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月欢
【摘要】众所周知,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是学生阅读与写作的前提和基础,识字教学一直是重中之重。统编教材理念新颖,为了改变传统“高耗低效”识字教学现状,需创新“效能”识字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对识字的兴趣,进而提高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效能。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效能;识字
2011年,我国颁布了最新版本的课程标准,新课标里提出第一学段(1-2年级)统编版教材认识常用汉字1150个,会写550个汉字,遵循“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教材要求一、二年级学生学会认识生字1600个左右,这是一个最低量要求。如何体现“多认”的原则?新教材的编写理念是“允许、支持并倡导学生自主识字,在生活中识字”。因此,在识字教学中,要积极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体验识字的乐趣。下面,笔者就如何立足统编教材,切实提高“效能”识字教学,谈几点见解。
一、“效能”识字——知其义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首先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与某一项学习产生兴趣,激发学习的欲望,进而提高效率。在过去的识字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手段陈旧,采用集中识字方法,识字步骤几乎相同,提不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我们要寻求“效能”识字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所谓“效能”识字教学是指识字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对各种识字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助其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多识字。这种教学方法可以适宜于教育资源匮乏,知识面狭窄的学校,同时可大面积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效能”识字——懂其发
1.随文识字,感受语境
语文核心素养之语言建构与运用。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如何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然而随文识字教学方法更能达到这要求,行之有效。所谓随文识字就是识字于阅读之中,结合课文的具体语言环境,把学生带入感性情境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识字兴趣的一种识字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一年级上册《江南》利用采莲图画导入,通过绘声绘色地描述美景,把学生带入美景之中。教师引述,这样的美景你知道在哪儿吗?低年级的学生都是一个好奇宝宝,顺水推舟认识“江南”生字。学习“江”时,先利用熟字带生字,加一加初步认识“江”。接着,出示古文字,通过图文对比,明白“江”的意义。最后,长江、澜沧江、雅鲁藏布江、东江、黑龙江、鸭绿江、松花江、黄浦江、钱塘江的图片感受中国的地大物博。学生在初学课文时,不但掌握字音,还理解了字义和字形。在语境中理解,通过再次朗读又回到课文中去,感悟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2.生活识字,联系密切
生活即学校,社会即课堂。统编版语文教材识字部分的编写意图,重视识字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倡导学生要从真实的生活环境中去识字,去认识更多的汉字,拓展识字量。如语文园地“超市、游乐场、火车票”等,出示生字后首先让学生读一读生字,检查学生认识的情况。对于学生已经认识比较难的字时,教师就立马趁势追问:“你是怎么认识的?”或者“你在哪里见过这个字?”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正面引导学生生活处处有学问,要多留意身边的事物,会学到很多东西。对于学生的识字方法、识字的途径和识字量多,给予肯定并大力在班里表扬。这样受到表扬的学生对于识字后劲十足,也给其他同学树立了榜样并积极模仿学习中。
学生在生活中会遇到很多的识字材料,例如电视的动画片里的文字、电视广告、喜欢吃的零食名字……都是学生可以利用的识字资源。同时,教师布置“识字大王”识字积累卡,通过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每天在家通过报纸、广告宣传纸、零食袋等把认识的字剪下来,贴到“识字大王”卡上,然后家长的帮助下注音。学生每天回校跟同伴分享自己学会的字,其实大家互相分享,乐在其中。同时也不知不觉中孩子认识很多新字,大大提高了识字量。
3.图示识字,印象深刻
