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添浓
【内容摘要】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是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教育者虽然能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但在实施德育的过程中,往往过于注重于说教和形式,而忽略了德育的实效性。如何让自己的德育课堂更高效,如何让德育教育途径更高效。是教育工作者需不断研究的、追寻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教育; 德育; 有效途径和方法;
今天的社会,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人的价值观正在逐渐的改变,甚至于扭曲。虽然,我们一直在强调正能量和传递正能量,但无可否认,这是一个思想浮躁、道德缺失的社会形态。不信?来看——人们纠结于“扶不扶”、“让不让”,黄金周到处是“翻墙拍照”、“刻字留念”,这些负能量,以前确实是没这么多吧?这说明什么问题呢?作为一个从事小学教育二十多年的教师,结合自己的德育工作经验来看,我觉得这是德育教育出问题了。有些人还有疑问,道德教育一直有教啊,而且不少呢!怎么就出问题了呢?对,确实出问题了,因为——有教不等于有效!
所谓德育教育,即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三观和心理品质教育,是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教育者虽然能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但在就如何实施德育教育中,往往注重于说教和形式,而忽略了德育教育的实效性。这里,就我自己在德育工作中的一点积累,谈谈浅见。
一、德育教育,贵在品德养成。
说起品德养成,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言传身教。“孟母三迁”、“曾子杀彘”就是最好的例子。孩子模仿性较强,而且极善于向身边人学习。如果在他的成长过程中,身边人(特别是父母)都是自私利己,刻薄待人的人,那他很自然就会变成这样的人。生活中这样现象不少:一个家庭,媳妇对婆婆不好,整天嫌弃、打骂,毫无孝顺可言。孩子见得多了,长大了也是一个不尊老的人。由此可见,父母要做好孩子的模范,用自己的优良品德感染孩子,比什么的说教语言都有力。“言传身教”在教师教学中也适用。很多老师或多或少都会有这样的习惯,总会偏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对学习落后生总是缺乏耐心,甚至带着异样的眼光去看待。这样的行为,在成绩好和成绩差的学生中,都会种下负面的种子,不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所以老师一定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关爱学生。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必须做到。只有如此,才有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
二、德育教育,关键在于“防微杜渐”
没有人一生下来,就是道德败坏的人。所谓的坏人,大多是在生活中受到不良影响,慢慢变质,最终变成坏人的。英国教育家洛克曾经提出“白板说”理论,即学生犹如一张白板,无任何观念和记号,最初的心灵洁净无瑕,是后天的经验造就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同。持有相同观念的还有我国古代学者墨子。他认为,“染于苍则苍③,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
所以,在品德教育中,要注意防“一”。因为很多不好的习惯,都是从微小的细节开始的。“小时偷针,大了偷金”这个故事就是最好的说明。所谓“防微杜渐”,这样的“一”就是“微”。绝不能给它阳光雨露去成长。当发现学生出现轻微的不良行为举止时,要及时提醒并注意防范。千万不能视而不见,放任不管,要坚守德育原则,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催化学生的道德情感、强化学生的道德意志、赞扬学生的道德行为。
三、德育教育,重在体验。
上学期,我经历过这样的一件事:学生在德育基地进行社会实践。在最后一天的感恩教育中,学生愣是让教官教育得个个泪流满面,好像很有效。但这效果持续不过三天,三天后一切又恢复如初。这件事就说明了,说教教育只能起一时之用,无法持久(说得多了,甚至无用)。真正起作用的,要让学生亲身去感受和体验。
所谓体验,就是让学生在实践中以“身”行之,以“心”感之,体验式德育要求教师组织、引导学生亲身实践,在体验中有所感悟,在感悟中将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内化为内心信念,逐步形成符合社会要求和规范的行为习惯,实现知行合一的转化。
德育的教学过程同样要遵循“学、问、思、辩、行”五个阶段。引导学生体验,就是处在于德育教学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德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属。
我平时比较常用体验形式,有“角色扮演”、“情景模拟”和“调查讨论”。比如 “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通过让学生用网兜兜住装满水的气球,模拟母亲怀胎的过程,从而体会母亲十月怀胎的艰辛,发自内心地学会感恩。“调查讨论”就是布置学生用一周的时间仔細观察和记录父母的操劳,然后谈谈自己的感受。父母是身边最熟悉的人,但学生往往更容易疏忽。通过这次活动,很多学生都能清楚感受父母的付出。有些学生甚至才发现,一天当中,竟然难得见到父母一次,早上父母准备好早餐就出门了,晚上10点加班才回来,而自己已经睡了。父母的辛劳让他们动容,因而体验比说教来得更深切,更有效。
当然,德育教育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它道德信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也对道德行为的形成有重大的影响。学生的品德养成,需要我们更多的关心和呵护。只有正确的德育引导,才会让他们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马克飞.握住你的手[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2(12)
[2]熊开杰,袁翠纷.教育惩罚与体验式德育--浅谈如何提高德育实效性[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 2013(8)
[3]李玉萍.浅谈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