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汉字学习策略使用的调查与分析

2020-06-04 12:24李禄兴杨苏菡
现代语文 2020年3期
关键词:调查分析学习策略留学生

李禄兴 杨苏菡

摘  要:通过调查显示,留学生对汉字学习策略的应用,多数情况下是一种不自觉的行为。在不同的汉字学习策略中,其使用频率由高到低依次是:音义策略、复习策略、字形策略、笔画策略、应用策略、母语策略、归纳策略、元认知策略。其中,汉字文化圈学生比非汉字文化圈学生更多使用的是归纳策略和复习策略,较少使用的是笔画策略和字形策略。

关键词:汉字;学习策略;留学生;调查分析

汉字学习策略是指汉语学习者在汉字的学习过程中为了促进汉字的获得、存贮、内化、提取或使用,而采取的具体的方法、技巧和步骤。近些年来,汉字学习策略的分类研究日益受到重视。江新、赵果将汉字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两大类,其中,认知策略又分为笔画策略、音义策略、字形策略、归纳策略、复习策略、应用策略六类;元认知策略又分为监控和计划两类[1]。何琼则将汉字学习策略划分为:1.形式操练策略(包含字形策略、笔画策略、音义策略);2.功能(意义)操练策略(归纳策略、应用策略、猜字策略);3.母语策略[2]。在江新、赵果和马明艳[3]的研究基础上,陈译文将汉字学习策略分为字形策略、记忆策略、应用策略、复习策略、归纳策略、笔画策略、音义策略、元认知策略等八类[4]。这些分类虽不尽相同,但都因其有一定的科学性而自成体系。本文汉字学习策略调查量表的制定参考了江新、赵果的汉字学习策略分类,并通过對研究对象中的部分同学的开放式访谈,对原有分类进行了一定的整合与修订。我们将汉字的学习策略分为八类,分别是:笔画策略、音义策略、字形策略、归纳策略、复习策略、应用策略、母语策略和元认知策略,分别对应汉字学习策略调查量表中的52个项目。本文试图通过大量的访谈和问卷调查研究,对各类策略的使用情况与有效性进行分析,从而深化对各类汉字学习策略的认识,使其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一、留学生汉字学习策略使用的调查

(一)调查的实施

本次研究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展开。笔者在中国人民大学汉语长期进修生初中级阶段学生中发放了“汉字学习策略调查量表”。受学生数量的限制,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75份,收回问卷56份,最后整理出的有效问卷为30份。其中,汉字圈留学生问卷12份,非汉字圈留学生问卷18份。

(二)信度检验

为确保本量表的信度,笔者运用spss软件分别对整体量表及八类策略各量表的内在结构一致性进行了检验,得出α值如下:整体量表α=0.912,笔画策略量表α=0.811,音义策略量表α=0.610,字形策略量表α=0.781,归纳策略量表α=0.859,复习策略量表α=0.744,应用策略量表α=0.822,母语策略量表α=0.825,元认知策略量表α=0.811。根据Cronbach alpha系数原理,α系数介于0.00和1.00之间,系数值越高说明量表的内在结构一致性越好,量表调查的结果就越可靠。从以上总体量表及各大类量表的检验结果来看,其α值都处在较高水平,这说明本量表的内在结构一致性较好,测量结果具有较高的信度。

