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三结合”教育模式,提高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教学有效性

2020-06-03 03:15梁华聪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57期
关键词:随班就读特殊儿童教育模式

梁华聪

【摘要】随班就读学生的班级中,教师们要根据随班就读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有针对性给予个别的教学和辅导,使这些特殊学生在普通的教育环境中也能学有所得,与大多数同龄同学一起成长。然而,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教育,达到一般和特殊培养目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随班就读中做到既要照顾大多数普通学生,提升他们的学业成绩,又要兼顾有特殊需求的特殊儿童,笔者认为,在有特殊教育需求的班级中运用“三结合”教育形式,才能促进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特殊儿童;随班就读;“三结合”教育模式

特殊教育是整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殊教育的发展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教育公平的标尺。在2019年10出台的《广东省促进特殊教育公平融合发展行动方案》中明确指出,“以融合发展为导向,以普通学校为特殊教育发展主阵地,优先采用普通学校就读的方式,就近安排能接受普通教育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就读”“随班就读是指特殊儿童在普通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一种形式”。在我国,随班就读是特殊教育的主要的办学形式,绝大多数的特殊儿童在接受这种教育。随班就读学生的班级中,教师要根据随班就读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有针对性给予个别的教学和辅导,使这些特殊学生在普通的教育环境中也能学有所得,与大多数同龄同学一起成长。

然而,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教育,达到一般和特殊培养目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随班就读中做到既要照顾大多数普通学生,提升他们的学业成绩,又要兼顾有特殊需求的特殊儿童,笔者认为,在有特殊教育需求的班级中运用“三结合”教育形式,才能促进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教学的有效性。

“三结合”教育模式是指师生结合、生生结合、家校结合。

一、师生结合

师生结合就是把授课的各科任教师与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结对子,让教师了解学生、关心学生,走进学生内心世界,这就需要教师采用相应的教学模式,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不能是固有模式传授现成知识,在课堂是教师要应对绝大部分学生活跃的思维和特殊学生变化的情绪,不断地推陈出新。这就需要师生之间在交流中彼此适应,对待特殊学生更要一碗水端平。而且,教师必须对课程标准要求某一学段学生所应达到的基本标准,在实施过程提出适合本班级的建设性意见,而对实现教学方法与过程,特别是知识的前后顺序,要灵活地处理。特殊的学生在普通班就读,绝对能发挥集体教育的优势,在老师的正面干预下,在儿童的交往互助中,让随班就读的孩子在班级中得到同龄伙伴的认可、理解,感受同龄伙伴的关爱、帮助和激励,从而模仿、学习,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学习心理和行为,促进这些特殊学生健康成长。

对待特殊儿童,不仅需要关怀,还需要一视同仁地对待。他们的心思很敏感,能够分辨外界不同性质的目光。也许他们短时间内不能很好地融入集体,但是,对集体活动的不排斥,对小同学的不排斥,就是他们接受外界集体生活一个很好的进步。尊重是一种信念,一种品格,也是一种行为方式。相信每一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价值,尊严和权利。也许特殊儿童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这丝毫不影响到老师对这些学生受到与其他同学一样的甚至是更多的尊重与关爱。作为一个班级的领头人,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班里的每一个学生。如果老师首先将这些特殊儿童放弃了,任其自生自灭,那这个老师就丧失了教育每个儿童的权利,也就不能称之为一个合格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榜样的力量不可比拟和无法抵挡,老师自己带头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做到关爱和尊重,无形中教育着班级的同学,他们就不会带着歧视的眼光去看待特殊儿童。从道德意义上来说,尊重是一种德行,是很高尚的美德;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尊重是人格上的一种特质。无论是怎样的学生,他都该得到每一个人对他的尊重。而特殊儿童应更需享有这份尊荣。无论是特殊儿童乖巧、表现良好的时候,还是他不听话,考试一塌糊涂,甚至是做错事的时候,都要注意保护好他们的尊严。

另外,对于随班就读学生,老师要降低要求,有机会就多点赞扬他们,首先要让他们感到自己跟其他同学是一样的。再者,特殊儿童害怕和正常的学生进行比较,他们的身心甚至是各方面都经受更大的考验,也需要老师更多的耐心与等待。“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水到渠成时随班就读生就会自然地融入班集体中,那么,对他的各种能力的培养等等无疑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这样的变化足以让老师宽慰,让家长欣喜。令笔者印象深刻的一名学生小何,他是一个患有智力障碍的儿童,但是十分爱看书,他总是安安静静的,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看书。他认识的字不多,看的内容也基本是图画,在学校里,听过老师在课堂上的授课,他渐渐能够认识越来越多的字,虽然有时候依旧无法完全理解书中的语言,但是对于一些简单的、浅显的文字和句子,他还是能够理解的。跟他相处下来,师生们都清楚地了解到他身上有两大特点,一是胆小,二是爱干净。每天他都需要妈妈陪伴他来到教室,然后帮他把东西放到桌面上。课间,他想上厕所,必须要有人陪伴。还记得一开始,老师陪他上厕所,开始时他还是有点不适应,但慢慢地,他开始紧紧抓着老师的手。后来,每当他想要上厕所,他就会自觉地走到老师的旁边,用手戳戳老师,示意自己要上厕所。放学的时候,他整理书包,让老师陪他走到校门口。一个星期后,虽然他还不能很好地,像正常的学生一样融入集体生活,渐渐能够习惯与除了自己家人以外的人相处。

