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阿利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教育策略;探究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不少家庭均为独生子女,从小给予孩子多方面的呵护,从不要求孩子从事家务劳动,也从不给学生提供社会实践机会。同时,对升学率的过度关注也使学生难以接受良好的德智体美劳均衡发展的教育。导致很多学生缺乏最基本的劳动技能、劳动意识,也缺乏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的意识。同时缺乏强健的体能,脱离社会实践,缺乏正确的人际交往能力及自立自强的综合素养。对于学生这种教育现状,需要学校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结合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展开多样化的劳动实践活动,以便使学生接受全面的劳动教育。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需要教师在劳动中教育学生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形成奉献的意识及热爱劳动、掌握技能、劳动光荣的观念。同时,引导学生走进社会实践并在活动中增加社会体验,提升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生活技能,参与技术实践,逐步具备健康的生活态度及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一、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劳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参与劳动学习、丰富劳动体验、掌握劳动技能、创造劳动价值是每个学生应享有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学生也会通过享用劳动成果感受到劳动需要付出汗水和智慧,感受到劳动的价值之所在。所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并在活动中进行劳动教育有助于学生对劳动、劳动者及劳动的价值形成更客观的认知。
首先,劳动是一个人更好地立身于社会、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保障,参与多样化勞动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及人生体验,使其在未来选择生活方式及职业时形成独立的思考能力,同时,对劳动的态度、对劳动技能的掌握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自我创造力,有助于挖掘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树立积极上进的处世态度,体验创造所带来的自我价值。这一点对于提升学生对劳动价值的认知有重要的影响。
其次,劳动教育关系到学生素质教育。在劳动教育中,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大脑与动手劳动、实践活动及劳动体验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得到全面的素质教育,具有其他学科教育所不具备的作用。学生关于劳动相关知识感悟、劳动技能获得、劳动态度及方法等都有赖于学生的亲身实践和体验方能实现,是学生无法从书本或间接经验中所能获得的。劳动教育有着综合各学科知识的优势,在劳动中学生要综合运用数学、语文、科学等学科基本知识,也需要学生调动自己的劳动经验,促进学生视野不断丰富。教师要在劳动教育中引导学生在劳动中学,在学中劳动,并针对要解决的问题及要求展开操作、制作、设计、思考等一系列学习,培养学生具备丰富的知识、娴熟的技能、丰富劳动情感及正确的价值观,以使学生受到良好的德育。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开展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小学生在智力发展、德育学习及实践的过程中,要接受必要的劳动教育。但从目前小学劳动教育现状来看,从学校、家庭到社会,因受升学压力的影响,使学生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学校中,都将精力更多地放在准备升学考试和对考试成绩的提升上。社会普遍存在忽视甚至鄙视学生劳动教育的情况。在这种大背景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及劳动教育的地位在不断弱化,有的教师甚至将劳动作为对学生违反班纪班规时的处罚手段。小学教育对于学生未来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让学生参与适当的劳动活动并对其进行适当的劳动教育,有助于学生从劳动中启迪智慧、掌握技能并获得创造性体验,并享受到自我成长所带来的快乐和自信。而目前普遍存在的重学习教学、轻劳动教育的现状,提醒小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教学实践,积极探究强化学生劳动教育的策略。
三、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劳动教育策略
小学劳动教育的有效实施,需要在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进行,同时在劳动中要融入具体的社会公德心培养,以及社会常识性问题教育,促使学生从小具备良好的文明风范及道德言行。同时,劳动教育并不是由学校单方面完成的,它需要得到来自社会、家庭的支持与配合,需要根据学生年龄及身体特点组织适合的劳动实践教育活动,为实践活动的实施及劳动教育创造一个有效的氛围。同时在实践活动中不断丰富劳动教育的内容,丰富拓宽劳动教育内容的渠道,促使学生在综合实际劳动教育中增长才干、丰富经验、拓展视野、优化品格,促进学生全面素养的形成。
(一)实施家校合作丰富小学劳动教育途径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形成劳动意识、培养劳动素养、掌握劳动技能、端正劳动认知的关键阶段,在这一时期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劳动态度及劳动技能的教育,能够使学生从小养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意识和习惯,并在参与劳动的过程中掌握必备的劳动技能。需要学校及家庭实现家校合作,共同为学生接受正确的劳动教育营造良好环境:一是学校要借助班级管理、组织着力营造倡导劳动、鼓励劳动、尊重劳动的氛围,并在各类活动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由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实行班级事务自主管理,以及在学校组织的环境清洁、美化活动及征文演讲、学校广播、科技比赛及等各类文体活动中参与组织与实施,在实践活动中使学生掌握综合技能,通过多方参与具体组织、实施活动,锻炼学生自主管理、敢于承担的精神。二是需要父母在日常中教育孩子,一定要端正对劳动的态度,不能只重学习而忽视或贬低劳动,要在日常生活中身体力行,重视劳动,尊重各个行业的劳动者,使孩子从小树立劳动光荣的思想。同时,要对家庭成员进行明确分工,让孩子在家庭各项事务中承担力所能及的劳动,并行使好自己的职能,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和习惯,在劳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意识。
(二)融合各学科教学,树立学生劳动观
劳动创造了美,也创造了人们美好的生活。要使学生接受有效的劳动教育,单单依靠说教的方式难以产生有效的说服力,学生无法直观地感受到劳动带来的快乐体验和自信,这样也会降低劳动教育的质量及成果。所以,需要教师将劳动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进行有效融合,使劳动教育渗透到不同的学科教学过程中,如,语文写作、美术创作、音乐舞蹈学习及表演、科学创造与设计等,凡是需要学生启动思维和想象力、进行再创造的过程都是劳动的过程。学校教育及学生的学习也是一种劳动,但其价值不在于追求成绩的高低,而在于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和劳动技能的优化和劳动价值的创造。所以,基于各学科基础上的劳动教育更有助于学生热爱劳动、善于劳动,让劳动的过程变得更加美好。教师在学科教学中通过施以积极的评价,使学生认识到劳动教育与自身学习、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及劳动习惯。
综上所述,劳动是人生活在社会中的职责及必备的技能,没有劳动,人类就无法达到今天的成就,也无法得到快速发展。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并接受劳动教育,就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要求。对学生展开劳动技能培养、专业知识学习及德育教育等,是一种有效且必要的教育方式,体现了素质的要求。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教育,有助于学生体验劳动的乐趣、掌握劳动技能、感悟到劳动的辛苦、培养意志品格,同时也能使学生享受到收获的快乐,增强面对困难、占胜挫折的能力,真正成长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