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印 王楠
[提要] 目前医养结合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方式,不仅拥有医疗机构的专业医疗服務,也具备养老机构的专业养老服务,目的就在于通过资源的有效配置为老人提供最佳的养老服务。蚌埠市作为后发达地区,其医养结合模式的发展不能仅通过个人和机构来实现,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来完成。本文对目前蚌埠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现存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0年3月22日
一、蚌埠市人口老龄化现状
人口老龄化,根据联合国的统一标准,当一个区域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达到总人口的7%;新标准定义的地区老龄化是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10%。在2018年底,在蚌埠市383.94万的总人口中有61.72万60岁以上的老人,达到了蚌埠市总人口的16%。其中,市区115.67万人口中,有22.45万60岁以上老人,达到了市区人口的19%。预计到2035年蚌埠市将达到老龄人口比例峰值。由此可见,蚌埠市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较为严重。
二、蚌埠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现状
为响应国家号召,2017年蚌埠市人民政府发布《蚌埠市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修订版)》,重点提到蚌埠市即将建设医养结合示范区;2018年蚌埠市成功入选安徽省第一批“医养结合”示范名单,蚌埠市皖北医养结合示范基地入选安徽省第一批医养结合示范基地。近年来,蚌埠市各级政府结合自身特色,推陈出新,探索出一套适合本地的医养结合模式。
(一)以养助医。“以养助医”就是在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的今天,改善、升级医疗和养老资源的配置逐渐凸显出其重要性,重在“养”上的发展,通过预防疾病和增加日常的保健来减少一些“小病”的发生。
“医养结合”其实就是将医疗和养老这两种与老年人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进行整合,这里的“医”指的是医疗而非医护,所以医养并不是“分离”的。该模式主要是将医疗资源整合到养老机构中,以蚌埠市某老年公寓为例,针对老人不同程度、不同层次的养老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务,按照功能分为自理型、介护型和介助型三种类型的公寓,且蚌埠市第四人民医院还整体搬迁至园内。为了方便老人就医,公寓内还装配了一些基础的医疗设施,这一举措有效地融合了医疗和养老资源,是“以养助医”这一模式的重要体现。
(二)以医促养。“以医促养”强调医疗只是一种保障,养老才是最终目的。通过医疗支撑养老,来更用力地强化现有的养老服务体系。
该模式主要是将养老机构设置在医院内部,同时将医疗与养老这两种服务进行深度结合。以蚌埠市皖北医养结合示范基地为例,其建成后将建设专业且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并定期开展娱乐活动,进行养生知识分享,提供精神慰藉等服务。其还将医疗咨询服务、疾病检查服务等和疾病康复服务、心理治疗服务等有机结合,进而为老人提供更加全面且有效的养老服务,也减少了资源的不必要浪费。另外,蚌埠市多个社区还开展了社区养老模式,建立家庭医生责任制,在减少了很多老人负担的同时,又将“以医促养”这一理念深入人心。
(三)养医合作。养医合作是指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通过协议的签订来展开合作,进行资源的互通与共享,以此实现资源的最有效配置。
目前,大部分地区的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都处于分离状态,养老机构没有自带的完善的医疗服务,而医疗机构内部也没有提供养老服务,老人不仅经常要在两类机构之间来回奔波,增加了负担,而且会浪费许多优质的医疗和养老资源。为了更好地改善这一现状,蚌埠市第五人民医院开始了“医护养一体化”养老新模式的探索,并成功携手15家民办养老机构成立了“老年康复中心区域联盟”,这一全新的养老模式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引发了老人们的巨大关注。民办养老机构与公立医院的“跨界合作”使得优质的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实现了互通和共享,也有效地改善了资源配置不均衡和“医养分离”的问题,医疗机构、养老机构和居民实现了多方共赢。
