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视角下《课本剧编排》课程发展策略

2020-06-04 16:32周杨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0年6期
关键词:传播学发展策略

【摘要】《课本剧编排》作为小学教育的一门课程,在小学教师培养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笔者以传播学的视角對课程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以下建议:一是老师应该与时俱进的转变教学思维模式,二是传受双方角色互换,促进教学效果,三是创新教学模式,四是利用媒介融合优势,强化课程的品牌意识,五是依托课程,创建学生自己的品牌文化节目,六是学校应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模式和力度,七是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实现产学研相互衔接。

【关键词】传播学;《课本剧编排》;发展策略

《课本剧编排》作为高校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课程,如何利用媒介融合技术手段实现《课本剧编排》课程的发展,让课程更实用,让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是本篇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笔者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说明。

1. 媒介融合概述

大众普遍认为的媒介融合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之间的交融和配合。美国新闻学会媒介研究中心主任Andrew Nachison将“融合媒介”定义为:“印刷的、音频的、视频的、互动性数字媒体组织之间的战略的、操作的、文化的联盟”。高校作为先进文化的生产者和引领者,更应该与时俱进转变思维方式,以便实现本门课程的长足发展。

在传播学中,一个基本的传播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传播者、受传者、讯息、媒介、反馈。在高校课堂上,老师对知识的讲授也是一个信息传播的过程。笔者就以传播过程中的五个元素为基础,来分析高校教师的授课内容和形式,以便能够对症下药。

2. 从传播学视角分析《课本剧编排》课程的发展现状

2.1 传播者的传播理念保守

老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他们对知识的传输方式以灌输式为主。《课本剧编排》作为一门理论和实践兼具的课程,而在实际上课中则是理论课的讲授为主,讲述的理论知识分为以及几个方面:课本剧的相关知识;戏剧的基础知识及相关规律;课本剧的改编;课本剧的排演指导。这些理论知识的讲授是必要的,但是学生的实操机会不多,学生只有在期末考试的时候以小组合作表演节目的形式来实操,这样的话,学生的主体意识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发挥的不充分。

2.2 讯息的呈现方式过于单一

讯息在本篇论文中指的是知识。笔者在听课的过程中,老师备课充分,但是部分老师以本为本,讲述的内容大多是课本上已有的知识点,对知识扩展的内容不多。讯息的传输手段过于单一,通常都是以一对多的形式来对信息进行传输,授课教师会结合课本和PPT对知识进行讲解。较为固定的授课模式容易减弱学生听课的积极性。

2.3 媒介使用形式单一

老师在课堂上以理论知识讲授和视频播放相结合,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得不到对应的实践,所学的知识不能得到有效巩固。从传播学的角度而言,老师讲授知识的过程属于人际传播,授课老师借助多媒体设备,属于大众传播中的一种,这两种媒介形式的使用在高校课堂上是常见,使用形式较为单一。

2.4 传播者对受传者行为习惯把握不全面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群体,他们喜欢新鲜的、新奇的事物、追求个性,较为自我。而作为《课本剧编排》的老师而言,如果对学生们的行为习惯了解不全面,在知识的传播过程中就会以理论的讲解为主,就容易形成老师讲的兴高采烈,而学生却对其兴趣索然。

2.5 知识反馈渠道单一

老师在授课过程中会对学生提问,在授课结束的时候会询问学生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有些学生碍于面子默不作声。老师会把学生的默不作声当做听懂了。作为一个完整有效的传播过程,老师缺乏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有效的反馈。

3. 提出建议

3.1 传播者要积极转变思维模式

老师作为传播者,如何使学生乐于接受传播的知识?这就需要老师及时调整课程性质。课本剧属于戏剧的一种类型,而戏剧又具有较强的理论依据。《课本剧编排》这门课程需要详实的理论作为支撑,而理论是为了更好的指导实践,所以在课程性质上应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更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同时概念化的理论知识通过可以感知的具象化的事例来便于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可以通过改编《红楼梦》、《西游记》等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来丰富教学形式、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

3.2 传受双方角色互换,促进教学效果

媒介融合时代,老师作为传播者,他的身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很多时候学生也会变成传播者,教师变成受众。学生在第一次的信息传播过程中属于受传者。在第二次及以后的信息传播过程中角色发生变化,由受传者变成信息的传播者。对于前期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而言,学生是传播对象,当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后,老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调整。

《课本剧编排》的授课对象是小学教育全科教师的学生,他们将来是要走上工作岗位的,即到小学执教。要求老师不仅要备课充分,同时应培养学生的讲课技巧和方法。让学生能讲、会讲。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提前备课,派学生代表上台讲解每次课的重点,学生和老师一起进行点评和提问。身份发生转换后,学生们就会以主人翁的意识来对待学习,将之前的被动听课变成现在的主动学习,这种角色和身份的互换能极大提高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促进学生在讲课中发现问题,主动解决问题,强化了师生之间的学术交流,促进班风学风的建设。

