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玉彬,达朝锦,张丽霞,陈 佳,张 燕,郭璐璐
(甘肃卫生职业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随着老龄化社会矛盾日益凸显,老年人健康问题突出,我国慢性病老年人接近1.8亿,失能老年人超过4 000万,养老服务行业对老年护理人员理论水平和人文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老年护理专业化成为趋势[1],呈现出需求大于供给的状态。为此,2016年卫计委印发《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2],民政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扩大养老服务供给,促进养老服务消费的实施意见》等,将老年护理学科建设推到了更重要的地位,对高素质专业老年护理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但目前我国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寥寥无几,三年制高职护理专业由于学时有限,所培养的学生在老年护理实际工作中常会由于核心能力不足而陷入护患冲突[3]。本研究以提高老年护理岗位核心能力为出发点,构建以岗位核心能力为本位的老年护理方向模块式课程体系,以适应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老年护理人才的需求[4],现报告如下。
以甘肃卫生职业学院三年制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美国护理学院联合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of Nursing,AACN)发布的老年临床护理专业核心能力指标[5]、王章安[6]构建的老年护理岗位核心能力评价体系以及綦盛楠等[7]构建的护理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依据。
1.2.1 课题组的组建 组建老年护理方向课程体系研究课题组,成员为6名护理专业教师和3名临床在职老年护理专家。
1.2.2 制订老年护理岗位核心能力指标及课程模块咨询表 课题组成员通过查阅文献,在研究我国护士核心能力评价体系[8-9]的基础上,结合从事老年护理工作应具备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岗位能力,初步制订包含职业素质、专业实践能力、教育指导能力、心理护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在内的二级老年护理岗位核心能力指标咨询表,具体内容见表1。同时,在参考原有三年制护理专业及其他学校老年护理专业课程设置[10]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护理教育实际,以护理岗位核心能力为出发点,初步将老年护理方向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和综合素质课程5个模块,进行专家函询。咨询表内容见表2。
1.2.3 专家咨询 本研究共邀请了来自护理教育领域和医院临床老年护理领域的10名专家。专家纳入标准:(1)从事临床护理或护理教育工作,在老年护理相关岗位工作10年及以上;(2)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3)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与研究者配合程度好;(4)自愿参加本研究,有一定的积极性,能够保证持续参加函询。本研究以电子邮件方式发放老年护理岗位核心能力指标及课程模块咨询表,指标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按照重要程度将每个指标分为“很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很不重要”,分别赋予5分、4分、3分、2分、1分。共进行两轮专家函询,第一轮函询结束后,整理和分析函询结果、专家意见,对同时满足变异系数<0.25且均数>3的指标予以保留,并根据专家意见对指标进行删减和修改,拟定第二轮函询表内容,再次请专家对指标修订稿提出修改意见,最后得出结论。
1.2.4 统计学分析 将专家咨询所得数据录入Excel 2007和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得出专家的协调程度、老年护理岗位核心能力指标权重及课程模块重要性得分。
表1 老年护理岗位核心能力指标咨询表内容
表2 课程模块咨询表内容
经过咨询,多数专家认为老年护理岗位核心能力表现在知识、技能、态度、个人特质等方面,应力求使本专业学生获得从事老年护理工作必需的能力。多数专家建议将老年疾病护理能力修改为老年慢性病护理能力,增加老年照护操作技能、应对急性突发事件的能力、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和咨询能力,删除社区护理能力,以上意见经课题组讨论后采纳。依据两轮专家咨询结果,指标权重根据层次分析法确定[11],各项老年护理岗位核心能力指标评价及权重调查结果见表3。最终确定7项一级指标,23项二级指标,明确了从事老年护理工作必须具备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核心能力[12]。
