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生活质量及焦虑、抑郁水平的影响

2020-06-05 12:58李蓉蓉
卫生职业教育 2020年11期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医护原发性

李蓉蓉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8)

三叉神经痛是指三叉神经分布局突然发生的、阵发性的、严重的、短暂的刺痛,被认为是“人类体验最剧烈的疼痛”[1]。而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可由轻微的触摸触发,因此患者不敢说话、洗脸、漱口、进食,如不及时治疗极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2],生活质量也严重受损[3]。自2011年护理学成为一级学科后,医护关系逐渐从以往的“主导—从属”关系向“合作—互补”模式转变,医护合作成为一种新的工作模式而被广泛推介。医护一体化是以患者的需求为起点,医生与护士在工作过程中相互合作,医生参与护士的工作过程,护士也参与医生的临床诊治过程,共同为患者提供优质的临床治疗及护理方案[4]。目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方面[5],而关于患者生活质量及焦虑、抑郁情绪的干预研究较缺乏。因此,本文将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应用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护理中,探讨其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在湖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疼痛科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国际头面痛学会分类委员会制定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诊断标准[6];(2)年龄≥18 周岁;(3)无认知功能障碍、沟通障碍或听力障碍;(4)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合并非三叉神经痛的颜面痛;(2)合并有其他严重的躯体疾病;(3)近期有使用抗焦虑、抑郁药物。共纳入患者68例,根据病历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4名)和对照组(34名)。观察组男20例,女14例,平均年龄(40.80±2.90)岁;婚姻状况:已婚32人,未婚2人;疼痛部位:左侧12人,右侧15人,双侧7人;文化程度:小学及初中6人,高中和专科16人,本科及以上12人。对照组男18例,女16例,平均年龄(40.30±3.40)岁;婚姻状况:已婚33人,未婚1人;疼痛部位:左侧13人,右侧15人,双侧6人;文化程度:小学及初中5人,高中和专科15人,本科及以上14人。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均衡可比性(P>0.05),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小组责任制护理模式,如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足够的休息及睡眠,这对疼痛患者来说尤为重要。护士配合医生适当安排镇痛药物与镇静剂服用时间,有条件可为患者提供单间,提供舒适安静的睡眠环境。护士指导患者使用软毛材质牙刷刷牙,必要时行口腔护理(2次/日),保持口腔清洁,避免感染。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具体如下。

1.2.1 成立医护一体化专项小组 主要成员包括科室主任、护士长、疼痛科医生、护士,科室主任担任小组长,医生负责开具医嘱,制定用药方案,护士参与诊疗计划和护理方案制订。小组长主要负责带领整个小组进行医护一体化管理,包括协调组织工作、检查团队工作情况。小组每个月召开一次会议,由护士长负责护理排班,由骨干医生负责跟踪患者信息资料和病情。

1.2.2 医护一体化工作内容(1)医护共同查房:专项小组护理人员比常规时间提前半小时上班,完成床边交接工作,从而为医生查房提供充足的时间。与此同时,责任护士不能随便变动,实行8小时上班时间、24小时负责制,确保医疗护理工作连续。(2)治疗护理协作化:医护共同制订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规范化预防与干预措施,贯彻早期干预理念,共同制订个体化疼痛干预方案,选择最佳干预时间窗,并通过心理疏导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3)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化:医护协同小组充分讨论,制订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健康教育路径,制作健康教育视频。依据路径详细向患者介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方法,增强患者防范意识,提高护理配合度。针对患者理解能力和个人背景开展一对一健康教育,以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患者以视频教学为主,通过真人演示,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解;高中和中专文化水平患者在视频教学基础上辅以宣传手册教育,使其理解疼痛护理的作用及机制,并辅以专人讲解;大学文化程度患者重在强调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发生机制,以视频教学辅助理解,对患者疑问进行解答。

1.2.3 质量改进 通过学习大量文献资料并结合患者诊疗及护理现状,医护共同探讨改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疼痛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并在科室内积极开展科研活动,以不断提升医疗护理质量。

1.3 研究工具

1.3.1 一般资料调查表 由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查阅文献自行设计,包括患者性别、年龄、民族、婚姻状况、疼痛部位、文化程度、家庭住址、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形式、住院时间等。

1.3.2 焦虑抑郁量表 采用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7],该量表是 1983 年 Zigmond和Snaith两位专家编制的,用于筛查门诊或住院非精神疾病患者可能出现的抑郁、焦虑障碍,共14个条目,分为焦虑和抑郁两个维度,每个维度7个条目,在量表中穿插排序。量表采用0~3分的4级评分法,每个分量表得分≤7分可排除焦虑或抑郁,8~10分为可疑状态,>10分为肯定状态,一般以7分作为临界值。量表中文版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62,各维度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797和0.822,分半信度分别为0.780和0.823。

1.3.3 生活质量量表 采用Ware等[8]编制的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8个维度。各维度得分均为0~100分,总分=(所有项目分数之和/理论总分)×100,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该量表各维度 Cronbach′s α系数>0.760,总体重测系数为 0.900,已广泛应用于电话随访评价普通患者和重症人群的生活质量。

