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文 赵艳
摘要:文字产生的目的是为了记录、保存和传递信息,但文字的传播受制于接收者的自身水平,贫瘠的文学修养与匮乏的想象力严重阻碍着信息的接收程度。这时插图以其简洁明了的艺术优势,一方面对读者的想象力进行补足,一边将文字以最直观的形式呈现给读者。因此,图像成为信息传播的有力手段,从古代的宗教插图到影像技术普遍应用的当下,文字视觉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想把文学作品改编成绘本或影视剧,设计师们除了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素养外,还要学会对原著量体裁衣、得当增减,最为重要的是要有社会责任意识,将自己的态度融入创作。故事令作品精彩,思想使作品伟大。
关键词:《哈尔的移动城堡》;宫崎骏;文学视觉化;地域文化认同
近年来,文学作品改拍影视剧成为大势所趋。往远说有魔幻巨著《哈利波特》的系列电影相继问世,往近说有国内的一众网文纷纷投拍动漫、影视剧,比如《鬼吹灯》、《盗墓笔记》等知名代表作。此类作品虽有日渐蓬勃之势,但其招致的评价却毁誉参半。这些评价背后隐藏的是观众审美需求的提高和对文化产品的消费升级,也由此引发了人们对“文学作品视觉化”的关注与探讨。本文将以《哈尔的移动城堡》为例,探讨文学作品进行视觉艺术转化时要注意的创作问题和必要思考。
一、量体裁衣再创作——从魔幻文学到银幕影像的转化
电影《哈尔的移动城堡》改编自英国幻想文学大师戴安娜.韦恩.琼斯的小说《魔法师哈尔与火之恶魔》。故事讲述了女主人公苏菲被女巫施了魔咒后,意外地邂逅了巫师哈尔并与之爱恋的故事。作为一本文学名著,其内容远比电影所呈现的更复杂——既有爱恨情愁、又有家庭纠葛、既有手足亲情、还有魔幻战争,甚至还穿插了“穿越”情节,宫崎骏清醒而克制地保留了他最擅长的两个题材——“反战”与“爱情”。核心理念敲定后,就要对原著进行增减。
我们先看“减”的部分。比如,原著里苏菲有两个妹妹,她们不仅在书中多次出场,而且还有着自己的故事线。既然宫老意图以主人公之间爱情故事为主线,那么他人的事迹显然没有的存在意义。所以妹妹们的故事线不仅在影视作品中毫无体现,甚至人物形象都有了不同于书中的塑造。诸如此类的删减有许多,这大大减轻了观影的记忆负担。
看完了“减”我们再看“增”,电影中有一个令人叫绝的设定是原著所没有的。那就是苏菲虽被施了衰老咒,但她的容貌会随着心态转变而变化。一开始被施咒后,她自卑羞怯一心想着消极避世。这时她是个满脸皱纹,弯腰驼背的老妪。但当她渐渐爱上哈尔后,她内心的爱意和勇气使她恢复成最初的少女模样。这个设定巧妙地传达着宫崎骏对青春的隐喻——青春是一种无所畏惧、充满感恩、内心爱意丰盈的状态。
所以,所谓“量体裁衣”就是在明确创作主旨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增补修改。如果观察得够仔细,我们还能看到作者在角色形象与构图设计上的极致追求,他通过对视觉元素的更改合理地规划着视觉流程,巧妙地营造起画面的节奏和韵律,每一幕都蕴含着对审美的精准感知。在兼顾一个精彩故事的同时,又满足了观众审美层次的需求。
二、地域文化认同与作者风格。
宫崎骏的故事素材虽出自西方,但其精神内核却是东方的。主人公的爱情奇遇透露着东方宿命论的人文特质,而原著则是典型的西方罗曼蒂克小说。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讲同一个故事,会呈现出不同特色。以文化输出的先例《花木兰》为例,中国的故事侧重于表现忠义孝道,而迪士尼动画则在彰显自我意识的觉醒与对女性主义的歌颂。即便宫崎骏的作品有许多西式文化元素的介入,但其动画仍保持着鲜明的民族性。通过他的作品你可以看到日本文化的精神,向外有对生态的物哀表达和对唯美理想的追求,向内有对内心世界的矛盾展現。西式文化元素只是他搭建的话语平台,真正的交流内容是其个人精神追求与东方世界观。
在我看来宫崎骏是一个身穿“蒸汽朋克”外衣的和平主义者,他对“蒸汽朋克”的热爱,几乎贯穿了他的创作生涯。“蒸汽”代表了以蒸汽为基础动力的科技水平,往往带有着超现实色彩。“朋克”是继承了朋克摇滚乐的精神内涵,带有叛逆与自省的意味。上世界70年代的日本处于经济起飞时期,社会的转变带来了思想上的变化,动漫界也掀起了创作革新浪潮。时代选择了“蒸汽朋克”,而艺术家们也以激昂的热情丰富了它的内涵。它被赋予了更多的励志梦想与人文思索,在表现着对客观世界焦虑的同时也传达着乐观主义精神。在影片中宫崎骏对“城堡”进行了别出心裁的改造(图1)——仿生形态的外观加上破铜烂铁的零部件,行进时摇摇晃晃叮作响,炮筒状的烟囱不断吐着黑雾,败坏的武器残骸不知是装点了城堡还是给其增添了怪异的威严。这个造型保留了工业时代的痕迹以及科技进步、时代发展带来的社会焦虑——科技到底是人类的避难所,还是不幸生活的催化剂?
影片中战争所到之处一片残骸火海,原本恬静的乡村田园也未能置身事外。绿色是宫崎骏最常用的意向颜色,它象征着新生、和平与秩序。当战争的阴霾过后,一丛丛绿树攀附于翱翔的城堡之上,婉如一座行进的空中花园(图2)。战舰在云层下低飞而过,最终被重云覆盖。这组对比蒙太奇寓意再明显不过——人们对爱、希望、和平的追求终将战胜野心、阴谋与杀戮。宫崎骏的“蒸汽朋克”总是杂糅着科技、生态与魔幻,在华丽的视觉刺激下让我们不断思索着人类文明的存继。
三、结论。
文本的视觉化是跨形式、跨媒介的工程,如“移花接木”一般。设计师们除了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素养外,还要学会对原著量体裁衣、得当增减,最为重要的是要肩负社会责任,将自己的态度和风格融入创作,使其厚重思深,隽永弥新。
参考文献:
[1] 符亦文.在地身份与他者认同——论动画的跨文化传播[J].当代电影,2016.(07)
[2] 吴秋雅.超越不可超越的蒸汽时代——蒸汽朋克电影的世界观[J].当代电影,2019,(05)
[3] 王楠.宫崎骏《起风了》的蒸汽朋克励志情节[J].大舞台,2014.(04)
[4] 戴安娜.韦恩.琼斯. Howls Moving Castle[M].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2015
(作者单位:辽宁科技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