(三)调查数据

笔者将汉字学习八类策略中的52个项目的使用情况分为五个等级并赋予一定的分值,分别是:1.从不(never),1分;2.很少(seldom),2分;3.有时(sometimes),3分;4.经常(frequently),4分;5.总是(always),5分。我们将每位被试在各大策略中各小项的分值相加,得出其该类策略的总分值;然后将所有被试该类策略的总分值相加并除以被试数,可得出该类策略的平均分值;再将其除以策略内所包含的项目数,即可得出该类策略下各项目的均值。通过计算各项目的均值,可以考察各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均值越高,说明使用率越高。同时,通过计算标准差,可以考察各项目分值的离散程度,标准差越大,说明离散程度越大。我们对各大类策略项目均值及标准差进行了统计,具体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八类策略的赋分情况按分值由高到低为:音义策略>复习策略>字形策略>笔画策略>应用策略>母语策略>归纳策略>元认知策略。这说明初中级阶段留学生对各种汉字学习策略的运用存在差异,其中,使用率最高的是音义策略和复习策略,其次是字形策略、笔画策略、应用策略、母语策略、归纳策略,使用率最低的是元认知策略。在八类策略中,离散程度最高的是应用策略,其次是笔画策略、音义策略、母语策略、元认知策略、字形策略、归纳策略,最低的是复习策略。离散程度越高,说明各被试在该策略下分值的高低差越大;离散程度越低,则说明分值的高低差越小。

我们对52个项目的均值进行了统计,具体如表2所示:

通过表2的统计数据,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八类策略中52个项目的使用情况也有较大差异。从总体来看,使用率最高的五个项目降序排列依次是:VAR2.2、VAR2.1、VAR5.1同VAR5.5、VAR6.1同VAR6.4。使用率最低的五个项目升序排列依次是:VAR6.3、VAR4.6、VAR1.1、VAR6.11、VAR8.3。笔画策略中各项目的使用率由高到低依次是:VAR1.4=VAR1.7>VAR1.6>VAR1.3>VAR1.5>VAR1.2>VAR1.1。音义策略中各项目的使用率由高到低依次是:VAR2.2>VAR2.1>VAR2.4>VAR2.3。字形策略中各项目的使用率由高到低依次是:VAR3.6>VAR3.2=VAR3.5>VAR3.3>VAR3.7>VAR3.4>VAR3.1。归纳策略中各项目的使用率由高到低依次是:VAR4.2>VAR4.1>VAR4.3>VAR4.5=VAR4.7>VAR4.4>VAR4.6。复习策略中各项目的使用率由高到低依次是:VAR5.1=VAR5.5>VAR5.2>VAR5.4>VAR5.3。应用策略中各项目的使用率由高到低依次是:VAR6.1=VAR6.4>VAR6.2>VAR6.8>VAR6.12>VAR6.7=VAR6.9>VAR6.5=VAR6.6>VAR6.10>VAR6.11>VAR6.3。母语策略中各项目的使用率由高到低依次是:VAR7.1>VAR7.2>VAR7.3。元认知策略中各项目的使用率由高到低依次是:VAR8.5>VAR8.1>VAR8.2>VAR8.4=VAR8.7>VAR8.6>VAR8.3。

在不同使用等级出现的频率中,“总是”使用率最高的是音义策略,为35%。“经常”使用率最高的是复习策略,为48.67%。“有时”使用率最高的是元认知策略,为35.24%。“很少”使用率最高的是归纳策略,为27.14%。“从不”使用率最高的是母语策略和应用策略,均为14.44%。分析各策略使用等级的频率,有利于我们从总体上把握学习者对各策略的使用偏好。

为了进一步研究汉字圈与非汉字圈留学生汉字学习策略的差异,我们将汉字圈与非汉字圈留学生的汉字学习策略各项目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具体如表4、表5所示:

根据统计结果,可以发现,汉字圈与非汉字圈留学生在汉字学习策略各项目的使用上均有所差异。其中,二者均值差异最大的前五项是项目1.3、项目1.4、项目5.4、项目6.3和项目6.11,差值分别是1.33、1.00、0.81、0.81、0.78;二者均值差异最小的六项分别是项目1.5、项目7.1、项目2.1、项目1.1、项目4.7、项目8.3,差值分别是0、0、0.05、0.06、0.06、0.06。二者均值差异最大的策略是笔画策略,差值是0.37;均值差异最小的策略是元认知策略,差值是0.014。

