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心诚
“字拳”这个提法,不是我的创造发明,在李兆生所著的《中国太极拳统真大典》中,说是武当太极拳中的一种训练形式,惜乎语焉不详,有点闪烁其词的味道。余在训练“心经”太极拳中(拙作《“心经”太极拳的训练与思考》在《少林与太极》杂志上发表过,百度文库可以搜索)有点小体会。不久前有习拳者找余讨论,受余之讲解的启发,此拳友每日试练字拳,熟练生巧,说练过后体质改善,精神蓬勃。其方法简单易学,适合各类人群训练,便于普及,余特予以整理,使信愿太极拳者受益,也使祖先发明的有无限价值的太极拳得以发扬光大。
一、何为太极拳的字拳?
简言之是以文字笔画为线路,以身形手势变化为“笔”,以虚空为“纸”,以拳者气血为“墨”,以空气为“砚”,在太极拳基本原理的指导下进行训练的一个新形式。
以“一”字为例:一横是其笔画线路,习拳者先练起势,进入太极态后,以右手为主,左手为辅,按从左到右、直笔横下、横笔直下原则,以手势运作,心意引领,结笔时稍顿一下,再练收势。外表看,只是一个“一”字线路的手形运作,但这个手形运作在心意支配下,全身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气血经络全在配合状态,进入一动没有不动、一静没有不静的情景,开合有度,虚实有变,左右有应,上下有照,随曲就伸,无过不及,有主有辅。一个简简单单的“一”字线路里,可体现太极拳所有原理与方法,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其趣无穷,其效自来。
二、太极字拳训练的基础是什么?
有两点须加注意。一是有太极拳的基本认识,比如初步读懂王宗岳的《太极拳论》,了知杨澄甫的《训练十要》,知道太极拳训练的基础常识,并有过太极拳训练的实践活动。二是知道毛笔书法训练的一些基本要求,比如运写点横撇捺竖折弯钩等,某一字的起、承、转、合结构等。
三、训练太极字拳有什么优越性?
1.更利于以意行气,以气运身。以“心”字为例。打“心”字时,意已在先,左手打点,右手打卧钩,左手又打点,右手又打点。但打字拳毕竟不是写字,字形只是线路,打拳中可灵活运作。打“心”字可变化为左手打撇,右手将卧钩变化成竖右弯平行钩,左手再打点尾上挑,右手再将点打成捺。
运作中呼吸自然配合。初练动作为主,呼吸为辅;到一定程度,呼则开,吸则合;到高级阶段,动作配合呼吸,吸则提肛收腹涌口水,呼则放肛放腹润咽口水;更高阶段,无意中用意,无呼无吸无感觉。
2.随时随地可学,随时随地受益,不受环境与场所限制。一般习拳者往往受教师、场所、环境限制与影响,总是觉得门派多、套路杂、动作难,训练起来阻力大。字拳太极避免了套路的繁难、场所的限制与时间的选择,可以说训练十分方便、简易,可以满足从事各种行业的人们的需求。
四、训练字拳须注意些什么?
1.信愿行三者不可分。信什么?信祖先的智慧,他们发明太极拳的目的是造福子孙后代,我们如不继承其遗志,就对不起先祖。信了拳,还要信己,只要下决心,坚持训练,定会收到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的好处。
2.坚持意念是方法之王。“用意不用力”说来易,实施起来稍難,须揣摩默识,不间断地训练。古人倡导的意向训练中有“旭日从东升、大石沉海底”两种,属于轻重配合,练沉劲与浮力,只要在字拳中认真体悟,掌握并不难。
3.“仰之弥高,俯之弥深;进之愈长,退之愈促。”其意为,动作取向上时,意向走到天高之极;动作取向下时,意向走到地底之尽;动作取前进时,意向则无限远;动作取后退时,意向则无限微。即《论八卦掌》中所言,一伸伸到天边,一缩缩到深渊;一扪扪到海角,一回回到深窟。此谓太极字拳开合之“精意”,将这些精意落实于字拳中,其窍必至。总之一句话:体现太极拳“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特点。
拳友告诉我:她女儿在北京一高校任教,每日集中练字拳两次,所练字形为“一心念佛”与“阿弥陀佛”八个字,大约10分钟,零星时间练“一”字、练“太极拳”三字,坚持了1个月,身体健康状况大大好转,一天到晚精神焕发。我听了非常高兴,并赞她无师自通。古人讲念阿弥陀佛作为练拳之妙道,而她今日变为太极字拳之意形结合,深得其妙。
(编辑/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