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记者 董铭
抗议中惊现“蝙蝠侠”
美国非裔男子乔治·弗洛伊德被警察暴力执法致死在美国各大城市引发骚乱,街头一片混乱,打砸抢烧不断。在许多人眼中,爆发骚乱的美国大城市与DC宇宙中超级英雄蝙蝠侠所处的“哥谭市”尤为相似。5月30日,美国费城,一位抗议者身着蝙蝠侠服装出现在示威街头,烟雾中的人群看见“蝙蝠侠”现身,纷纷高呼“英雄”。哥谭另一大标志人物、蝙蝠侠的死对头小丑,后来也“现身”美国各地的抗议人群中。虽然只是COSPLAY,但也可从中体会到“哥谭”作为流行文化标志扎根美国人心中。
对于此次的“蝙蝠侠和小丑上街”现象,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孙佳山认为,这背后其实是美式意识形态的调节机制在起作用,它暗藏在近年来的好莱坞主流电影,尤其是漫改电影中。以《小丑》为例,该片将被压迫的底层的反抗,矮化为无政府主义的随机暴力,“提前”为此次抗议活动涂上“不合法”的底色,进而遮蔽底层反抗中的合理成分。
“蝙蝠侠上街”出现在抗议人群中,同样深受《蝙蝠侠》系列电影影响,它宣扬的正是美国式的“法外执法”,在蝙蝠侠的所谓“正义”背后,实际上是掩盖美国式资本主义无法解决其社会矛盾的意识形态“障眼法”。
而频频被人们提及的哥谭市则是以20世纪“大萧条”时代的纽约为蓝本、辅以芝加哥而虚构出的混乱城市,即传统的美国式资本主义,或者说传统的好莱坞式正义伦理,在无法维护社会秩序稳定的情况下,所折射出的美国社会最黑暗最肮脏的一面。哥谭,这个在半个多世纪前漫画里虚构的罪恶城市,如今正在动荡和撕裂的美国变得“触手可及”。▲
哥谭市“暗黑”80年
近年来,随着超级英雄电影风靡全球,人们对其中的角色和背景设定也更加熟悉:两大超英体系中,漫威宇宙更加科技未来化,主题偏向光明;DC宇宙则偏向现实主义,基调阴暗,注重对人性的批判和揭示社会黑暗面。其中蝙蝠侠成长的“哥谭市”与超人所处的“大都会”相比,犯罪化程度更高:黑帮林立、警界腐败、恶徒丛生,被戏称为“民风淳朴哥谭市”。哥谭市中只有蝙蝠侠、罗宾和戈登局长等少数非超能力者,代表正义与邪恶势力鏖战。无论是动漫还是影视作品都透着悲壮,唯有夜空中那一束带着蝙蝠图案的探照灯光给哥谭市民带来一丝希望。
哥谭市的设定最早出现在1940年的漫画《蝙蝠侠》第4期,由早期编绘作者比尔·芬格创造,位于美国新泽西州,是美国犯罪率最高的城市之一。虽然原型是纽约市,但在建筑风格和街区划分上还参考匹兹堡和芝加哥,主要以地铁等轨道交通为主,可以说是美国大城市的缩影。
漫画中,哥谭市最早由韦恩、埃利奥特等四大家族创立,这些家族也控制着城市各个领域,势力盘根错节。从某种程度上说,蝙蝠侠的故事也是布鲁斯·韦恩(蝙蝠侠)、凯特·凯恩(蝙蝠女侠)与其他几大政治势力缠斗的过程,市长、警长和各类罪犯只是表象。
除了韦恩庄园、韦恩大厦以及戈登所在的警察局,哥谭市还有一个著名地标建筑——位于市郊的阿卡姆疯人院,里面几乎关着所有反派恶徒,包括小丑、小丑女哈莉·奎因、企鹅人、双面人、谜语人等,他们穷凶极恶且心智异于常人。由于蝙蝠侠信奉“不杀”的英雄准则,他逮捕的罪犯几乎塞满半个阿卡姆疯人院,这些罪犯也屡次从疯人院逃脱,回到哥谭后再掀风浪。▲
DC宇宙的经典背景
由于具有哥谭市完备而鲜明的设定和丰富多彩的背景,十分适合搬上银幕,于是在几乎所有DC宇宙的影视剧中都会出现哥谭。包括上世纪70年代的《蝙蝠侠》剧集,90年代蒂姆·波顿执导的《蝙蝠侠》系列、新千年诺兰执导的《蝙蝠侠:黑暗骑士》三部曲以及不太成功的《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和《正义联盟》等。
去年的影片《小丑》也让哥谭在银幕上再度走红,虽然片中少有特效和动作场面,但灰暗压抑的气氛、无处不在的罪恶、受压迫剥削的底层人物,都深得原版漫画精髓,因此也使得经历这次骚乱的美国人产生深深共鸣。
此外,福克斯频道2015年还推出剧集《哥谭》,从戈登作为新人入职和韦恩夫妇被杀开始,共有五季。剧集以哥谭警察局为主视角介绍“群魔乱舞”的哥谭市,把几位主角甚至是企鹅人等反派的成长历程讲述得十分充分。目前正在拍摄的新版《蝙蝠侠》仍将以哥谭市为背景,罗伯特·帕丁森饰演的蝙蝠侠将再次与小丑等罪犯展开对决,城市街头也将再次爆发对抗,毕竟哥谭市本就是美国社会群族撕裂、阶层对立和高犯罪率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