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转喻在语言学中的应用非常普遍,认知转喻也是当下认知语言学中的研究热点。本文从语义迁移视角对认知转喻中的经济原则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认知转喻借助语义迁移中的具体指代抽象、部分指代整体、范畴指代特征等路径进行一次或两次转喻来传递想要传递的信息,同时遵循了认知转喻中的经济原则。本研究进一步丰富了认知转喻的研究范畴,语义迁移路径能够帮助受众更全面地理解转喻信息。
关键词:认知转喻 经济原则 语义迁移
1.引言
在认知语言学中,转喻不是一种单纯的修辞手法,而被认为是一个认知过程。转喻的本质就是用事物的突显属性来指称另一个相关属性或事物整体的一种认知方式。目前语言学界主要从以下七个路径对认知转喻进行研究:转喻与隐喻的区分、转喻的语用研究、转喻的语篇分析研究、转喻的汉语研究、转喻的语法研究、转喻的跨文化研究以及转喻的语言习得与教学(张天伟,2011)。有些转喻在很大程度上精简了词汇和语法的形式,比如“吃食堂”的喻体为“吃饭于食堂”,语义为“在食堂吃饭,同时也带有食堂的色彩,比如营养、卫生、价格低、饮食有规律等。经济原则在语言学中的主要表现为“语言研究方法、语言推导式和语言表征式的优化和简约”(牛毓梅,2004)。本研究从语义迁移路径的角度对转喻中的经济原则进行解读,语义迁移路径为转喻中本体和喻体的转换方式,比如“强银行”的语义迁移路径为“整体代指部分”,“抢银行”这个短语传递的信息并不是抢银行整个建筑而是抢银行里面的钱。
本文拟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经济原则角度探讨转喻中的语义转移问题,以期进一步深化认知转喻的研究,同时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转喻所传递的内容。
2.文献综述
认知转喻基于临近性,本质上是指称性的:为了谈论实体而通过转喻表达去确切表达。转喻的语用研究一直是语言学研究的重点之一,目前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聚焦于Panther和Thornburg的场境理论和关联理论角度对转喻的认知语用理据及其在交际中的作用进行解释(李勇忠2004,2005;孙毅、陈朗2009)。有些学者从转喻的语用研究视角对一些语言现象进行解释,孙亚(2007)依据言语行为转喻理论分析了三类涉及“请求”的误解产生的原因,证明了转喻思维作为语用推理在话语理解中的作用;祖利军(2008)从认知转喻视角对礼貌进行诠释。认知语篇研究是概念转喻的重要研究路向之一,包括Fauconnier和Turner等人的心理空间和概念整合理论,Freeman、Steen、Stockwell等人的认知诗学研究和以Sanders、Noordman为代表的认知社会语言学研究(张辉、卢卫中2010)。
认知转喻的语法研究一直是认知语言学中的研究热点,张韧(2007)从构式语法的框架下探讨向心和离心语义压制两类转喻现象,说明转喻引申往往在句法组合或者特定的构式环境下发生,从而解决了名词和动词的多义性问题。同样在概念转喻理论和构式语法理论整合和互补的基础上,一些學者分别探讨了“给予”双及物结构(严辰松2007)、祈使句构式义与词汇义的相互关系及其所应遵循的规律(李勇忠2005)、副名结构的语义压制动因(黄洁2009)和中动构式的转喻解释(许艾明2006)等。也有一些学者从概念转喻的角度对汉语语法现象进行探讨:程度副词“很”修饰名词现象——“很阳光”、“的”字结构的转喻解释(陆俭明2010);汉语“心”多义网络的转喻研究(张建理2005);英、汉语是否属于隐喻突出或转喻突出语(李湘、闫亚平2006)等。
转喻的跨文化研究是转喻研究的另一个视角,K?vecses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研究隐喻与文化的关系,重点研究了概念隐喻的普遍性和变异性的特征及其产生的原因,试图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下去解释认知和文化之间的整合问题(张天伟2007)。
