熏醋对新型冠状病毒的预防作用微乎其微。醋里有醋酸,而醋酸是消毒剂乙酸的一种。不过,医院里使用消毒剂时,大多是通过擦拭物品、器械表面来消毒的,而不是把它漫散到空气中。更重要的是,一瓶醋里的醋酸含量最多也只有 5%。将醋里的醋酸蒸发到空气中的做法,提升空气酸度的空间十分有限。另外,熏醋还会带来副作用。醋酸挥发到房间后,可能对人体的呼吸道粘膜产生刺激作用,导致咽喉不适、恶心及呼吸困难。简单点说,熏醋相当于人为加重室内空气的污染。对呼吸道敏感的儿童、老人,以及有哮喘病史的人而言,熏醋很有可能诱发呼吸系统疾病。
真实情况是,有一些初步研究显示乳铁蛋白对于婴儿可能有一定的健康益处,被演绎成了“吃乳铁蛋白能增强免疫力”,然后进一步演绎成“能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这其实是一种营销忽悠。
2013 和 2014 年的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显示,双黄连合剂(口服液、颗粒、胶囊、片)在中成药口服制剂不良反应中分列第二名和第一名。而关于它在人体中“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效果,目前的公开数据不足以得到证明。
在不少研究报道中,大蒜中的大蒜素具有抗菌等生物学功能。但是关于它的治疗机理的研究,主要还停留在体外(细胞层面)或者动物实验阶段,目前还缺乏严谨的人类试验数据。如果喝大蒜水有效,那么相关研究成果一定会通过卫健委或者科学论文发布,而不是在朋友圈发布。
酒精的确能杀死病毒,但得是 75% 浓度以上的酒精消毒产品,而且只能用来体表消毒。喝进身体的高度酒,只会被吸收代谢,不会作用于病毒。
想要杀死新型冠状病毒,至少需要达到 56 ℃30分钟才可有效消灭活病毒,通过开空调、暖气达不到这一温度,不足以杀死病毒。整日开空调,反而让室内空气不流通。
太阳的照射温度同样达不到 56℃,且日照紫外线也达不到紫外线消毒灯的强度,不论从哪一个角度都不能达到杀灭病毒的要求。专家提醒,若要外出晒太阳,必须戴好口罩,做好必要防护。
如果蒸汽的温度很高,那么吸入会导致烫伤;如果温度已经降到不会烫伤,那么对病毒也没有杀伤力。另外,高温蒸汽只有跟病毒接触的时候有杀灭作用,之前和之后都没有。
要靠人体发热达到灭活新型冠状病毒的温度和时间,怕是病毒还安然无恙,人先挺不住了。对于轻症患者,最重要的处理原则就是隔离对症治疗。所以,放任身体发热不管的说法,是不靠谱的。
这又是一条打着钟南山院士名号的谣言,但是钟南山院士团队已经公开辟谣:盐水漱口有利于清洁口腔和咽喉,对于咽喉炎有帮助。但是新型冠状病毒侵犯的部位在呼吸道,漱口没有办法清洁呼吸道。其次,目前尚无任何研究结果显示盐水对新型冠状病毒有杀灭作用。
病毒通过飞沫传播,可能在任何材质的衣物上停留。双手勿接触口鼻眼等、回家及时洗手、做好外套的消毒与吹风,比材质选择更重要。
口罩的设计是由不同的纤维组成非常小的孔径过滤病原体,防止病原体的入侵,用过一段时间后,口罩就会有灰尘、病原体等附着在上面,此时用水蒸煮,容易造成口罩的孔径结构发生改变,就无法达到过滤病原体的目的了。
此次新型肺炎的病原体是新型冠状病毒,而抗生素针对的是细菌,至于抗流感药物,目前没有医学证据表明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有预防作用。相反,乱用药物容易引起副作用,不但无益,反而有害。国家卫健委的新型冠状病毒防治规范反复强调: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谨慎使用抗生素。
真正能过滤病毒的医用外科口罩或者N95型口罩,它们的纤维直径可以达到0.510微米(新型冠状病毒的颗粒大小大约在100纳米左右),可阻隔90%的5微米颗粒,而防溢乳垫并没办法做到这么小的孔隙。尽管防溢乳垫有阻挡飞沫的作用,但是黏附在上面的病毒一样会透过孔隙吸入到我们的呼吸道中,使我们生病,所以这种方法不提倡。
在口罩内部垫纸巾不能起到延长口罩寿命的效果,反而会让气体从纸巾旁边通过,影响气密性,导致口罩失效。一般来讲,一次性口罩不建议重复使用,N95口罩在保存得当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多次使用,但最好不要超过5次。
目前无法排除被治愈的人不会继续患病的可能性。从一般的病毒感染规律来看,病毒感染之后都会产生一定的抗体,对人体产生保护作用,但冠状病毒属于单链 RNA 病毒,容易变异,所以很难形成持续性免疫力。比如每年流行的流感病毒,都需要接种最新的疫苗,也是因为病毒类型经常会发生变化。所以已经痊愈的患者还是有再感染的风险,因此治愈的患者也应该加强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