二、留学生汉字学习策略使用的分析

从汉字学习策略的总体使用情况来看,使用率由高到低依次是:音义策略、复习策略、字形策略、笔画策略、应用策略、母语策略、归纳策略、元认知策略。

本次调查发現,留学生使用最多的策略是音义策略。从表3各策略使用频率中也能看出,音义策略的“总是”使用频率在所有策略中是最高的。McGinnis认为,“机械重复和编造故事是学习者最常用的汉字学习策略”[5],这属于字形策略的范畴。江新、赵果则认为,最常用的是整体字形策略,其次才是音义策略[6]。在本次调查中,音义策略和复习策略的分值都略高于字形策略。值得一提的是,音义策略中的“注重汉字的读音”在所有52个项目的得分中仅次于“注重汉字的意义”,为4.0333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近十年来留学生更加重视汉字的读音,有意识地避免“洋腔洋调”现象的发生。此外,“利用意义相近或相似的字来记忆新字”项也有较高得分,说明留学生对意义相近或相似的字较为敏感,可以利用这种相近或相似来强化记忆。同时,归纳策略中“总结归纳近义字”项的得分情况也能说明这一点。

复习策略仅次于音义策略排在第二位,说明留学生比较注重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并能通过查字典的方式对学过的生字词进行复习甚至拓展。通过调查结果,我们还可以看出,留学生对汉字的复习并不是仅仅局限于单个汉字上,他们还会通过对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句子甚至整篇课文的抄写和朗读,来加深对生字的学习和记忆。此外,复习策略的离散程度在所有策略中是最低的,这也说明复习策略各个项目都得到了比较高的重视,留学生的复习策略呈现出多元化趋势。

在字形策略中,“反复书写单个汉字”是最常用的策略。这说明在初中级阶段,留学生对汉字字形的学习和记忆最常用的还是机械重复式的记忆方式。“反复书写由单个汉字组成的词”也属于机械重复的范畴,同样具有较高的得分。此外,“注重区分形近字”的得分也比较高,这说明留学生在汉字字形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意识地对相近的字形加以区分。通过归纳策略中“对形近字进行对比和归纳”项的得分情况,我们还可以看出,部分同学除了可以区分形近字以外,还能对形近字加以有规律地对比或归纳。这说明形近字在汉字字形的学习中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同时,留学生也对独体字和合体字的区分较为重视,能够有意识地区分汉字合体字的不同结构,通过对构成汉字的各个部分进行拆分和组合来记忆新字。从字形策略的离散程度来看,字形策略七个项目的得分差距不大,离散程度相对较小,说明字形策略的每个项目都受到了较高的重视。

就笔画策略的调查情况来看,留学生普遍认为掌握正确的笔画、笔顺对记忆汉字很有帮助,并且表示在写汉字时会尽量做到按照笔画、笔顺来书写。毋庸置疑,这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观念。但是与这一观念不相符的是,在学习实践中,留学生对笔画、笔顺学习的重视程度不是很高,很多同学并没有去积极地练习各种笔画。在笔画策略的运用上,观念与实践产生了脱节。这种脱节也反映在笔画策略较高的离散程度上。留学生在主观上对笔画笔顺的重要性表示认同,但在实际操作中却不尽然。由于汉字笔画本身表义功能并不明显,笔画与笔画之间的构成规律较难把握,有的留学生对汉字笔画的书写顺序更是模棱两可,这些因素均造成他们更喜欢从整体上来记忆汉字,在对汉字字形的学习上更加倾向于“依葫芦画瓢”的方式,从而导致汉字书写时的“缺胳膊少腿”现象。由此看来,要解决“缺胳膊少腿”的书写现象,留学生们不仅要从观念上更要从实际行动上注重汉字笔画和笔顺的学习。对外汉语教师则要在实际教学中,帮助留学生掌握笔画和笔顺的相关规律,为写好汉字奠定基础。

