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课堂中跨学科教学案例思考

2020-06-03 03:31汪韻青
天津教育·下 2020年2期
关键词:科学精神跨学科

汪韻青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核心素养培养的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教学实践需要不断创新,找到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点,并与其进行互动、联姻。本文以《生活与哲学》为例,阐述了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跨学科研究的意义,并提出了跨學科研究的一些策略,以培育高中生思想政治学科科学精神。

【关键词】活动型课堂;跨学科;科学精神

近年来,随着大力推进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科学化,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日渐呈现出跨学科的研究取向。努力寻求与其他学科的互动、交叉以及联姻,正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创新的重要路径。思想政治教育跨学科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坚守专业边界,开展对其他学科的理论、观点、方法借鉴、融合的研究趋向,它通常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对其他学科理论与研究方法的借鉴,以及与其他学科形成的学科交叉。因此,我在《生活与哲学》的新课教授中,把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实验贯穿到思想政治课堂中,真正做到以生活情景为核心、以自然科学为基础、以问题序列为载体、以合作探究为方式、以能力提升为目标。

一、价值思考

(一)理论依据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思想政治课程要构建以培育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课程,在课程具体实施上主张“通过议题引入、问题情境的创设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在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根据新修改的课程标准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核心素养培育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课程内容,立足于学生的实践经验,引导学生在与自身息息相关的生活情境中探究经济、政治、文化、法律、社会、生态等相关问题,从而掌握相关的基本知识,重视培育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实践中去的能力,重视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具有明显的实践性特征。高中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的这一实践性特征也就要求通过体现实践性特征的抛锚式教学、活动型课堂来培育。核心素养的培育以及新课程改革要求改“被动学习”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倡导学生成为真正能够自我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二)现实依据

1.时代发展需要培养综合型的人才。当前我们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科学化程度日益提高,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新特征,首先表现为建立在高度分化基础上的高度综合,并向科学发展的高层次、整体化演变,科学体系由直线延伸式到平面树状式结构,再发展到网状的多维立体结构。其次,综合与分化之间相互交叉、相互作用、相互统一、相互促进,综合发展的趋势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

2.跨学科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我国坚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方针,积极推进各阶段教育改革,把培养时代需要的综合素质人才作为教育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明确提出要“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同时,在课程的结构中也提出“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从这些方面来看,足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学科间渗透与整合的重视。当然,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需要从多方面做出努力的,而跨学科教学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面。高中阶段教育,既是基础教育的终结阶段,又是高等教育的奠基阶段,对于综合素质人才的形成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中新课程改革把“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明确作为根本理念。即:“以人为本”“面向所有学生”“关注学生全面、和谐及终身发展”。只有培养出高素质、适应性广泛和全面发展的人,才能通过人的发展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而长期以来,传统课程结构过分强调学科本位、忽视学科知识、实际生活以及学生个人经验的整合。基于此新课程改革中,“综合性”成为设置课程的原则,提倡“追求不同学科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和相互渗透;整合学科知识、实际生活以及学生个人经验”。为此,新课程改革必然要求教师积极应对现实的变化,高中政治教师也应该在教学实践中进行跨学科学习,学科渗透,多方面开发利用教学资源、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培养出综合素质人才。

3.跨学科教学也是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学考选考的现实要求。近年的高中思想政治学考选考不仅充分考查学生对基础知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而且重点考查学生运用联系、全面、发展的辩证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考查了政治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与综合能力。这既是新高考改革的趋势,又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本身的发展方向,更是知识经济时代对综合型人才素质的要求。

二、教学策略

(一)观察生活,创设课堂情境,激发课堂兴趣

新课标要求我们的政治课堂应该“建构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因此,教师在讲授新课得到过程中应以生活主题情景为依托,把整个课堂甚至是学习的全过程都建立在生活逻辑基础上,让学生在发现、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将掌握知识变为自觉需要,通过掌握并运用知识,最终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进而为自己的生活提供经验和指导,真正实现政治与生活的相互交融。

情境创设是教师将教学目标外化为一个学生容易接受的情境的过程,是指借助各种直观手段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有利于丰富学生感知、启迪学生探究、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服务的、具体的富有情感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因此,教学中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服务于学生学习的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

课堂实例:《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第六课“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今年夏天,杭州的高温天气在下午两点的时候平均地面温度达到69摄氏度,请同学们观察在这个时候建筑物、树木、自己以及周边食物的影子是如何倒影的?与早上和中午相比,影子发生了哪些变化?

本课我预设的生活情景:由“生活中的影子”引发思考“光的传播方向”。以“光的传播方向”课堂实验为支撑,以生活逻辑为主线,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形式的学习与交流,学会知识、提升能力、升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学习过程。但要注意的是:教学情境的创设应该为学生学习政治而服务,应该让学生用政治的眼光关注情境,应该为政治思维的发展提供土壤和养分。

(二)抓住“主流”,坚持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学科立场,树立科学精神,正确处理好“本学科”与“他学科”的关系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跨学科研究中,我们将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称为“本学科”,所借鉴的相应学科称为“他学科”。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跨学科研究中,需要正确处理好“本学科”与“他学科”之间关系。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跨学科研究毕竟是以解决本领域中的基本问题为理论归宿的,其根本目的是要解决具体的高中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学科在理论观点上互通、方法论上的借用,还是学科之间相互融合,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始终是跨学科研究中的“本”, 应当以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为基本学科立场,分清主流和支流。

该种思想政治教育跨学科教学的顺利开展还需要有一定的要求。首先,教师要熟悉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恰如其分地引入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开展跨学科教学,必须要对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弄清楚哪些知识是可以和政治学科的哪一部分内容相联系,从中精选典型的内容;同时,要了解相关学科的教学进度,引入的其他学科知识最好是在学生学习本课内容前已经学过并有所掌握的,更能在引用时引起学生的共鸣,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当然,对于其他学科相关知识,特别是理科知识,政治教师难免会遇到理解不到位的问题,那么政治教师可以向其他学科教师虚心请教,也可以通过跨学科教研活动、跨学科听课等方式加强与不同学科教师间的交流、沟通与合作,为跨学科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再次,跨学科教学只是众多教学方法中的一种,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不是每节课、每个知识点的讲授都必须要“强行”运用跨学科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根据实际的需要灵活、适当运用,切不可为跨学科而跨学科,跨学科教学与学科教学两者之间并不矛盾,而应该是相辅相成、博采众长、同向同行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S].2003.

(责任编辑  王小飞)

猜你喜欢
科学精神跨学科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六足园生态实验室:儿童跨学科探究学习的实践探索
跨学科前沿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多措并举,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跨学科学习,促学生创新发展
指导高中生跨学科学习的探索
基于学科交叉融合的组织模式创新
试论生物实验教学中的科学精神教育
例谈小学阅读文本解读的角度
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初中理科教学养成教育中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统一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