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二胡教学的问题与思考

2020-06-03 02:53蔡俊超王紫轩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文化底蕴演奏技巧民族性

蔡俊超 王紫轩

内容摘要:二胡作为代表性的民族乐器,是我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最具民族气质和底蕴的拉弦乐器,近年来,二胡作为一门独奏乐器,在专业的演奏艺术方面和作品创作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它的教学关乎着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如今许多高校都设置了音乐专业,二胡也是在这样的大趋势下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但是当前二胡教学遇到了一些新问题、新情况,这些问题成为二胡在新时代发展下的阻碍,特别是教学中关于二胡的技巧与内涵的偏废,以及学生学习二胡的过程与方法都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想要抓住当前二胡的发展机遇就要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教学 民族性 文化底蕴 演奏技巧

一.当前高校二胡教学的现状

二胡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性乐器之一,拥有一千多年的悠久历史,相比之下,其正式进入高校作为一门艺术课程的历史在长度上便显得有些微不足道。改革开放以来,二胡的教学体系已初具雏形,但是完全能够紧跟时代发展的教学体系尚未形成,特别是当前二胡教学从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到教学内容上大多都是个性有余但统一性却不足。教材是作为教学的依据,特别是在当今随着各种音乐都走向了现代化,规范性、等级性也更加的成熟并趋于体系化的情况下,教材在教学中的作用便显得愈发的重要起来。二胡教材的编写更多的是为了能够融入到现代化教学当中,因此有很多等级性考试书籍的出现,比如:《全国二胡考级教程》、《赵寒阳二胡系列教材》等,但是这些教材之间的相似度高,所以要想提高各大高校二胡的教学水平,就必须解决教材问题。

另一个现状便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当今二胡教学和二胡的发展在市场的作用影响下,二胡教学的技巧成分过多,教师们往往认为学生只要掌握了二胡的演奏技巧就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也完成了自己的教学任务。这样一来教师和学生之间对于二胡中所蕴含的文化特性、民族特性就无法传承下去,特别是在如今西洋乐器处在一个更受欢迎的环境状况下,如果在二胡教学中西洋乐器的教学特点显现过多,就会南辕北辙了。现如今在人们对艺术和精神世界的追求越来越丰富的时代背景下,二胡的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面临这样的现状,二胡在教学上也难免出现了一些问题。

二.二胡教学出现的问题

2.1忽视民族音乐,学习氛围不浓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十分丰富,二胡有其独特的魅力也正是因为它独具特点的民族性。如今各个地方的高校音乐专业都在招收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各个地区的学生都有着各自的文化传统和民俗风格,特别是在地域性十分明显的省份,学生长期在自己的文化圈内生活,虽然熟知各自地区的文化特点,但是对外界的文化却知之甚少,对音乐的认知也不够全面,因此高校更多的是设置大家熟知的音乐课程和乐器,其中西洋音乐又占据多数,外加一些基本的理论课程,相对小众的器乐只有选修课中才会设置。即便有些学生想学也没有一套完整地课程体系供学习参考,同时二胡在媒体的曝光程度上较低,并且在各类大型活动及流行音乐上的应用也比较少,外形也没有西方乐器那般华丽精美,因此导致年轻的学生忽视了它所蕴含的内在文化,很难普及。另一个就是二胡乐器自身的特点,它属于弓弦乐器,弓弦乐器的音准不像西洋乐器有指板可以把控,其音准全靠演奏者自身的听觉感官来掌控,对学习者的音乐素养要求较高,而且乐器的学习不是一两天可以速成的,天赋差点的学生往往还没入门就因失去学习信心而放弃,因此老师的教学大多半途而废,培养不出优秀的学生。以上教育体制对民族音乐的不够重视、二胡演奏的技术技巧要求高、学习者更多的崇尚西洋乐器等众多因素使得二胡在地方高校得不到常态化的发展,渐渐成为冷门乐种,使得学习者寥寥无几,学习氛围也不浓厚。

2.2重技巧难度,轻民族底蕴

二胡艺术能够传承至今,经过几百年的历练依旧活跃在民族音乐的舞台上,就是因为它的民族底蕴丰厚,二胡的曲子一响起来还是能够唤起国民内心的归属感,二胡的所有曲目的创作也都符合了二胡乐器自身的风格特点。但是如今的二胡教学却难以将民族底蕴发扬出来。而胡的基础音是通过钢琴完成的,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也是模仿小提琴的教学,一味的追求快、准,甚至是做演奏的造型。教师认为将这些技巧教授完毕就是完成教学任务了,很少对而胡的民族历史特点进行讲授和拓展。在教授技巧性较高的曲目时,教师在教学中只喜好挑选如《第一二胡狂想曲》、《流浪者之歌》这些曲目,并在教学中过分强调快速技巧和“炫技”,以便抓住学生的眼球,但久而久之逐渐导致了学生对民间优秀演奏技巧理解的冲淡和忽视。学生这边也很少将精力放在音乐文化上,仅仅钻研乐曲表面的技巧,至于每首曲目背后有什么文化内涵和历史故事并不在意,最终造成了“造型好看”,技巧准确但是曲目的演奏毫无韵味和深度可言。毕竟二胡是一种民族乐器,民族乐器就要拥有民族特点,技巧是各种乐器都需要的教学内容,但是乐器的民族特点和历史文化却不尽相同,老师和学生要走进音乐文化中,要能够从内心感受到民族音乐的特点,这样才能在教学中融入更多的民族特点,如果忽视了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培养,也就脱离了音乐本身的意义。每一个乐者在学习音乐的高级阶段,都需要有感情、有文化,才能够更深的理解音乐的内涵,若想得到全面发展,就要求乐者对音乐文化有所理解,不然只能是一个机械操作音乐的机器。