在八类策略中,应用策略的离散程度是最高的。这或许与其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有关。如“尽可能地用汉字做家庭作业”和“尽可能的用汉字记课堂笔记”,由于受课堂教师和家庭作业的相关要求的影响,而有较高的使用率;“用汉字发短信”和“看中文电影或电视”则受留学生所处的汉语环境影响,同样具有较高的使用率。而尽可能地用汉字写日记、写邮件、记便签等,由于无相关要求且留学生自身的自主自觉性相对不高,往往很难坚持,因此,在这次调查中的得分较低。即使一定要用汉字来写日记、写邮件和记便签,留学生们特别是非汉字圈的留学生也更喜欢使用拼音这种不易写错的书写方式。这正是留学生们在不得不使用汉语表达时常常采用的回避策略。回避策略是一种消极的应对策略,所谓“少写少犯错,不写不犯错”。短期使用或许能够降低汉字学习的难度,减少汉字学习过程中的焦虑感。长此以往,则会使学习者在有意无意之中过于依赖拼音而拒绝汉字,严重影响汉字的教学和学习。因此,回避策略必须要及时加以制止。在其他项目中,“听甚至学唱中文歌曲”“浏览中文网页”和“中文书籍、报刊”则与留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唱歌、上网、读书等)有很大关系。值得一提的是,“练习书法”项的得分情况并不尽如人意,当然这或许与留学生的兴趣爱好有一定的关系,但也不可否认外在条件不足对其产生的影响。众所周知,书法艺术是中国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有着古老的历史、悠久的文化和丰富的形态,在中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如果能够适时地开展书法教学,为留学生提供练习书法的有利条件,培养他们练习书法的兴趣,不仅可以传播汉文化,提高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更有利于留学生掌握汉字的笔画和笔顺,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在对母语策略的调查中,我们看到,留学生对新学汉字采取母语策略的情况相对多一些,而在阅读和写作中使用母语策略的情况则相对较少。这说明部分留学生在实际运用汉语时能够尽可能地运用汉语的思维方式来阅读和写作,而母语策略更多的是用在对新字的学习上。

归纳策略的使用率仅仅高于元认知策略,排在倒数第二位。这与之前大部分学者的研究结果不谋而合,而且归纳策略的离散程度相对不高,这说明该策略下的几个项目的使用频率都相对不高。其中,得分超过3分的策略由高分到低分分别是“对同音字或音近字进行对比或归纳”“对形近字进行对比或归纳”和“总结归纳近义字”。这三项分别与使用率较高的音义策略和字形策略有一定的关联,因此,不排除受这两种策略使用率的影响因素。归纳策略中分值最低的两项是“利用声旁或形旁将汉字归类”与“区分形声字和非形声字”。这与之前大部分学者对初中级学生汉字学习策略调查的结果是一致的。学者们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无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初中级学生掌握的汉字量较少,不易对形声字和非形声字进行归纳;二是学生对声旁和形旁没有足够的重视。这两方面的解释都有一定的合理性。笔者在调查的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不少留学生对运用声旁和形旁来记忆汉字的意识比较淡薄,个别留学生特别是初级阶段的学生对声旁和形旁的概念较为模糊。这说明留学生在学习初期就没有很好地建立起运用声旁和形旁来学习、记忆汉字的意识。从汉字的本体方面来说,现今使用的汉字中有85%以上的汉字属于形声字。形声字又是由声旁和形旁两部分组合而成。因此,要学好汉字,就必然要掌握形声字的声旁和形旁。留学生在这一方面却意识薄弱,这或许也是造成汉字难学的原因之一。如果我们能在教学初期就引导学生对常用的声旁、形旁加以归纳,那么随着汉字学习进度的推进,汉字的掌握势必会变得越来越有规律可循,汉字教学的难题在很大程度上或许会迎刃而解。当然,这一点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改进。