一、二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在学习知识时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容易接受新事物,学习效果更佳。我们都知道,每一个汉字都有来源,每一个汉字都有一个故事,一个汉字就如一幅画,让人陶醉其中。在教学时依照汉字的造字规律进行教学,使得字的字形、字义更容易弄懂。例如:一年级上册《江南》,在教学“采”字时,通过图画生动地呈现汉字本源与演变过程,让学生了解到“采”字的构字理据。“爫”在古代文中是代表“手”,“木”在古代文中是代表“果实”,而“采”是人弯下腰就能拿得掉。从图中看“采”的演变过程,显而易见把“采”与“摘”区分开了。采用图示识字法,按照“图画——古文字——今文字”的顺序教学,学生通过细心观察,帮助学生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进行汉字的记忆,深入感知字的内涵,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4.创编识字,童趣童味
统编教材的创新之处是以趣味性知识和丰富的活动设计,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低年段的学生喜欢听故事、唱儿歌,利用创编形式吸引学生,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例如:一年级上册《比尾巴》中,学习“巴”和“把”为了让学生能够积累更多“巴”字族生字,创编了学生熟悉、朗朗上口的儿歌:
巴加父变什么?巴加父变成爸,爸爸的爸。
巴加扌变什么?巴加扌变成把,把关的把。
巴加月变什么?巴加月变成肥,肥羊的肥。
巴加口变什么?巴加口变成吧,好吧的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运用创编便于学生识记的歌谣,帮助学生辨别字族的音形义之间的联系。创编“字族儿歌”,能通过一个偏旁,衍生并认识一连串的新字,使学生更形象地记住这些生字的偏旁特点,同时丰富了识字的趣味性,学生更容易接受、更容易記住、更感兴趣,体验到识字学习的快乐,从而提高识字的效率。
三、“效能”识字——巧其用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是音形义完美结合的“艺术品”。在识字教学中,巧妙运用识字教学策略,能帮助学生增强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让识字过程更加生动有趣。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统编教材编排识字序列合理,集中与分散识字相结合,提高识字效率的学习任务。识字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应该从课文教学内容出发,细心研究生字的构字规律,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多种高效的识字方法,进而点燃学生的学习汉字的热情。如《江南》教学片断:
师:出示鱼的图,同学们这你有见过吗?叫什么?
生:有,是鱼。
师:在古代,“鱼”字是怎样写的呢?谁知道?
生:很疑惑。(好奇的眼睛四处寻找答案)
师:今天老师邀请一位魔法大师把他们都编出来。出示图
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鱼在开始的时候是有尾巴的,后来尾巴就变成“灬”,最后尾巴就变成“一”了。
师:真是个善于发现的孩子。西周中的“鱼”字从整体上可粗略看出有嘴、鱼身、鳍和尾巴,如鱼的形状,线条简单,但鱼的样子清晰可见。秦代统一文字后,从小篆中的“鱼”字的头尾都已失去形状了,用简单的几根线条代替,鳍与鱼身体合二为一,变成图(5)的样子了。在隶书中“鱼”字形(图6)体发生巨大的变化,鱼鳍失去了,鱼的身体变形成为“田”,鱼的尾巴化为(灬)。按着这样发展后来鱼的尾巴化作下四点(灬)就变成楷书中的“一”。从那以后我们一直这样写“鱼”字的。
在这一教学环节,教师利用图示识字法,引导学生发现“鱼”的构字来源。在看图过程中,学生观察了“鱼”字的演变,发现汉字的有趣,进而提高学生对识字的兴趣。显然易见,只有抓住此年龄阶段学生的特征,灵活运用识字方法才让学生提高识字效率。
总之,教师要立足统编教材,认识清楚统编教材新颖的理念,寻找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把握好识字教学的策略,找出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汉字兴趣的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多元化开拓多种识字渠道,巧妙运用“效能”识字教学策略,让学生的识字过程深受吸引,学习汉字产生浓厚兴趣,从而大大提高识字效率。
参考文献:
[1].赵婧.低年级课堂识字教学策略探析[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20(09):69-70.
[2].褚亞红.多维推进,激活识字兴趣——以“部编本”一年级上册教材《日月水火》为例[J].学周刊,2019(13):88.
[3].陈欣婕.小学语文部编教材低年级识字教学策略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33):85.
[4].刘杨.依托统编教材,让识字教学更加鲜活[J].小学语文,2019(167-168):17.
[5].黄更祥.“四度”拓展,“高效”识字[J].小学语文教师,2017.(0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