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燕
家校联系的目的,是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学校、班级以及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同时也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孩子在校外的状况,在彼此了解中融和师生之爱和亲子之爱,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和谐统一。家校联系有利于增强教育合力,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促进家校联系。
1.家长助育,事半功倍。
充分利用班级家长微信群、家长会等方式,与家长积极沟通,使家长对学校、班级、教师、课堂教学有所了解,赢得他们的理解与配合。我经常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分学期阶段、分不同学情分别召开家长会。在家长会上小结时,我经常举一些实例,引导家长重视家庭教育。我会说,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学校和家庭比作两个“教育者”,认为这两者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反之,家庭和学校背离,就会扭曲孩子的个性,家长“护犊子”的种种行为,其实是害了孩子,纵容了孩子的劣性,最终吃亏的依然是孩子。我经常向家长们建议:少唠叨,多陪伴;少给物质奖励,多注重精神奖励;目光不要只集中在一次考试成绩上,更需关注平时的学习表现;多与学校老师联系,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事实一再证明,取得家长的信任与协助,学校教育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静心聆听,真诚关爱。
教师要做一名静心的聆听者,聆听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聆听家长对孩子的偏爱,试着站在家长的角度看看学校里发生的一切。在聆听中积极弥补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聆听之外,要给予学生真诚的关爱。如果发现哪个学生没来上学,家长又没请假,要及时打电话向家长问询;如果学生病或请事假连续几天没来学校,作为班主任应该主动电话问候,甚至抽空去探望。家校间互通有无,了解、理解彼此的期许,对孩子的教育才能更加有效。
3.加深了解,家访促教。
家访,是拉近教师与学生家长距离的有效方式之一。做好家访工作,一是要事先设计好家访方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家庭情况,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家访。二是要讲究谈话方式。“欲语唯真,非真不语”,没有真情实感就不要开口讲话。尽量以表扬为主,通过表扬学生在某个方面的优点来明确孩子应该努力的方向。三是要注意避免与学生家长闹矛盾。教师多是理智重于感情,家长多是感情重于理智;教师强调普遍性,家长则强调特殊性……教师与家长教育角色的不同,会导致一些不可避免的分歧。我们要求同存异,扩大同理心,多换位思考,尽量避免将这种意见分歧变成教师与家长的个人矛盾。四是要做好家訪记录,及时解决问题,并向家长反馈。每次家访后,教师要及时写好家访记录,把家访过程、发现的问题、达成的共识、心得体会等如实记录下来,根据学生在校的各方面表现,切实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成长。
多年家校联系的实践,使我深深感到:优秀的孩子多数得益于家校的紧密合作。家庭作为基础,助力学校教育,家校合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