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少容,陈海燕,汪洋畅,李小妹,谢婉瑜,邓为庆,杨文芳
(清远市清新区人民医院,广东 清远 511800)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最主要的治疗方式,血液透析的效果与患者治疗依从性显著相关,依从性直接影响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情况与致死率[1]。相关数据显示,血液透析患者依从性较低[2],故如何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一直是护理的焦点。计划行为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Ajzen提出,他认为行为是由意向决定的,而意向则由行为态度、主体规范、感知到的行为控制力共同决定,特别是感知到的行为控制力可直接作用于行为。目前已有研究者将此理论逐步运用于临床护理[3]。本研究通过对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健康教育,探讨其对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随机选取2019年1—12月于我院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共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各50例。纳入标准:符合血液透析临床指征[4];透析时间不少于3个月;年龄不小于18周岁;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合并心、脑、肝等重要脏器病变者;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有认知障碍,无法正常沟通的患者。两组临床基线资料如表1所示,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同时,本研究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两组临床基线资料比较
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包括口头宣教及自行阅读健康教育手册。干预组采用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健康教育。具体步骤包括:(1)组建干预团队进行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健康教育,团队成员包括副主任医师1名、主管护师1名、护师3名。主管护师负责工作的整体推进及人员协调;副主任医师进行技术指导,护师具体实施。(2)制订针对性干预措施,如表2所示。(3)开设健康知识讲座,由血液透析室护士负责,每月两次,每次60 min,组织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参与。讲座内容包括:①血液透析患者的饮食、液体摄入、用药、运动等相关知识;②结合案例分析不遵医嘱的后果;③让治疗依从性高的患者分享提高依从性的经验;④依从技巧指导,包括限制液体摄入的技巧、热量计算方法、食物处理方法、运动方式等,通过实物展示、案例分析、比赛等形式向患者传授技巧。(4)建立医患微信群,干预团队每天在群内发送健康教育内容。每周组织一次微信活动,由患者或其家属分享经验,其他患者及其家属提问。患者及其家属在治疗或护理过程中一旦遇到问题,可随时通过微信群提问,由值班护士统一回复。(5)制订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日志,内容包括患者的饮食、用药、运动、体重情况,要求患者每日上传至微信群,也可记录纸质版,于每周透析时交给护师。通过微信群发送问卷调查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原因,并依据健康日志及问卷调查结果进行访谈,提升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表2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
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后3个月,采用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依从性量表[5]对患者干预前后的治疗依从性进行评估。该量表共20个条目,4个维度,采用5级评分法,满分100分,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77,分半信度系数为0.881,内容效度指数0.877。采用自制满意度量表评估患者护理满意度,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录入Excel软件,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表3 干预前后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s,分)
表3 干预前后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s,分)
n干预组对照组50 50 t值P值组别 干预前70.03±10.31 68.96±8.45 0.568 0.571干预后85.57±14.16 66.72±9.35 7.855 0.000
干预前,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干预后,干预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表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干预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计划行为理论认为,行为态度、主体规范、感知到的行为控制力是决定行为发生的3个因素[6]。行为态度是指个人对行为正向或负向的评价[7]。本研究通过发放宣传手册、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在微信群进行健康教育等形式对患者进行教育,健康教育内容中除常规的知识外,还有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内容。主体规范是个体对重要他人(如家人、朋友等)或团体认为应不应该执行某特定行为时感知到的社会压力[8]。本研究通过讲座以及微信群中的病友分享,为患者提供同伴支持。而针对家属开展的微信群活动,则增强了家属在患者遵医行为中的责任感,使家属起到辅助和督促作用。感知到的行为控制力是个体对执行某一特定行为的控制能力的主观评价和个体感知到的难易程度,即个体觉得执行特定行为是容易还是困难[9]。本研究中的健康教育方式,除了注重知识的传授外,还注重技巧的传授。通过提高患者操作能力,增强患者对遵医行为的信心。另外,本研究针对患者在执行医嘱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用一对一访谈的方式打消患者的顾虑,使患者重拾信心,利用健康日志督促患者坚持健康生活方式。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干预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时间的延长,对照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逐渐降低,与罗丽敏等[1]研究结果一致。说明传统健康教育缺乏持续性,随着时间的延长,患者逐渐遗忘健康教育内容,对医嘱的重视程度也有所降低,治疗依从性逐渐下降。而采用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健康教育后患者治疗依从性不降反升,说明此干预措施在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方面切实有效,具有临床推广价值。同时干预组护理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