进行比较的方式进行区分效度(Segars & Grover,1998)[3]。Anderson和 Gerbing(1988)认为,各构成变量的平均方差提取平方根值要比Pearson 相关系数大,才有区分效度[4]。分析结果显示,平均方差提取平方根均超过了各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系数。通过这些数据,可以确认研究工具效度。
3.1.3 适合度检验
采用卡方适合度检验(Chi-square Goodnessof-Fit Test),检验了测量模型的适合度。适合度(χ2)检验结果显示χ2 =648.954,df=338,p<0.001,因此“研究模型和资料一致”的零假设被推翻。MacCallum,Browne &Sugawara(1996)认为这种零假设过于严格,大部分研究模型在χ2 检验阶段只能被推翻[5]。因此有必要考虑其他依据。据此,本研究以现有研究Davis(1989)、MacCallum,Browne &Sugawara(1996)中检验适合度时采用的具有代表性的适合度指数-χ2 /df,NFI,TLI,CFI,RMSEA为基础,检验了适合度[5-6]。检验结果显示χ2 /df=1.920,NFI=0.899,TLI=0.943,CFI=0.949,RMSEA=0.054。通过这些数据可以检验模型的适合度。
3.2 研究模型检验结果
检验研究模型中设定的12个研究假设结果显示,除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和态度之间的关系,其他10个研究假设都是有意义的(p<0.05)。在检验结果的基础上建立并检验除“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态度”的修正模型。
以χ2/df,NFI,TLI,CFI,RMSEA等具有代表性的适合度指数(Bentler,1989)为基础,对修正前后的适合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修正前后的模型均适合。但在NFI、TLI、CFI中显示,修正模型的适合度值比现有模型更好。据此,本研究选择了比NFI,TLI,CFI值更高的修正模型作为最终模型。
表1 修正前后研究模型适合度分析结果
以上述研究模型为基础,得出在体育专业大学生展开的影响慕课使用意图变量的直接或间接效果及总效果,如表2。
表2 最终模型的直接或间接效果分析(A→B)
* p<0.05
4.1 课题技术适应性是直接影响慕课持续使用意图最重要的变量,另外,与感知有用性相比,课题技术适应性发挥了更大的影响作用。本研究结果是以体育专业大学生为对象,证实了一部分对“慕课课题技术适应性和持续使用意图之间的关系”的研究结果。但是如上所述,本研究得出的结果,与Chang & Tung(2008)的“感知有用性是对使用意图产生最大影响的主要因素”[7]的研究是不一致的。通过对比上述既有研究和包括本研究在内的最新的研究结果之间的差异,我们可以明确地得知,以电脑等传统科技环境为基础提出的模型(Chen,2014)-TAM[8],无法直接适用于与慕课相类似的具有创新性的科技。
4.2 期望满足以课题技术适应性、感知有用性和满意度为媒介,是间接影响慕课的持续使用意图的最重要的变量。特别是,我们通过本研究发现,期望满足——课题技术适应性—持续使用意图,期望满足—感知有用性—持续使用意图,期望满足—满意度—持续使用意图,其各自之间都有紧密的联系。慕课正处在一个与之前不同的、划时代的网络教育环境之中,学习者的期望满足是决定其持续使用意图的核心变量。虽说这一点是经过证实的,但我们仍对此保有疑问。原本,期望满足是ECM的变量,以感知有用性和满意度的结构性关系为基础,可以看作是影响使用意图的主要原因[9]。但是,通过本研究,我们可以发现ECM的期望满足与TFM的变量——课题技术适应性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本研究还认为,对于慕课的期望满足——课题技术适应性的相关性程度,是判断和决定大学生使用意图的最为重要的核心要素。
4.3 感知有用性以态度和满意度为媒介,或将直接影响到持续使用意图。但据悉,TAM的核心变量——感知易用性,对影响慕课使用意图的感知有用性和态度,没有产生任何影响。当然,上述研究结果并非否认慕课运用中感知易用性本身的重要性,而是我们可以认为其主要意义在于,慕课被学习者亲和地开发使用,可以让大部分学习者无障碍地"参与到易上手掌握的、愿景中的课堂与学习活动"中去。另外,本研究经过实证研究发现,体现用户友好(User friendly)的慕课中的感知易用性,与CAI(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ICT等传统科技不同,并非是能给使用意图带来特别影响的变量。
4.4 感知易用性对MOOC的使用意图没有产生特别的影响时,我们可以得知TAM的核心变量的影响作用正在逐渐减少。另外,通过最近的相关研究结果,我们可以明确,自20世纪90年代起,通过实证探索新科技的使用意图从而占据巩固地位的TAM的地位,正在逐渐下降。特别是,该研究结果证实了Jeong(2011) “在说明TAM最新科技的使用意图时,可能存在一定局限性”的观点[10]。另外,通过本研究,可以推测得知在执行课题或解决问题方面,标志着科技运用适应性的课题技术适应性,将与有用性一同成为判断人们会否持续使用该科技的主要变量。通过本研究,我们探索得出,为了让与MOOC相类似的创新型科技能够持续得以应用,不仅需要有用性,还需要帮助学习者解决课题及问题,给予他们实际性的帮助。
4.5 态度和满意度会对持续使用意图产生直接的影响,通过本研究,我们可以明确得知:第一,为了让慕课在大学中持续得以运用,慕课必须向学生展示出其实际成果。第二,课题技术适应性受到期望在大学课程中得以运用的慕课,其学习者的态度和满意度对持续使用意图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当然,虽然可以说与以前的研究相比,态度和满意度的影响作用较小,但我们也可以认为,这恰好反映了大学中得以运用慕课的独特性。本研究结果是以学习者的自发性参与为基础而得出的,与义务性运用的科技相比,学习者的使用意图多多少少会存在一定差异。
5.1 课题技术适应性是直接影响慕课持续使用意图最重要的变量,另外,与感知有用性相比,课题技术适应性发挥了更大的影响作用。
5.2 期望满足以课题技术适应性、感知有用性和满意度为媒介,是间接影响慕课的持续使用意图的最重要的变量。
5.3 感知有用性以态度和满意度为媒介,或将直接影响到持续使用意图。
5.4 感知易用性对慕课的使用意图没有产生特别的影响。
5.5 态度和满意度会对持续使用意图产生直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