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枚举
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指出:所谓的“阅读素养”,指阅读者参与阅读活动,并通过理解、运用、评估、反思等,实现自我追求,增长知识,挖掘潜能。由此可见,阅读教学,特别是小说类课文教学,学生必须通过阅读文本培养阅读能力。而阅读测评则是借助阅读材料,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检测的评价方式,由此循序渐进,使阅读教学与阅读测评同步进行。笔者以《钓鱼的启示》教学为例,从“阅读感受力、阅读理解力、阅读鉴赏力、阅读语用力”四个层次,探索课程标准、阅读能力与小说类课文教学之间的关联性。
一、读“通”文本,丰富感受力
阅读感受力,指学生根据提供的文本信息,发现文本的结构特点,形成自己独特的整体感悟文本的能力。如《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的结尾,就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作者在“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处突然停笔,而没有写出为什么会留下“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这样,就给读者留下了无限思考的空间。因此,笔者从文章的整体结构入手,设计了一些感受力方面的问题,引导学生读“通”文本。
首先,笔者让学生在初读课文后,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以下填空:“三十四年前的那个月光如水的( ),给我留下了永久的( )和终生的( )。”学生初读课文后,自然能够准确填补词语“夜晚、回忆、启示”,从而快速激起学生学习整篇文章的欲望。于是,笔者把感受力的突破点定在“启示”这个词上,并紧紧围绕“启示”设计相关的问题,让学生理解“启示”的含义:“启示”是什么意思?“启示”在这句话中又是什么意思?还可以换成什么词?学生在“启发”“启迪”等替换词的比较中,自然体会、理解了“启示”的含义。
接着,笔者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与父亲有关的语句,进一步读“通”文本。学生再读课文后,很快从文中找到3处有关父亲的句子:①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②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③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这时,笔者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朗读这三个句子,并说说从中知道了什么,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在教学中,笔者以“启示”作为教学的突破點,以父亲的语言作为教学线索,以多种形式的朗读作为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读“通”人物语言的过程中,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从而实现对文章的初步感悟。
二、读“懂”文本,增强理解力
阅读理解力,指学生对提供的文本信息的关键词句、重要段落等进行深入品读和感悟,从而能够对文本的主要内容、情感变化、表达方式等进行合理解释的能力。《钓鱼的启示》一文中,父亲说的三句话,每一句话都可以作为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力的情境材料,都能有效训练学生读“懂”的能力。
首先,笔者让学生思考:文中与父亲相关的三个句子,哪个句子最能给“我”启示?并说明理由。学生经过思考后,就会发现句①重点理解父亲的坚决和慈爱,句②重点理解父亲冷静平和的心态,句③重点理解父亲要告诉“我”什么道理。这样,教师不仅能准确判断学生读“懂”的程度,还能使学生真正将阅读理解力落到实处。
其次,笔者让学生把目光聚焦在父亲的第三句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因为这句话是这篇文章的中心句,蕴含着做人的道理,最具理解价值。因此,教学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阅读理解的题目:
下列选项中,哪一个对“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的理解最准确?( )
A.“道德”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很容易。
B.“道德”一词很容易被理解,要真正付诸实践,却很困难。
C.“道德”一词不容易被理解,要真正付诸实践,也很困难。
D.“道德”一词很容易被理解,实践起来也很容易。
学生经过思考,很快就会发现B选项的答案是最准确的。可以说,这样的题目,可以让学生在深入思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为什么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真正将人文性和工具性有机结合起来。
当然,不同的文章训练学生的“理解力”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选择相应的“理解力”训练点。像《钓鱼的启示》这样文学类的文本,就应该选择具有含义深刻或者富有表现力的关键句进行教学,让学生品读、感悟文本的过程变得更具挑战性,更能增强学生的理解力。
三、读“化”文本,提升鉴赏力
阅读鉴赏力,指学生根据提供的文本信息,对它的主题、内容、形式等进行判断和评价的阅读思维能力。因此,笔者根据“阅读鉴赏力”的特点,在学生读懂父亲语言的基础上,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请根据文本内容,想一想父亲的话为什么能给“我”留下终生的启示?可以说,这个问题是对文本内容的综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思考性。因此,在教学中,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①选择话题,以孩子们喜欢的钓鱼作为讨论的主题,使教育过程变得轻松自然;②善用对比,让学生思考把鱼放回湖里与拿回家进行比较,这样更能突出做人的诚实;③想象说话,引导学生理解:做人有时还会遇到金钱、地位与权力的诱惑,但只要坚定自己的信念,就一定能克服这些表面之惑;④循循善诱,让学生与文本、编者、作者进行充分对话,引导学生领会做人的道理。
此外,《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作者在描写父亲的语言时,既没有写父亲说话时的动作,也没有写父亲说话时的神态。因此,在教学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想象父亲当时的动作、神态,然后在提示语前加上适当的表示动作、神态以及情绪的词语,从而让学生在领悟道理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父亲说的这些话所要表达的含义,要给“我”什么启示。
可以说,阅读鉴赏力的培养,就是引导学生借助文本信息了解人物形象、表达技巧、文本特色等,增进学生的阅读体验。
四、读“活”文本,提高语用力
阅读语用力,指教师创设新的语境,让学生借助阅读材料,发展自己的语言能力,或者利用文本信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真正将文本读“活”。
如教学《钓鱼的启示》一文时,笔者创设了这样的情境:“我”在以后的人生旅途中,可能还会遇到哪些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呢?经过交流讨论后,有的学生说:“诱惑人的‘鱼可能有金钱。”有的学生说:“诱惑人的‘鱼可能有地位。”有的学生说:“诱惑人的‘鱼可能有名利。”学生在理解了父亲的语言后,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了想象补白,进一步理解了这句话所要表达的含义。
接着,笔者第二次创设情境:生活中,你们有没有遇到过诱惑人的“鱼”?这一问题的提出,拓展了学生的思路,使他们在交流中进一步明确“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所蕴含的道理。在交流时,有的学生说:“到商店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是归还给售货员,还是将错就错?”有的学生说:“过马路时,绿灯突然变成红灯,但周围没有人,我们是冲过去还是等绿灯亮了再过去?”有的学生说:“有一次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但没人知道,是否要告诉老师?”……这是学生在理解了父亲的语言之后的拓展延伸,由文本内容的理解拓展到自己生活实际的感悟,更能深刻理解父亲的话所要表达的含义。
综上所述,阅读能力是由简到繁的发展过程,感受力和理解力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而鉴赏力和语用力是提升阅读能力的保障。当然,在小说类课文教学中,我们不一定要按部就班,可以根据学生特点、文体特征等灵活选用教学策略,从而最大限度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作者单位:福建省德化县浔中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