两轮咨询中,大多数专家提出在课程模块应突出对老年护理岗位核心能力的培养,体现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及专业化,实现专业知识与岗位实践能力的结合。根据专家意见,将原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中有关老年护理岗位核心能力的相关课程单独划分并增设专业方向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主要包括医学、护理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模块主要包括老年护理、老年心理护理、老年家居护理、老年照护技能综合实训等老年护理岗位必需的知识与技能课程。通过重组和增设,最终确定6个课程模块,即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专业方向课程模块、专业拓展课程模块和综合素质课程模块(见表4)。
表3 老年护理岗位核心能力各级指标评价及权重
表4 老年护理方向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
以课程模块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打破学科局限,突出老年护理方向特色,提高专业方向课程比例,增加岗位技能训练学时,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结合。重视人文素养、职业素质培养,将原来的护士人文修养、护理美学和人际沟通等选修课程设置为专业拓展课程,实现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方向技能、人文素养的有机结合。根据现有国家规划教材目录,最终形成由6个模块42门课程构成的护理专业老年护理方向课程体系,具体课程安排见表4。
课程是推动学校改革与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直接载体,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基础和依托[13]。构建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也是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高职老年护理方向在我国尚未有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其课程体系尚在探讨之中。本研究根据文献回顾及专家咨询结果,明确了老年护理岗位核心能力的内容及地位,即高度的责任感、爱心、耐心及奉献精神是必须具备的重要职业素质,老年护理专科知识与技能在核心能力中应排在首位,应对老年人急性突发事件能力、预见潜在问题能力、人文关怀与沟通能力、获取新知识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等能力也是老年护理岗位实际工作中迫切需要的[12]。因此,课题组以“必需、够用”为原则,以护理专业核心能力和老年护理岗位必需的知识为依据,重点筛选优化护理专业核心课程和老年护理方向课程模块,旨在既培养学生临床护理能力又培养老年护理岗位核心能力,让学生顺利通过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和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考试,成为实用型老年护理人才。
本研究所形成的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和综合素质课程6个模块中,着重对老年护理方向课程模块进行了设置。函询结果表明,专家重视老年护理人才综合知识及能力培养,包括教育指导能力以及心理护理能力,这与老年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关。老年人多患有慢性病,需要进行家庭和自我护理,因此不仅要满足其健康照护需求,还要加强健康教育和家庭护理指导,以提升老年人自我护理能力[12]。严书欢、管玉玲[14-15]的调查显示老年护理服务需求有老年保健服务、住养护理服务、康复训练服务、心理咨询服务、临终关怀服务等,蒋薇[16]的研究表明老年人居家护理需求率为58.9%。因此,专业方向课程模块涉及老年人心理、饮食、家居、综合护理技能等多个方面,这与老年护理岗位需求有关,旨在培养学生相应的能力,更好地满足老年护理岗位需求。
本研究中一级指标专家咨询得分均在4.0分以上,其中专业护理实践能力重要性得分最高,为(4.93±0.14)分,其次为专业素养,为(4.82±0.32)分,说明专家重视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同时,也重视人文素养培养。这与王章安[6]对老年护理岗位核心能力的研究结论一致,其原因可能与护理学科的性质有关,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关怀”是其本质和核心。此外,由于我国现阶段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老年人经济承受能力差别较大,心理状态复杂,对老年人而言,丧偶、失独、失能等都可能成为压力源,使其出现抑郁、焦虑、失落等负性情绪。临床心理学家估计,65%的老年人有抑郁症状,老年群体自杀率远高于其他年龄人群,陶巍巍[17]的研究也支持这一点。在中国特定背景下,空巢老人、失智老人、残障老人等特殊老年群体更渴望得到护理人员的关怀、理解和尊重[18]。因此,要强化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提高人文关怀能力。为此,本课程体系中设置了护士人文修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老年心理护理、护理伦理学等人文课程,以培养护士伦理观、慎独精神和人文素养,满足老年护理岗位需求。
在老年护理方向模块式课程体系构建中,以培养岗位核心能力为出发点,加大老年护理专业方向课程比例,突出老年护理特色,重视人文素质、职业素质培养,适应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老年护理人才的需求,提高老年护理教育质量,从根本上解决老年护理人才质量不高与数量不足问题,从而推动我国老年护理事业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