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小练笔”教学策略探析

2020-06-04 01:31周万永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20期
关键词:小练笔中学语文读写结合

摘  要:“小练笔” 就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随机地学写一些小片断、小段落。它具有篇幅小、形式活、出手快、效果好等特点。小练笔虽小,但对文本的理解也进入到新的境界。同时拓展了学生思维,为学生自由表达创造了宽松的氛围。课堂中挤进“小练笔”,让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紧密结合,我们的教学将更有效。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读写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 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其主要目标是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而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见”。

一、“读写结合”现状

课改后的语文教学似乎还是没能走出“少慢差费”、“高耗低效” 的死胡同,如何走出这种困境呢?

我们不妨试试不失时机地在阅读教学中挤进“小练笔”,让“读”、“写”结合,让学生大胆想象,畅所欲言,尽情挥洒,抒情言志。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恰如其分地挤进“小练笔”呢? 我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自己的做法。

二、“小练笔”在阅读教学中运用

1、抓精典段落——仿一仿

吴增祺说:“文章之体,往往古有是作,而后人则仿而为之,虽通人不以为病。”模仿是古人写作的成功经验。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凭着例子要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课文多为名家名作,或清新自然,或凝练准确,或委婉隽永,或辞妍情真。初中生学写作,教师要善于引导,以课文为范文,从内容、句式、修辞、语言风格、写法技巧等方面提出适当的要求,让学生练习仿写。

如鲁迅《风筝》中精彩语句:“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此段写“我”毁坏弟弟的风筝用了“抓”、“掷”、“踩”等动词,把“我”的形象塑造得很粗暴、很生气。其中有学生写道:

老师捧着改出来的作业本,重重摔在讲台上,双手用力地拍了一下讲台,响亮的回音在教室里回荡。随手抽出一本本子,翻开后指着上面的红叉便开始严肃地训话。

这样的“小练笔”学生愿写,乐写,容易写出真情实感。

2、抓文本结尾 —— 续一续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一 篇文章的结尾往往蕴含着下一篇文章的开始,让学生在文本结尾处续写练笔,这既是对文本进行读的延续,也是对文本进行创作的延续。如《皇帝的新装》其结尾非常含蓄,留有想象空间。我在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题的基础上,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放手让学生续写。其中有位学生写道:

皇帝硬着头皮、厚着脸皮把游行完成。回宫以后,生气地把两个正在数钱的两个骗子关进了天牢,正想处罚那些说谎的大臣们时,忽然想到,如果不是因为自己爱美,会变成现在这样吗?肯定不会的。是我被骗子利用了。都是我自己犯下的错。皇帝赦免了大臣们的罪,并公开道歉:“各位亲爱的臣民们,因为我的虚荣心,让骗子趁机骗钱。以后,我会好好治理国家。大家都要向那个诚实的孩子学习,不要让一己私欲蒙蔽了心。”皇帝的做法赢得了百姓们的阵阵掌声与喝彩。

从那以后,皇上真的做到了承诺。举国上下,其乐融融。

这样的“小练笔”,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而且加深了学生对文章主要内容的理解。

3、抓文本空白——想一想

雨果说:“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愛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许多文章的作者在经意与不经意间会留下一些文本的空白,给读者留下一个思维空间、填补空间。教师可以找准这些空白点,让学生进行补充练写。如我在教《走一步再走一步》时,发现文中杰利爬下悬崖后如何带莫顿亨特爸爸到悬崖边的内容未曾提到。于是让学生进行补充练写。

4、抓文章体裁——变一变

现行语文课本中选入了许多我国古代脍炙人口的诗篇这些诗篇音韵和谐,意境优美,引人入胜。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意境,读出感情。在此基础上。运用描写、抒情、叙述、议论等手法。写出新意。例如:我在教韦应物《滁州西涧》要求学生改写诗句,“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其中一位学生这样写道:

公元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的春天。韦应物当时任滁州刺史,一天游览至滁州城西郊野,看到两山之间,一道流水;水边丛生着青草,山上覆盖着林木;浓密的枝叶深处,不时传出几声黄鹂儿的啼鸣——春日的西涧,真是一个幽静的所在啊!诗人深深地爱上了这里…… 待到黄昏时分,天下起雨来了,诗人来到了一个荒僻的渡口。正是春潮上涨的时节,水势已经够大,现在加上雨水,就越发迅猛了。渡口上不见一个人,只有一条小船系在岸边,空荡荡地在水面飘浮,多么美妙的诗情画意啊!

这样的“小练笔”,加深了学生对诗文内容及作者情感的理解,实用性很强。

5、抓学生质疑——议一议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须知,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宋代学者朱熹认为:“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如我在教《愚公移山》时,分析到愚公形象时,学生的意见不统一。于是叫大家把各自的意见写出来。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而且有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形成优秀的思维品质。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地利用教材,发挥好每篇文章在读写结合中的载体作用,就能随时挤进“小练笔”。在课堂上,学生能在写的练习过程中。及时发现阅读中的不足,为读引路,不断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参考文献

[1]  郦泺静.走出误区:让课堂小练笔真正有 效[J].小学教学参考2010(4)。

[2]  谢菁.以写促读,读写结合[ D ] .华东师范大学,2010 .

[3]  张吉彬.加强语文实践重视读写结合 [ J ] .中学语文,2008(3)

[4]  王建尧.处理好阅读和写作的关系刍议 [ J ] .福建教育,2008(6).

作者简介:周万永,男,浙江省台州市,高级职称,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小练笔中学语文读写结合
纪录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浅析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浅谈小练笔在教学中的作用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课堂小练笔有效指导的尝试与探索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读写结合,分散指导,坚持“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