二、生生結合

在现实生活中,不是所有的人都那么完美,有的人天生就是不足的。特殊儿童由于生理、心理或智力的缺陷,性格孤僻,特别是有的时候会出现一些奇怪的举动,久而久之,他们就会成为同学们嘲笑的对象,从而使原本就不够完美的他(她)产生严重自卑的心理,不愿与他人有过多的交流。特别是有些脾气不好的特殊儿童,在与同学发生冲突时,会出现暴力,这便形成了恶性循环,使其他同学更讨厌他,进而排斥、孤立他。特殊儿童融入不到班集体中,他的心理和生理得不到健康的成长和发展。所以,想要使特殊儿童能在普通班级里健康成长,融合问题能否解决是首当其冲的,那么建立一个良好的健康的班集体是多么重要,因为这关系到特殊儿童能否感受到来自于同龄人的爱。记得两年前,小成来的时候,7岁多了,个子一点都不像7岁的高度,这是一个身体和智力都发育不良的学生,他的妈妈牵着他来到我面前,他躲在妈妈的后面,不肯抬头,不敢说话。学校收下了这个学生,让他在班上跟着同学们一起学习,笔者带小成到班上,小成胆怯,怕进教室,不与同学玩耍,但呆滞的目光中却流露出一丝对学校集体生活的渴求。小成没到班上之前,笔者就做了大量的工作,让学生们懂得:小成在学习上需要帮助,身体也比他们发育迟些。我们要做的就是助小成为乐,你们愿意吗?全班同学都使劲点头。因此,当小成出现在班上时,课室里响起了掌声,所有的学生都像对待新朋友一样欢迎他,就这样自然而然地接纳了他。

现在教育界有大融合的概念,在融合教育中生生可以互相成长。生生结合就是在班级中精选一些有爱心,会沟通的学生和特殊学生结对子。也可以把一些有小“问题”的学生结成对子,让他们相互成长。比如,笔者所教的班中有二个特殊需求的学生,一个有轻度自闭的学生,另一个特殊爱动且能说会道的学生,笔者让他们结成对子,然后有针对性地提醒能说会道的那个学生,一个学期,两个人都有明显进步。学生之间的沟通相对容易,他们在一起的时间也长,只有教师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安排,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三、家校结合

在特殊教育过程中,家长不只是特殊学生的监护人,更是特殊教育工作的合作者。他们应成为特殊教育过程中的决策者和参与者。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非常重视家长在特殊教育中的作用,我们要用积极的教育合作态度邀请家长参与特殊教育工作,使他们成为教育活动中的重要资源。这样会使我们的教育达到事半功倍。家校结合必须做好如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充分了解学生及家庭对教育的需求,共同制定学生的个别化教育計划。有时家长对学生的教育需求可能盲目,这就需要教师的进一步评估,与家长进行沟通。二是及时交流相关教育信息。为了掌握特殊学生的各种特殊教育需要,教师除了依靠平时在学校中对学生的观察、测试外,其他成长情况、医疗情况,在家庭等生活中的表现等信息需要由家长提供。这样评估诊断学生的特殊教育需才有可靠的依据,在教育过程中修订计划、改进策略、调整方法才有帮助。三是制定有效的进行家庭辅导和训练。家庭辅导和训练是完成特殊教育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根据教育的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辅导和训练,来巩固、补充和深化学校教育的效果,如,唇读训练、适应性技能训练、行为矫正训练等。

特殊教育是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旨在达到一般和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随班就读就应该有它的目标和任务。这样才能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从而发展他们的潜能,使他们获得必备的知识、学得谋生的技能、培养健康人格,増强社会适应能力,最终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夏峰.国际特殊教育新进展[M].天津教育出版社,2016.

[2]广东省教育厅. 关于印发广东省促进特殊教育公平融合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DB/OL]http://edu.gd.gov.cn/zxzx/tzgg/content/post_2675805.html.

猜你喜欢
随班就读特殊儿童教育模式
论政府在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中的职能
普通小学教师对随班就读的态度调查
浅析特殊儿童管理的教育困境及解决对策
西安市特殊儿童教育权法律问题研究
特殊儿童早期教育中的立法制度建设初探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浅论古代斯巴达的教育模式
西部高校信息学科的成人高等教育模式研究
中职音乐欣赏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