1.4 资料收集方法

本研究中采用问卷法收集资料,共对患者进行两次问卷调查,第一次问卷调查于患者干预前(入院时)进行,第二次问卷调查在患者干预后(出院时)进行。两组评估时间和评价工具完全一致。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由双人核对数据,并使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于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百分比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四格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焦虑抑郁量表得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量表得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维度得分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维度得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维度得分比较(±s,分)

组别干预前干预后n 焦虑抑郁 抑郁对照组观察组焦虑34 34 t值P值6.50±1.50 6.12±1.66 0.994 0.324 9.64±1.67 10.00±1.46-0.930 0.356 6.52±1.37 5.70±1.44 2.405 0.019 9.14±1.67 7.88±1.63 3.159 0.002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量表得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量表各维度得分及总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见表 2、3)。

3 讨论

3.1 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应用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护理中的可行性分析

三叉神经痛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脑神经疾病,其疼痛部位多为一侧面部,表现为一种长期的慢性疼痛[2]。而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常因触摸而触发,长期的剧烈疼痛会使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导致睡眠质量低下甚至产生认知障碍[9],极大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0]。目前,医学模式已逐渐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而关于三叉神经痛的研究也越来越倾向于多学科的综合策略,关于其临床疗效评价也转变为对患者全面、多维度的评价。因此,对三叉神经痛患者实行积极临床治疗时,还应侧重其心理状态与生活方式,以最大限度地促进患者康复。医护一体化是根据医生与护士的分工不同进行分组,形成固定的诊疗护理团队,将传统医疗、护理两种不同的工作模式调整为医护患为一体的工作格局[11]。庞富连等[12]的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医护一体化模式有助于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因此,本研究将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应用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护理中具备一定的理论支撑。

表2 两组干预前生活质量量表得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干预前生活质量量表得分比较(±s,分)

组别 生理职能33.03±2.09 32.76±2.08 0.523 0.506 n 躯体疼痛 一般健康状况对照组观察组34 34 t值P值生理功能69.00±1.67 68.75±2.33 0.539 0.491 65.06±1.93 65.62±1.54-1.317 0.424 47.12±2.65 46.38±2.42 1.194 0.620精力50.62±2.05 50.35±1.65 0.587 0.450社会功能70.29±1.93 69.94±1.30 0.884 0.353情感职能78.97±1.34 79.53±1.64-1.542 0.363精神健康60.64±1.81 60.58±2.29 0.117 0.501总分59.34±0.63 59.23±0.76 0.604 0.548

表3 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量表得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量表得分比较(±s,分)

组别 生理职能72.41±3.35 78.97±1.60-10.297 0.000 n 躯体疼痛 一般健康状况对照组观察组34 34 t值P值生理功能72.17±1.91 80.32±2.04-16.977 0.000 69.88±2.17 79.79±2.03-19.460 0.000 49.15±2.41 56.64±3.08-11.168 0.000精力51.71±2.29 53.00±2.78-2.093 0.040社会功能73.38±2.17 81.50±3.20-12.227 0.000情感职能79.38±3.48 82.03±3.55-3.102 0.003精神健康60.00±2.36 61.67±2.36-2.824 0.006总分66.01±0.84 71.74±1.21-22.675 0.000

3.2 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可以提高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其焦虑、抑郁水平

本研究将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应用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护理中,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焦虑、抑郁维度得分分别为(5.70±1.44)分、(7.88±1.63)分,高于对照组的(6.52±1.37)分、(9.14±1.67)分。这可能是因为医护共同为患者进行诊疗护理及健康教育,使患者及其家属在住院期间不断地学习该疾病的基础知识,了解该病的症状和体征并学会自我观察、重点观察,使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更加清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焦虑、抑郁情绪。另外,通过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医生和护士共同进行规范的群体化与个体化相结合的疼痛护理,能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相关护理康复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进一步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许厚芬等[13]研究也发现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可以提高血液科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焦虑等负性情绪。另外本研究结果也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量表总分为(71.74±1.21)分,高于对照组的(66.01±0.84)分,各维度得分及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这可能是因为医护一体化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从而改善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以上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是一个医疗和护理整合的模式,不仅是医护人员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有效方法,更是医护之间相互磨合和促进的重要平台。

综上所述,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打破了原有的医生、护士平行工作的格局,重建医、护、患三位一体的新型工作方式[14]。本研究将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运用到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护理中,使医护之间形成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新型合作伙伴关系,密切了医、护、患三者的关系,增强了护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降低了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提高了生活质量。但本研究采用便利取样,样本量较小,故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待较完善的多中心、大样本调查来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三叉神经痛医护原发性
难以忍受的疼痛——三叉神经痛
医护一体化结合快速康复外科模式在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中护理干预效果
AFP、CA19-9、CEA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
综合护理在三叉神经痛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生命不能承受之痛:三叉神经痛
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AFP、CEA、CA-199、CA-125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工银医护无界卡一份对医护者的关怀
闪光的背影——献给战斗在一线救死扶伤的医护工作者
破茧而生 近代中国女西医护的养成之路
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在原发性甲亢外科治疗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