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艳丽
蒋军晶老师在《让学生学会阅读 群文阅读这样做》一书中,就群文阅读,即多文本阅读的概念追溯到了2007年,台湾的陈易志老师在南京的一次教学研讨会上呈现了一节多文本阅读课,以一篇带六篇组织了教学,通过鼓励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引导学生进行交错分析。这应当是开了多文本阅读的先河。时至今日,多文本阅读的理念已经渐入佳境,得到越来越多语文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的认可、青睐,这其中必然有多文本独到的魅力使然,更有大家对语文教学根本的不懈追寻和探索,以及想要让语文课堂教学走向人文、高效,更贴合语文学科特点的共同目的在其中。
那么,多文本阅读课堂实际的操作如何进行,成为目前需要迫切探究的问题。如何让多文本阅读教学在语文课堂实际操作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让语文教学因多文本阅读而精彩纷呈,是目前亟待解决的科研命题。
一、教师在多文本阅读课堂中的角色定位
当多文本阅读课堂教学的挑战摆在在我们面前时,最先需要作出改变的就是教师。教师必须转变已有的传统观念,找准自己在多文本阅读课堂中的角色定位。
台湾的李玉贵老师在评价蒋军晶时说他“在小语课堂上的角色为‘备而待用的充分准备者”。这一评价让我们解读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的角色是“备而待用”的。研读蒋军晶老师多文本课堂教学的事例,我们不难发现蒋老师做得很成功,教师绝不是课堂的主导和主宰,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点拨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辅助者。
“充分准备者”这个词汇很值得我们深究。这是多文本阅读教学对教师提出的最本质的要求。如何准备?准备什么?如何充分准备?这一系列问题的答案都源于新时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角色扮演的转变和执行。
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充分研读教材,弄清脉络,理清思路。我们再组织多文本课堂教学,就要找准切入点,也就是如何定教点、找文章。而要想做好这一点,就要求教师多阅读。多文本阅读首先要改变就是教师对阅读的态度,一定要主动读,读得杂一点,多一些,广一些,深一些,所谓开卷有益,读的同时还要善于思考,明白自己的收获。以读促教,让阅读为自己的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专业书籍要读,文学书籍也要读,名著要读,现代文学作品也要涉猎,积累久了,底蕴自然丰厚,站在讲台上才能触类旁通、旁征博引,成就多文本阅读的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出精妙绝伦的多文本阅读课堂教学。
二、语文多文本阅读课堂教学的特点
多文本教学的模式与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之间存在着很大区别,这一点是不言而喻的。课堂应当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多文本教学的课堂要求教师必须抓住难点、突出要点、把握难点,那么教师对教材以及多文本素材的准备和梳理、再加工等工作就尤为重要。只有在课前进行充分的研读、取舍、分类等深层次的加工,制定切实可行、有实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和层次分明的教学环节才行。
比如在进行民间故事单元的教学时,就可以由《猎人海力布》一课中的缩写和转换角色讲故事来进行练习。首先以“海力布如何劝乡亲们搬家”这一问题导入,引导学生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来对“劝搬家”这一故事情节进行再加工,把课文中的一句话讲成一个故事。然后让学生给“海力布之石”写简介,练习缩写故事。以一篇带多篇,本单元的《牛郎和织女》可以作为练习缩写的例子,把长故事讲短;再组织学习《一幅壮锦》这个民间故事,让孩子们试着用故事中“小儿子”的口吻来讲述这个故事,练习转述民间故事。在拓展环节可以让孩子们走进《中国民间故事》,在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的同时,找一个最感兴趣的故事进行缩写、扩写或转述的练习,把它讲给同学或家长听。这样浑然一体、一气呵成的多文本教学可操作性强,实效性显著,目的明确,方法具体,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古诗词类内容的多文本阅读在课堂中也能很好地进行组织和实施。我们在学习边塞诗《从军行》时,可以利用一首带多首的方法来组织多文本阅读的教学。既可以从作者王昌龄的其他诗作入手,也可以拓展其他边塞诗,让学生课外阅读,了解边塞诗产生的根源和历史价值,感受其传递的情感思想和深厚背景,进而完成背诵积累。这些都是很好的多文本阅读在课外的延伸和继续。
但多文本课堂教学也不能一味贪多,舍本逐末,丢了最本质的课堂教学重点。只是为了多而多,不注重方法和策略,忽视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不仅没有课堂教学实效,更影响正常的教学效果。同样,多文本阅读务必重难点突出,首先解决好课内的基本教学任务,在此基础上进行多文本阅读教学的延展,避免喧宾夺主,丢掉课堂主旨,课堂教学的目标就不能很好地实现,课堂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更是无从谈起。
三、语文多文本阅读课堂教学的有利契机
除了广大教师在思想认识、教学行为对多文本阅读教学的日益重视,教育部2019审定的新教材也为我们更好地实施多文本阅读教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有利契机。新教材的单元主题都很显明,我们在组织教学时可以围绕单元主题,以其为中心和主线,在组织教学中合理、科学地进行多文本阅读的课堂教学。可以跨单元展开,也可以跨年级,灵活组织多文本阅读的教学。
1.课内学习,课内运用。在《燕子专列》一文中,作者首先对大家救护燕子的行动进行了场面描写,接着又抓住小姑娘贝蒂冒着严寒救护燕子的行为进行了详细描写。这种点面结合的写法在很多课文中都能找到,比如在《鸟的天堂》一课中,作者老舍在写鸟多时,有“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的面的描写,接着以一只画眉鸟作为一个代表的点来进行细致描写。那么学习场面描写的机会就自动生成了。学生们写课间的操场、热闹的集市等都可以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来进行。学习了《蟋蟀的住宅》,鼓励孩子们也用拟人的手法来写一种自己感兴趣的昆虫。而课内方法的牢固掌握就是灵活运用的前提,所以将多文本课堂教学与写作有机结合,往往也能收到很好地效果。
2.課内学习,课外运用。五年级下册教材第四单元围绕人物刻画展开,利用语言、动作、外貌、神态等描写来体会人物内心。课文中塑造了爱国诗人、伟人毛泽东、军神刘伯承、革命党人方志敏等一系列光辉的人物形象,在充分研学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找找当前和平时期奋战抗疫、抗洪抢险时的英雄人物形象,并试着运用语言、动作、外貌等描写来刻画他们,或者找一个自己熟悉的人物形象,抓住人物特点,恰当使用描写方法来描绘他。这些环节的成效就依赖于课内的学习和吸收,进而让学生通过练笔转化为习作能力。
由最近几年语文学科考察的形式和内容,我们已经能明显地感觉到阅读对于孩子们的重要性。有人说:“得语文者得天下”,这样的观点虽有些偏颇,但也不得不承认语文能力,尤其是阅读能力对于我们的重要性愈来愈不容忽视。多文本阅读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可以领略更多风景的天窗,开辟了一条通向语文综合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处理信息的新路,只要不断探索、不断追求,注重对多文本阅读课堂教学实际操作性的研究,我们一定会在小学语文多文本阅读课堂教学的道路上取得更多成功和收获。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