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夏东晖
(邢台市人民医院,河北 邢台 054000)
心源性脑栓塞是临床常见的脑梗死类型之一,是指血液凝固或房颤形成的栓子到达动脉,随着血液流动进入直径较小的脑血管,进而发生血管阻塞,引发相应脑组织缺血坏死的现象,具有病情危重、预后差与死亡率高等特点。若未接受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大面积脑梗死,病情快速恶性进展,甚至威胁生命安全。张蔚蔚[1]学者认为,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该病症能提高整体疗效,经猪肠黏膜提取强酸性硫酸化多糖链,充分发挥抗血栓、出血副作用小等优势,改善预后效果。为分析急性期非大面积心源性脑栓塞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的价值,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研究时段2018 年2 月至2019 年5 月,研究对象是我院接收的106 例急性期非大面积心源性脑栓塞患者,抽签法分2 组各53 例,观察组:男女比例占33:20,年龄47-75 岁,平均(61.38±2.54)岁;疾病类型:扩张性心肌病18 例,心脏瓣膜病20 例,房颤15 例;对照组:男女比例34:19,年龄48-76 岁,平均(61.49±2.63)岁;疾病类型:扩张性心肌病19 例,心脏瓣膜病22 例,房颤12 例。比较两组基线资料无差异(P>0.05)。①纳入:CT 或MRI 检查确诊符合“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的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且病情处于急性期[2];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通过《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相关要求。②排除:伴有颅内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者;大脑半球梗死面积且≥1 个脑叶者;近期接受外科手术史者;泌尿系统或消化道等脏器手术者;其他因素导致栓塞者;凝血功能障碍或者免疫系统异常者;本研究药物过敏者;精神病史或痴呆史;依从性较差者。
1.2 方法。两组均完善常规治疗,具体是静脉使用中成药、营养脑细胞、清除氧自由基、调节血压与抗血小板聚集等。对照组,患者服用100 mg 阿司匹林(产家:上海衡山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3068,规格25 mg),每日1 次,后期根据疾病恢复度调整药物剂量。观察组,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钠(产家:吉林华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233,规格0.5 mL:5000 单位)治疗,每次皮下注射100 IU/kg 该药物,每隔12h 皮下注射1 次。研究对象持续治疗时间是21 d。
1.3 观察指标。①NIHSS 评分:参考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总分45 分,重度神经缺损是31-45 分;中度神经缺损是16-30 分;轻度神经缺损是0-15 分,得分越高则神经缺损程度越重。②MBI 评分:参考Barthel 指数评价[3]日常生活能力,百分制表示,生活能力良好≥85 分;生活能力尚可61-84 分;生活能力较差<60 分,得分越高生活能力越好。③治疗后统计发生再发梗死、出血与胃肠道反应的并发症。
1.4 统计学分析。利用SPSS 22.0 软件分析本研究数据,计量资料(NIHSS 与MBI 评分)(±s),t 检验。计数资料(并发症)[n/(%)]χ2检验。P<0.05 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1 NIHSS 与MBI 评分。治疗前两组NIHSS 与MBI 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 评分较对照组低,MBI 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具统计学差异),见表1。
表1 NIHSS 与MBI 评分
表1 NIHSS 与MBI 评分
组别 NIHSS 评分 MBI 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53) 29.24±3.06 11.48±2.43 45.39±9.06 88.53±11.42对照组(n=53) 28.59±2.15 22.26±2.87 45.24±9.15 80.36±10.14 t 1.2653 20.8691 0.0848 3.8945 P 0.2086 0.0000 0.9326 0.0002
2.2 并发症。观察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n(%)]
脑栓塞属于临床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是指其他部位引流而来的栓子对脑动脉血管造成堵塞引起的,以栓子来源的差异性划分成心源性与非心源性,后者诱因是脂肪栓、空气栓子与癌栓等。心源性栓塞患者未接受及时治疗会导致心脏内附壁血栓随着血流到达脑动脉,导致机体发生侧支循环代偿异常的现象,对血管造成阻塞导致脑组织缺血或坏死,具有发病急骤、预后差与死亡率高等特点,病情加重引起大面积脑梗塞,甚至威胁生命健康。
赵士英[4]学者认为,遵守溶栓为总体的治疗方向,使用溶栓药物能将被堵塞的血管疏通,确保血流通畅且改善局部脑缺血症状,达到神经功能早期恢复的目的。阿司匹林属于治疗脑梗塞患者基础药物,对脑血栓形成与心肺梗塞起到预防及治疗作用,具有镇痛、抗炎及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经口服给药能短时间能发挥药效,稳定性较高且不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但阿司匹林治疗心源性脑梗塞患者时易发生再次梗死的现象,使得整体疗效欠佳。
有研究报道[5],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该病症患者能提高整体疗效,充分发挥延长抗血栓、抗血小板与促纤溶等功效。药物组成部分是胺残基、葡萄胺与D2 葡萄糖等,逆转半暗带凋亡细胞且恢复正常形态与功能,使得梗死灶周围半暗带供血早期恢复,改善局部微循环且对神经功能起到保护作用,抑制血栓的形成且充分发挥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减少出血的可能性且达到疏通血管目的。经皮下注射给药的形式能促进药物快速吸收,提高药物浓度及利用度,对于急性期非大面积心源性脑栓塞患者能促进脑细胞的正常功能的恢复,改善神经功能缺失且提高其生存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价值。
本研究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 与MBI 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 评分较对照组低,MBI 评分较对照组高,观察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具统计学差异),说明低分子肝素钠能缓解脑组织损伤,改善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及侧支循环,预防再次形成血栓,使得血管再阻塞率能降低,溶解微血栓且缓解血液黏滞度,改善高凝状态及预后效果,说明本研究与阮清源,尹虹祥,魏衡等[6]文献报道结果基本接近。
综上所述,急性期非大面积心源性脑栓塞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能改善神经功能且提高生活能力,减少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