三、蚌埠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观念和认识滞后。据调查,目前蚌埠市很多老人还是以依靠子女养老作为主要的养老模式,并且在习惯这样的单一、传统模式的情况下,不愿意尝试新的模式,思想认识上过于单一和滞后,并且一些职能部门和社区管理的服务理念也尚未紧跟时代。随着90后、00后这一代“独生子女”的长大,越来越多的老人可能会面临子女没有时间抚养的问题,且子女养老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可能会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同时,在农村,很多老人还深受“养儿防老”思想的禁锢,根本不愿意花时间去了解“医养结合”这种新的养老模式。
(二)在基础设施上投入资金较少。本身对于老人来讲,养老就需要花费很多的资金,而“医养结合”这一新模式,由于整合了医疗与养老资源,所以花费资金更多,同时因为负担了两种服务而使机构增加了运营成本,所以光靠机构和老人们自己来独立实行“医养结合”模式是不现实的,并且目前的养老机构基本都是以盈利为目的,老人们面对高昂的费用,即使愿意接受这一新模式也只能望而却步。目前老人活动场所也很匮乏,老人们没有精神上的寄托,很多老人还会受到不公平的待遇。
(三)缺乏服务老人的专业人员。目前,在老人服务体系中,很难找到有专业素养的年轻人,大多数从业人员都是下岗人员,虽然他们可能具有更多的经验,但在专业素养方面还是有所欠缺,而且也缺乏对老人的耐心和爱心。目前,也有很多高校学生走进养老院等老人生活场所进行志愿服务,但大部分还只是止于形式,很难对现有的老人服务体系带来质变的改善和提升。缺乏一支具有专业素养且年轻化的老人服务团队是当前“医养结合”模式推进中的一大难题。
(四)保护老人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目前,蚌埠市保护老人合法权益的各项法律法规还不健全,缺乏更加全面的政策和措施来保障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的有效融合。蚌埠市本身经济就不是很强,再加上各县区经济水平又不一样,各地很难能将“医养结合”模式落实到位。目前,医养结合示范医院和基地还在建设中,尚未投入使用,无法真正地达到老年人所需要的服务需求。
四、蚌埠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策略
(一)加大宣传,提高认识。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平台,加大对“医养结合”这一模式的宣传力度,让老人不再局限于“子女养老”这一单一模式,同时要不断提高相关职能部门对蚌埠市当前老龄化趋势的认识,尽快完善社区养老和家庭医生责任制等政策的落实,这样不仅能弥补年轻人对老年人养老问题的知识盲区和顾及不上,同时也能让老人们的晚年生活更加美满。
(二)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拓宽原有的资金筹集渠道,尽可能多的增加对老人养老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拨款,同时要考虑到不同收入群体老人的负担情况,进而进行不同程度的资金支持。其次,还要增加老年活动场所的建设,让老人的精神不再无处寄托,增加对老人保护的宣传,让社会各界在某些方面尽可能多地给予老人一些优待政策以及减少对老人有不公平待遇现象的发生。
(三)重视人才,组建更专业的养老服务队伍。相关职能部门应出台相关政策,重视人才、留住人才,同时加大对现有服务人员的专业培训,努力培训出一批专业化的提供“医养结合”服务队伍,提升老人养老的幸福感。同时,可以规范高校学生志愿者的志愿流程,让志愿不再只是止于形式,而真的能够使志愿者发挥出自己的专长,使老人和志愿者实现双赢。
(四)完善相关养老服务与监督机制。由于“医养结合”这一模式跨越了医疗和养老这两个领域,故存在政策和监督机制不规范的问题,所以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应该加强对于这方面的监管,尽快完善出台相关政策和法律,保障老人看完病能报销医保、养老机构提高服务质量、医疗機构提升设施升级等老人目前迫切的需求。
主要参考文献:
[1]董玉,崔瑞兰.洛阳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分析[J].中国医院,2020.24(1).
[2]李咏阳,刘世晴.老龄化形势下医养结合的现状及问题研究[J].实用老年医学,2019.33(12).
[3]桑天来.安徽省“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建设研究[D].安徽大学,2019.
[4]迟福林.探索“以养促医、以医助养”的新型医养关系——我国老龄化社会“医养结合”的几点思考[J].人民论坛,2019(23).
[5]邵建,潘荣华.社会建设视阈下安徽省农村乡镇卫生院医养结合策略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