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得地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理论逐渐地融入学科建设中。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中存在一些教学偏差,无法实现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文章以自然化教学实施下语文要素的形成和发展为切入点,分析自然化教学的界定、特征以及与语文要素形成和发展的内在联系,并提出有效实施自然化教学的策略,期待能够为小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有所帮助。
关键词:语文要素 小学语文 自然化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1.026
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新课改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要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培养出一定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但是在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因部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始终无法理清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之间的关系,导致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不仅无法形成和发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还令学生感受到语文学科学习的难度,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无法有效地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一、自然化教学的界定及特征
自然化指天然,非人文的过程,在小学学习阶段,学生学习和生活中运用语文出于本能,是一种天然的本能反应,其语文知识与能力的增长相较于其他学科而言,具有一定的自我性和多元性。自然化教学是基于学生语文学习的自然化特点引申而来。强调学生个体的语文学情数据的整合与剖析,利用学生学习的各种信息生成更加适合学生学情的评价指标,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反思自身的学习过程,针对自己的学习习惯,梳理学习方法,调整策略,进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就当前对自然化教学的研究而言,其主要的特征体现在三个层面。第一,是差异化和“私人定制”。自然化学习的教学模式中强调对学生个体的重视,结合学生的学情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使得在自然化教学中体现出学生个体学习的个性,结合自然特性,帮助教师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方便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和发展。第二,聚焦化与一以贯之。在自然化的教学模式中,不需要对语文教材中承担的教学任务做出过多的要求,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有目的地进行筛选,利用教材中的不同内容对语文要素进行聚焦教学设计,要始终将语文要素的养成作为语文教学的焦点,层层深入,逐渐提升语文实践活动的难度,促进学生语文要素的发展。第三,可视化与自生长性。在自然化教学模式中,学生需要预设教学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学习效果与预设目标之间的对比,让学生可视自身的学习情况,及时地调整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进一步将其发展为学生的能力。而且对于小学生而言,语文要素的形成和发展不是简单的量的叠加,而是利用语文要素的生成与发展,形成联动效应,使得语文素养的生成呈现出不同样态、节奏的发展动态,呈现出一定的自生长性。
二、自然化教学与语文要素形成和发展的内在联系
自然化教学是符合小学学生语文实际运用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与学生语文要素的形成与发展之间存在一定程度关联,就当前对于自然化教学的研究而言,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的教学研究中。首先,致力于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自然化教学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语文要素的培养和学生个体间差异密切相关。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从学生的个体出发,结合学生的学情对教材语文要素进行个性化、创造性的解读,为语文学科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好基础,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应当重视学生的课程体验,鼓励学生自主进行学习,夯实学生语文要素学习的基础。其次,优化资源整合。小学语文要素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自然化教学整合学生的学习资源,重点在学生的课外学习资源的整合上,比如学生的生活经验、阅读积累等等,利用师生共建的学习模式,重构课程,有效地丰富自然教学的内容,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最后,数据的支撑。自然教学法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点在于数据的支撑,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学活动依赖于教师的教学经验,而自然化教学需要重视对学生语文学习行为数据的收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清楚地审视自身的语文学习能力和各阶段的数据,基于这些数据进行反思和思考,调整学习策略,利用数据的支撑完成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自然化教学实施的策略
1.链接学情,聚焦语文要素培育点
自然教学是基于数据的学情分析与教材课程目标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实际学习的基本学情,对教材进行分析,让语文要素在个性化的人文情景中形成和发展。结合学生学习的探寻性学习、回顾性学习、体验性学习以及拓展性学习,引导学生语文要素的形成和发展。在引导学生回顾性学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好学情分析,整合好学生的学前积累,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确定语文要素教学的重点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期待。在引导学生体验性学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聚焦在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点难点上,教师应当基于学生的视角,引导学生在感悟、鉴赏和反思等不同形式下对语文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感悟,以此促进学生语文要素的发展。在引导学生拓展性学习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将语文课堂进行延伸,对学生课外的学习和生活造成影响,让学生自主进行学习和发展。
2.多维进行,打造语文要素实践场
在自然化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当将不同的语文要素作为串联学生语文知识学习的“线”,从多个维度出发,为学生打造多维同向发展的语文要素实践场,在实践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语文要素,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以统编版同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为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以“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为聚集的语文要素展开教学活动。为此,在进行语文活动的设计时,语文教师可以围绕这一语文要素,从字词的读写,以及文章内容的理解、拓展等多个方面进行设计,循序渐进,层层推进逐渐完成语文要素的形成和发展。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下,教师可以灵活地对教学活动进行设计,不被语文要素限制。在进行小学语文要素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注意以学生的实际课程体验为主,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可以与文本、同学、教师以及自我进行对话,让学生在教师打造的语文要素实践场中进行发展,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各项语文教学活动中,完成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导”“评”联动,促进语文要素的全面形成
基于自然化教學法的特殊性,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学生语文要素形成和发展前期和过程的数据进行收集,根据这些数据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做到精准化教学,以此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果。以统编版教材六年级下册习作单元“让真情自然流露”为例,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为此需要教师对学生学前积累的数据进行分析,精准地切入。比如对小学生而言,当他们在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正在经历(看、听、做)某件事时,会有较为具体的真情实感,但是当学生进行描述时,却无法将这种感觉精准地表达出来。所以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将“导”“评”进行联动,先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尝试将自身的情感以独特的方式表达出来,比如教师可以先预设一些表达情感的词,让学生根据这些词去联想,让他们把与这些词有关的情感经历引导出来。之后教师再向学生进行介绍情感表述的基本方法,要让学生先明确常用的几种表达情感的方式,利用词汇——实践经历——情感表达方式,用这样的步骤逐步引导学生进行表达,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打开自己,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打开表达视角,提升学生对前期积累资源的运用程度,促进学生语文要素的全面形成和发展,让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提升学生语文学科的综合学习能力,促进学科素养的培养。
为了让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有效地提升自身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基于对自然化教学法的认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生成和发展,利用学生语文要素的形成和发展,推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为学生的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1] 于建明《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读与写》2020年第27期。
[2] 范文博《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微课教学探究》,《读与写》2020年第27期。
[3] 隆梅清《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探究》,《读与写》2020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