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恩成《芳华》辑评

2020-06-04 06:38臧文涛
中国书画 2020年4期
关键词:芳草地升华芳华

《芳华》作品描绘的是广阔田野里自由生长的野花野草,画面中没有富贵的花卉,只有一些平凡的花草。作品构图具有现代感,远近空间处理巧妙,视觉冲击力较强,整体给人灵动清新的感觉,自然且生机勃勃,正如最美的年华,触动人心,一股清泉涌入心田。在绘画语言上,采用了没骨的方法,将水、墨、色恰如其分地融合在一起,笔下的一花一草充满了意趣。如今城市的快速发展,许多村庄、芳草地正在消失,柳荫墙根、田间地头和纵横的稻田只在记忆中萦绕,而生长在那一片野草地里带有野趣的、不畏风雨盛放的野花更具生命力,这象征着千千万万坚守在平凡岗位的平凡人的自我绽放与升华。《芳华》呈现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祖国发展中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广大劳动者,他们将自己的美好年华奉献给了祖国。

—龙瑞(中国国家画院名誉院长)

李恩成告诉我他从小生活在农村,伴随着山东淳朴的民风和自然田野风光快乐的地成长,村里村外、房前屋后、田间地头的闲花野草陪伴着他的童年,蛐蛐、蚂蚱、知了都成为他儿时的伙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故乡的村庄在一个个地消失,《芳华》是埋藏在他心底深处默默的乡情和淡淡的乡愁。此作品之所以为大家所接受和认可,就是基于他真实情感的流露。在表现手法上也没有去炫技,没有去追随所谓的流行画风,不去刻意追求某种风格,以自然而然地笔墨抒发出真情实感,采用了没骨和小写意相结合的笔法描绘出那一片自由生长、茂密而繁盛的芳草地。这片芳草让观者感到熟悉而亲切,在那充满生机的芳草之间让观者看到自我,感受芳华,抑或是清晨,抑或是午后,抑或是黄昏,开放在你我心中。《芳华》中的花卉和草虫皆来自我们的身边,生活是艺术取之不尽的源泉,给生活以真情,还艺术以自由,扎扎实实循序渐进、锻炼自我。他沉下心来静听虫鸣,细嗅花香,感悟生活,珍爱生命。李恩成和他的《芳华》不仅记录着他个人的成长发展,也隐喻出这个时代为祖国发展默默无闻工作的广大劳动者在平凡岗位上的无私奉献和自我绽放与升华。

—张望(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山东美术馆馆长)

李恩成 素问之六 60cm×40cm 绢本设色 2020年

李恩成 素问之九 60cm×40cm 绢本设色 2020年

《芳华》让我最受触动的是作品中体现的文学性。绘画与文学是两种独立的艺术形式,然而它们在叙事、抒情等领域是相通的。在叙事方面,俄罗斯巡回画派比较有代表性,比如列宾的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就极具文学性,而且被演绎成了文学作品。在抒情方面,我们经常说作画贵有诗意,这个“诗意”就是绘画与文学在抒情上共同具有的特质。中国画从宋代开始,文人画成为主流,绘画的文学化与西方相比更为充分,诗画一体成为中国画的主要内蕴之一。李恩成来自乡间,童年的快乐生活与大自然的草木相伴,在绘画创作上,自然而然地以记忆中的花花草草为题材,难能可贵的是,他没有停留在个人记忆的简单复刻,把个人的乡愁升华为全人类共同的乡愁,从而为笔下的花草赋予了终极意义。从技法来说,李恩成没有选择更加普遍的工笔线描,而是重新激活了没骨画法的无限可能性,并参考了水彩技法,整体艺术风格比较清新,在东方审美系统与绘画语言的现代性上找到了一个契合点,或许这才是“与古为新”的最好诠释。

—臧文涛(济南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济南时报》编委)

猜你喜欢
芳草地升华芳华
绝代芳华
贪吃蛇升华记
百年芳华
青青芳草地
马伊琍的芳华
胡娟:奉献也是自我升华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
浮生若梦,刹那芳华
教育下一代 升华老一代
关心下一代 升华老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