3.3 依托专业特点,创新教学形式

如何才能丰富《课本剧编排》教学形式?作为老师,在课程的编排和设计上应该转变思维方式,理论的讲授仅仅是教学的一个方面,而教学目标上的学以致用才是课程最终的落脚点。让学生用理论指导实践,也是学生对知识自我检测的最好方式,也最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课本剧编排是一种舞台艺术,需要团队的相互配合。只有大家分工合作,同时进行合理有效的场面调度才能够呈现出应有的艺术效果。把班级同学按其长项分成不同小组,加强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促进新思想的迸发,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主义。让学生学会课本剧创作、对创作好的剧本进行角色分工和场面调度等内容。既能够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能够在各组间形成良性竞争。让学生学有所获。大家不同立意,不同角度所创作出来的作品又能够作为课堂上的素材,供师生进行二次创作,这样也能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和洞察力。真正的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思维模式。这样一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形成积极互动的课堂氛围。创新性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实现从大众化向精英化的培养模式转变,从而更好的实现产学研相结合。

老师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给大家统一命题,考查大家的剧本改编和创作能力。例如:可以把话剧《雷雨》进行改编创造,让同学们发挥想象力,设计不同的故事情节和结局。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学生创作出的作品是在一个大的框架和范围内,作品的水准和质量也能够一目了然。同时,老师在点评时能够在一个标准内进行点评,学生能够更好的取长补短,以便在日后的创作中能够扬长避短。

3.4 利用媒介融合优势,强化课程的品牌意识

如何丰富媒介的使用形式,扩大上课的形式,使高校课堂与先进技术和设备相结合,发挥高等教育对学生的指引作用。《课本剧编排》这门课程可以在已有媒介資源的基础上(多媒体设备教学)引入摄影摄像设备,让学生们在已有的舞台场景调度经验的基础上学习摄像机调度,利用其不受时空限制的特点拍摄不同角度景别被摄主体等画面内容,让学生对拍摄内容进行剪辑,形成视频合集,在利用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平台上传视频,或将视频合集上传至优酷、爱奇艺、B站等青年群体喜爱的网站,并开启弹幕进行互动沟通,受众反馈的有效信息作为下一阶段课本剧创作的思路。充分利用网络媒介的优势,达到宣传推广课程的目的,从而强化课程的品牌性。

3.5 依托课程,创建学生自己的品牌文化节目

充分利用《课本剧编排》的课程优势,创办一档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把关审核的校园文化节目。课本剧的编排与创作属于学生对艺术再加工的过程,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掌握创作思路和创作方法,根据剧本要求和情节的安排,对舞台上的人和物进行场面调度,学生在二度创作的过程中可以加入各种新鲜合理的元素来促进剧情的发展和故事的走向,通过老师的指导可以形成系列舞台剧。利用课程优势,将课堂上的教学内容积极进行转化,把课堂上创作成熟的课本剧或者系列舞台剧作为成品,加入到学生品牌文化节目中,形成由课堂到课外的有效转化。

教师作为把关人,可以根据校园文化节目的定位来对学生创作出的作品进行审核把关,保障节目的意识形态和节目的宣传推广的策略。教师可以指导团队成员如何有效确定节目的目标受众人群和节目的呈现形式。校园品牌文化节目的目标受众人群主要是以大学生为主,在节目的编排和设计上就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群体的审美水平和喜好特征。题材的创作既可以是喜剧,也可以是发人深省的悲剧,也可以是学生密切相关的内容。真正把知识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充分利用学生的智慧和能力,来创建学生自己的品牌文化节目,形成教学相长的良好氛围。

4. 结语

媒介融合背景下高校教师应该不断解放思想,积极转变思维模式,引入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来丰富课堂教学。这样才能满足高校对金课的要求,从而让《课本剧编排》更有教学特色和水准,从而实现教师和课程的双赢局面。

参考文献:

[1] AndrewNachison.Goodbusinessorgoodjournalism?Lessonsfromthebleedingedge,ApresentationtotheWorldEditors'Forum,HongKong,June 5,2001.

[2]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3] 胡正荣.传播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4]曾建国.语言符号的能指与所指的多视角解读.[J].《甘肃高师学报》2020

作者简介:周杨(1989.2-)女,河南平顶山人,郑州师范学院教师,研究方向:电视艺术与技术。

猜你喜欢
传播学发展策略
传播学视域下学术期刊封面文化符号图像选择及改进策略
探析中西传播差异 彰显华夏传播魅力
传播学理论对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作用探讨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群众文化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与发展策略分析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在线视频用户付费的商业模式研究
形成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体育竞技能力发展
浅谈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论中国传播学本土化与跨学科研究的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