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蓓佳
摘 要: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进步,传统的教育思想已经不适应新《课标》的要求。真正意义的教育是情感共鸣的过程。因此,教育工作者应当坚持感化疏导的原则,采取一定的方法,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为向教育者所希望的方向转化和发展。文章对于高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针对“感化与坚持”在高中班主任德育管理工作中的运用提出了几点意见,以供参考。
关键词:感化与坚持 高中班主任 德育管理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34.062
德育教育工作是一种基础性的教育工作,是学生开展后续学习的保障性工作。德育教育工作开展得好坏,体現在学生未来的社会生活中。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德育工作的开展,对未来社会的发展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大数据时代下,社会面临着多元化思潮的冲击,高中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因受到社会影响,出现了不良的价值导向。在这种背景下,就要求班主任结合高中生的“特质”,依托于“感化与坚持”,为当前环节的德育教育提供新思路。
一、落于细节,树立榜样意识
高中生处于15至18岁的年龄段,尚处于青春期末期。在此阶段,他们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但他们的心理尚未成熟,较容易受到社会各界的影响。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实践,躬身示范,借助于“言传”和“身教”,将班主任工作具体落实在细节之中,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与感化学生。
首先是“言传”。班主任每天都在操持着班级的各项事务,在对学生进行引导的过程中,为避免学习的片面性,班主任需要悉心观察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深入了解他们在学习上的不足之处,从而针对性地为他们拓宽获取知识的渠道,提高学习效率。在进行交谈的过程中,需要融入情感,不露痕迹地对学生施加思想影响,让他们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中接受教育。教育过程需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借助语言媒介来实现。可以借助于社会的时事热点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还可以通过讲述富含哲理的故事,让学生从故事中获得感悟,加强对事物的认知。
另外,班主任在教育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建立平等的地位。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不要过分呵责,多用商量的语气进行沟通,创造平等友好的师生状态。其次是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不要用夸张的语气反复强调,要对学生多一些关怀少一些批评,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打击,进一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观念。
其次是“身教”。在学校的教学环节,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看一个班的学生就能知道班主任是什么样的教学风格。专注于学业和成绩的学生,往往有一个严肃治学的班主任;踊跃参与实践活动,性格张扬活泼的学生,往往会有一个幽默开明的班主任。因此,班主任的行为习惯会深深影响到学生的成长,他们的行为对于学生世界观、价值观的树立,发挥着重要意义。
二、宽严相济,严管厚爱
班主任的日常工作极其琐碎,对于教师的个人能力是一项严峻的挑战。班主任既要成为整肃学风的严师,又要成为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知心老师。然而怎样才能做到在宽严相济的教学中游刃有余,这就需要班主任将二者结合,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宽”不是放任学生自由,而是指对学生的理解、尊重,为学生营造出舒适而又放松的班级氛围。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教师需要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让他们在一定的空间之内获得“自由”。“宽”还应该从以下几点进行体现:首先是抓小放大,不必事事较真。对于学生出现的小问题,要尽量宽容,不要小题大做,这样才能在学生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
“严”也并不是事事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让他们不敢进行自我表达。而是要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建立良好的纪律性、自律性,让他们意识到“自由并不是绝对的”,凡事不能随心所欲,需要在规章制度中进行自我学习。
三、持之以恒,正确对待后进生
在班级管理的环节中,“后进生”的管理教育具有一定的难度,大部分班主任存在“后进生”管理方面的问题。然而,“后进生”之所以“后进”,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总体来说是社会、家庭和学校环境背景的影响,潜移默化地促使他们养成了不良品德,产生了一定的逆反心理。因此正确对待“后进生”,需要善于发现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借助耐心和恒心,对症下药,消除客观环境中存在的不良因素。
一些“后进生”因为家庭原因,没有感受过关爱,因此在社会上结交了一些品行不良的朋友,逐渐变成散漫自由的“后进生”。班主任需要定期召开感恩类的班级会议,号召大家在生活、学习方面相互帮助,让“后进生”感受到来自班级的温暖,发现生活中的阳光一面。另外,教师也可以借助“谈心”的形式,了解“后进生”的心理,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向上的
心态。
四、实践活动,增强内心感悟
创建轻松活跃的班级氛围是不可忽视的必要环节。作为班主任,就需要通过创设各种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乐在其中。要致力于营造一个既有强烈集体归属感又乐学向上、积极和谐的班级氛围
活动实践可以通过以下几种形式:第一,通过主题班会,对现实生活中的热点话题进行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与反思的过程中,清晰地认识到什么是正确的价值观。第二,打造一个德育氛围浓厚的班级环境,借助黑板报、广播宣扬德育,潜移默化地感染每一位学生。第三,为学生拓展一些历史典故、名人名言,将中华传统文化以诵读或表演的形式进行呈现。第四,定期组织学生观看有关道德模范事迹的纪录片,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高尚品德的熏陶,加强自身思想品德建设。
五、严明纪律,建立“三种意识”
首先,建立规则意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让学生在学校和班级的学习过程中,遵循规则。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提高自身的规则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另外,教师需要让学生了解校园是一个小社会,而校园外就是真正的社会,不但要遵守“小社会”的规则,更要遵从社会的法律法规。
其次,建立诚信意识。诚信不单单是“无欺”,还是一种责任意识。古人曾说的“一言九鼎”就是对自己说的话的一种承诺。诚信是一个人做事之前的根本原则,也是培养其他道德品质的基础。班主任可以组织相关的主题班会,通过播放视频、电影的形式,让学生意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另外,严格查处作弊、抄袭作业等行为,让学生明确不守诚信的严重性。
最后,建立责任意识。责任心是一个人的重要心理品质。不仅有个人对个人、个人对家庭的责任,还有个人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因此责任意识往往会决定一个人能否赢得别人的尊重,实现自身的价值。
六、家校联合,形成多方合力
现在的学生家长对学生抱有很大的期望,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格外重视。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出现了溺爱学生,苛刻要求学生等很多不当的教育现象。而学生品德的塑造,离不开社会、家庭、学校等多方面的影响。
要求班主任密切关注班集体内每一位学生的心理状况,侧面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通过家校合作机制,与家长进行沟通。要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定期开展家长会,或是以电话沟通、家访的形式,将学生在家和在学校的表现进行反馈。教师引导家长改善教育的形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
环境。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辅相成,家庭孝德教育的改善与实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学校教育的压力,对学校德育工作形成助力。家校联合为学生的成长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氛围中得到进步,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自身的价值观念。另外,通过实施“家校共育”,加强学生与学校的沟通,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设定教育目标,让学生接受的教育能在计划中一步步落实。
综上所述,德育工作任重而道远,短期的成效并不能代表最终的效果。因此在高中的教育教学中,教育工作者应始终怀有一颗赤诚之心,通过“感化与坚持”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动力,培养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班主任要整合多种资源,对学生进行长期的教育,让学生从多方面接受更加完整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