关于认知转喻的研究很多,但是很少有研究对转喻话语的喻体和本体之间的经济对应关系进行研究。经济原则,又称省力原则,可以简单地概述为“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利益”(姜望琪,2005)。概念转喻是识解省略现象的认知机制之一,张天伟(2012)从与概念转喻框架密切相关的认知参照点、隐转喻、事态场境和脚本理论等视角阐释了省略现象的认知转喻机制,并在区分语用层面和语篇层面的基础上对省略现象进行了认知语义解读。
语言迁移涵盖语音、形态、句法、语义、语用等多个语言层面。然而,近年来在我国主要的外语类学术期刊上发表的一些语言迁移文章(如王文宇1999,郭翠2001,戴炜栋、王栋2002)大都侧重于综述形态、句法等语言结构迁移方面的研究情况,而对语义迁移则很少提及。纵观林林总总的语义迁移文献,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从词汇语义层面(着手的研究;二是从命题语义层面着手的研究;第三则是从概念层面着手的研究,即概念迁移研究。前两者属于从传统视角出发开展的研究,后者则是从一个新视角出发开展的研究。
转喻的本质是用事物的突显性来表达另一个的特征,也就是用较少的语言来表达更多语义信息,本文就从经济原则角度出发探讨转喻中的语义迁移问题。
3.转喻中的经济原则
转喻中的经济原则可以分为一次转喻和两次转喻,一次转喻指本体和喻体间只有一次语义迁移,两次转喻指本体和喻体间进行两次语义迁移。
3.1一次转喻
理解认知转喻需要一定的认知积累,因此转喻中最常见的就是易理解的一次转喻,也就是本体和喻体间只有一次语义迁移。比如“靠山吃山”,这句话想要传递的信息为“住在山边就靠着山里的资源生活”。这句话的语义迁移路径为:
根据经济原则,这里用“山”一个字传递了山中的资源等信息,“靠山吃山”四个字传递了靠近山的人们生活特征等信息。
网络语言中的认知转喻通常遵循经济原则,用简短的几个字传递一个很大的主题或很详细的信息。比如“这句话很范爷”“这个电影很张艺谋”,这两句话语传递的信息分别为“这句话的风格语气与范爷平日的说话方式和性格特征很一致”“这部电影的风格以及传递的文化观念与张艺谋导演的品味以及执导风格一致”。这两句话的语义迁移路径为:
网络语言通常都是言简意赅,根据语言学中的经济原则,这里用“很范爷”“很张艺谋”传递了访谈的风格,范冰冰的说话方式和性格特征以及张艺谋导演的执导风格,选用演员的标准以及电影的主题及质量。
熟语中的认知转喻也遵循经济原则,这里的经济原则通常省略一些具体的事物,一般用相关的词语来代替整个环境。比如“掏鸟窝”“飞北京”,这两句熟语的完整形式应为“掏鸟窝的蛋”“坐飞机去北京”。这里分别省略了具体的事物和事物完成的形式,这两句话的语义迁移路径为:
根据经济原则,“掏鸟窝”和“飞北京”都用简短的三个字传递了多语这三个字的信息。
对联中的某些特定的祝福词语中的隐喻也遵循经济原则,用简单明了同时又寓意深刻的一个字传递很多祝福。比如“家过小康欢乐日,春回大地艳阳天”,“丹凤呈祥龙献瑞,红桃贺岁杏迎春”。从转喻视角看“春回大地艳阳天”中的“春”的语义转喻成了“大地恢复了生机”这里“春”的本义发生了语义转移,这里的转移属于范畴指代特征这一理想模型,“红桃贺岁杏迎春”这里的“春”的语义为“春节”,在中国古代农业社会中,古人认识到了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和周期性,为了保证农业的丰收,它们将一年划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其中春季是3,4,5月。所以这“春”的语义发生了迁移,“春”并不是指每年开头第一天“春节”,而是整个春季或一年。对联中这两个“春”字的转移路径为:
“春”的语义本身比较丰富,用在对联中更符合经济原则,用一个“春”字传递更多的信息。根据经济原则,这里用一个“春“字传递了“大地恢复生机”“春季、一年”等信息。
以上是对认知转喻视角下的一些词汇的语义迁移进行的一些简要分析,这些词汇都是通过一次转喻借助语义迁移传递了转喻后的信息,这些词汇的语义迁移体现了转喻中的经济原则,用最少的字或词汇传递更多的信息和思想,比如“春”的可以转喻为“大地恢复生机”“春节或一整年”,此外还可以表达“喜气”“开心快乐”等,比如“春风满面”,这里的“春”字的转喻为“精神气儿,特别开心兴奋”等。
3.2二次转喻
二次转喻是指一个词汇进行两次认知转喻过程,也就是进行两次语义迁移过程,这类认知转喻比较少,这类转喻需要更多的认知积累。比如“吃食堂”,这句话的第一次转喻为“吃食堂里面的饭”,这里的语义迁移路径为“整体指代部分”,第二次转喻为食堂是相对比较干净卫生,价格比较低的地方,在食堂吃饭的人饮食也比较规律,这里的语义迁移路径为“范畴指代特征“。这两次的语义迁移路径具体可表示如下:
“吃食堂”通过两次转喻传递了说话者的饮食规律、作息良好的生活习惯,根据经济原则,这个短语用简单的三个字表示了一个人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态度。類似的还有短语“红领巾”,“红领巾”的穿戴者为少先队员,少先队员的特征为阳光向上,乐于助人。“红领巾”的两次转喻分别为:第一次认知转喻为“红领巾”指代“少先队员”,这里的语义迁移路径为部分指代整体,第二次认知转喻为“少先队员”指代“少先队员阳光向上,乐于助人的特征”,这里的语义迁移路径为范畴指代特征,这两次的语义迁移路径具体可表示如下:
根据经济原则,“红领巾”这三个字经过两次转喻传递了“少先队员”以及“开朗、阳光、乐于助人”等信息。
有的认知转喻需要经过两次相同的语义迁移路径来传递想要表达的信息,比如“妙手回春”中的“春”经过两次“范畴指代特征”的语义迁移路径,表达了医生医术高明使病人恢复健康。第一次转喻中的语义迁移为“春”代指“大地恢复生机,一切事物变好”,第二次转喻中的语义迁移为“大地恢复生机”代指“医生医术高明使病人恢复健康”。具体的语义迁移路径可表示为:
“春”经过两次转喻和语义迁移传递了“医生医术高明使病人恢复健康”的信息。根据经济原则,在“妙手回春”这个隐喻中,用一个“春”传递了“病人恢复健康”以及“医生医术高明”两条信息。
两次转喻的使用范畴比较少,同时也难以理解,这里同时体现了转喻中的经济原则。
4.结论
转喻是认知语言学中的研究热点,转喻通常是通过一个事物的凸显来表示其他信息,但是很多情况下,转喻通过语义迁移来遵循经济原则,用某个事物的凸显来传递与该凸显相关的语义信息。本文通过一次转喻和两次转喻的语义迁移路径解释了认知转喻中的经济原则,转喻中的迁移路径有:范畴指代特征、部分指代整体、整体指代部分、具体指代抽象等。理解认知转喻尤其是需要两次语义迁移的认知转喻需要一定的认知积累,对语境的一来性也比较强。本文对认知转喻的经济原则探究进一步深化的认知转喻的研究范畴,帮助别人更好更全面地理解转喻信息。
参考文献
1.陈香兰,2008,间接言语行为类型转换与转喻[J],《外语与外语教学》(1):18-21。
2.戴炜栋,王栋,2002,语言迁移研究: 问题与思考[J].外国语,(6):2-9。
3.何自然,2005,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6)。
4.李湘,闫亚平,2006,转喻研究的认知语言学视野[J],《修辞学习》(5):27-30。
5.张辉,卢卫中,2010,认知转喻[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6.赵学德,王晴,2011,人体词“舌”和“tongue”语义转移的认知构架[J],《长沙大学学报》2(6)。
(作者介绍:王芳,宁波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方向硕士在读,语料库方向,话语分析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