元认知策略在八大策略中使用频率最低。这说明留学生在制定计划目标、自我监控、自我评价方面有所欠缺。调查结果显示,留学生对自己在汉字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认读和书写错误可以进行一定的自我监控,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制定汉字学习的长期目标,但是对短期目标和具体学习计划的制定却有所欠缺。这样一来,他们对于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的自我评价也就无从谈起了。元认知策略侧重于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监控管理和评价,对汉字学习起着不可忽略的间接推动作用。留学生往往能对自己学习汉字的最终目标有个大体的设想,但是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却忽略了短期目标和具体学习计划的重要性。从长远来看,这并不利于最终目标的实现。而对计划的实施情况和目标的实现情况缺乏有效的反馈和自我的反思,也同样不利于汉字的学习。

三、汉字文化圈和非汉字文化圈的学习策略差异

在对相关数据的整理过程中,笔者有意将汉字文化圈学生和非汉字文化圈学生的调查结果进行了区分对比,以此来探讨两类学生在汉字策略使用上的差異。调查结果显示,汉字文化圈学生比非汉字文化圈学生更多使用的策略中,较为显著的是归纳策略和复习策略;更少使用的策略中,较为显著的是笔画策略和字形策略。汉字文化圈学生更多对同音字和近义字进行总结,并更多地利用声旁和形旁将汉字归类。这或许是因为汉字文化圈的学生在学习汉语前对汉字已有了初步了解,与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相比,他们对汉字的同音、近义、形声字的声旁形旁等信息更加敏感,更能理解这些信息对学习汉字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在复习策略中,汉字文化圈学生更多利用朗读学过的字、词、句子或课文的方式来加深对汉字的理解,而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则更多利用抄写汉字、词、句子或课文的方式来加深对汉字的理解。这与非汉字文化圈学生更多使用笔画策略和字形策略的调查结果是一致的,这或许能说明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由于对汉字的字形更加生疏,因此,对汉字字形抄写这一方式就更加重视。不过,即便如此,非汉字文化圈学生仍和汉字文化圈学生一样对“练习汉字的各种笔画”并不重视,他们更多使用的是对整体字形的记忆和抄写。此外,在对母语策略和元认知策略的使用上,二者差距不大,而且对于元认知策略都没能给予应有的重视。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汉语国际教育越来越受重视,汉字教学的效率理应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因为汉字是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是中华文化的载体,识认、书写汉字是汉语国际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如何提高汉字教学效率,从而促进整个汉语教学的提升,需要我们长期的探索与大胆的实践。希望我们的研究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对提高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汉字教学能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江新,赵果.初级阶段外国留学生汉字学习策略的调查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4).

[2]何琼.初级阶段欧美学生学习汉字策略与教授方法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3]马明艳.初级阶段非汉字圈留学生汉字学习策略的个案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7,(1).

[4]陈译文.初级阶段美国学生汉字学习策略的调查与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5]McGinnis,S.Student attitudes and approaches in the learning of written Chinese[A].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Applied Linguistics[C].Long Beach,CA,1995.

[6]赵果,江新.什么样的汉字学习策略最有效?——对基础阶段留学生的一次调查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 2002,(2).

Abstract:Through the survey, students of Chinese learning strategy application, in most cases is a kind of unconscious behavior. In Chinese character learning strategies in different, its frequency of use from high to low is: the pronunciation and meaning of strategy, to review the strategy, shape strategy, stroke strategy, application strategy, mother tongue strategy, induction strategies, metacognitive strategies. We can adjust the strategy for teaching Chinese characters in view of these findings, the foreign students Chinese character learning to play the role of guidance and help

Key words:Chinese characters;learning strategies;foreign students;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猜你喜欢
调查分析学习策略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Exploration of Learning Strategies from the Study on Language Acquisition Process
大学生网络参政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AdvancedTeachingStrategiesofCollegeEnglishVocabulary
北京外国留学生的规模与结构
学习策略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Learner Autonomy and Learning Strategies in EFL Lear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