三.针对高校二胡教学引发的思考

3.1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要想促进二胡的教学发展,必须以理论知识为指导。但是二胡不同于其他学科,实际的情况是学生过多的注重实践,但却很少深入研究理論,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如果只是过度强调技巧,那么学生将在未来的二胡学习过程中遇到更大的阻碍和瓶颈。就像达尔克罗兹曾经说过的那样,很多学生有着高超的演奏技巧,但是对于音乐缺少自己的感受,无法体现出音乐的美感,甚至于一些学生对于音乐仅仅是机械的反应,感觉不到音乐的表现力。传统音乐的教学现象促使教师提倡让音乐教学内容能够跟音乐感知结合起来,特别是让演奏者回归音乐本身,而不是在演奏时一味的追求炫技和华丽的舞台效果,因此二胡教学应该通过理论教学将学生紧紧吸引住,然后学习技巧,再通过更深一层的理论引导让学生进行下一步学习。这里的理论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我们正常说的基本乐理、音乐史、音乐批评学等理论课程,这些都需要二胡专业老师在教学课堂上进行讲解,并和相关课程进行呼应,才能营造浓厚的理论氛围。还有就是教学方法的理论,这需要师生之间的共同学习,比如宋国生老师的二胡综合教学法,宋飞二胡综合教学法中的注重对于学习者联想能力的培养,即二胡演奏中的联想、想象、情感想象的能力。通过理论的教学再加上老师的示范,使学生心中自然就有了标准,从而在课后的练习中也会有所目标。

3.2强化学生民族文化培养

高校学习二胡的学生来自各个地方,由于文化水平有所差异,因此所有二胡的教学应该立足于本土文化,首先普及二胡的历史与传承,增加学生对二胡的理解,但是更多的民族特性则是要在二胡演奏教学中将其逐步融合进去的,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演奏结合起来。二胡本身的文化更多的来自民间,民俗是它的灵魂,而现在许多学生都对民俗文化知之甚少,对民族文化也是兴趣不大,这就更需要加强民族文化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要营造一个浓厚的民族文化氛围,而不是整节课都在单一传授演奏技巧,教师要给学生观看与二胡相关的视频资料,给学生讲授与二胡相关的历史故事,同时教师要为学生亲身示范二胡演奏,进而增强学生对二胡演奏技能的掌握。例如在二胡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工具播放《二泉映月》、《赛马》等具有民族代表的作品,为学生营造二胡教学氛围,使学生沉浸在其中,根据教师的指引学习乐器的理论知识,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教师自身方面来说,一方面教师也要跟进时代发展,要能够运用现代化手段将传统的二胡知识传授出去,将有趣的教学短视频随时发送给学生,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观看教学视频,从而增强学生技能的训练。另一方面要进行艺术积累,让自身的演奏能够散发出极具感染力的艺术魅力,并不断的鼓励学生从内心深处和日常生活中去真正体会艺术所带来的魅力,然后再投入到自身的实践演奏当中。教师的教学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才会让学生得到绝佳的艺术体验。教师也需提高自身理解和赏析二胡作品的能力。对乐曲的最基本的文化进行解读,就是将曲目创作的时代背景和所包含的历史文化进行结合讲解,从而让学生理解作曲家当时的内心感受与情感表达。在学生完整理解二胡乐曲内容及情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对曲目的理解,进行二胡曲目的再次创造。从学生方面讲,学习二胡,不能仅仅注重技巧技术,要更多地注重音乐内涵的重要性,如果能够对二胡出现至今的通史进行简单的了解,并对二胡每个朝代的不同发展特征有所认识,那么这对不同时期的二胡风格的理解是一个很好的帮助,虽然技巧和指法是学习二胡的重点难点,要在此下功夫,但也不能将全部精力都放在技巧表现上,更应同时加强民族文化的学习,这样才能够体会二胡表演中所蕴含的民族情感文化。

3.3风格性教学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有风格的教学是音乐教学的一大魅力,有风格的教师也容易吸引更多学生对本门音乐的兴趣。二胡本身是一个极具特色的乐器,不同的音乐要有不同的演奏风格来展现,如果演奏是千篇一律的,那么演奏就是失去灵魂的。如果我们的教师把风格性教学贯穿于教学的始终,那么首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积极性,其次就可以加深学生对二胡的理解。其实许多二胡演奏家都具有独特鲜明的个人风格,学生在学习到一定阶段的时候难免要先学习模仿他们的风格,之后才能演奏好相关的曲目,最后才能升华出自己的风格,这是一个必须经历的过程。另一方面不同地域也有着不同风格的音乐,教师能够把握所在地的音乐风格也是一个很好教学方式,比如江南广泛流传的江南小曲用吴语唱出来更显细腻,明显与北方等地区风格截然不同。润腔中方言的吐字、音量、音色的变化对江南地域中音乐形成也有重要的作用,二胡在演奏时也是要有此特点。还有就是三秦大地的秦派二胡的风格,因地域而多种多样但是相对的比较统一,无论是碗碗腔、道情、社火、迷糊等都具有十分独特的“秦音”特点。可以用信天游加以创新,通过叙事曲的形式把西方奏鸣曲式与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结构“呼应”相融合形成秦派二胡风格。

3.4提升文学素养,理解作品思想情感

一首优秀的二胡作品,在一个优秀的演奏家手中演奏,如同一个好的作者遇到一个好的题材来写作,最终作品所包含的化底蕴是巨大的。演奏技法和音乐素养的提升是理解乐作品的关键,如果学生能够将自身的文学知识丰富起来,那么对作品中所要表达的内涵就会更容易理解。中华民族的音乐历史留下了众多的二胡作品,这些都是人民的文化遗产,同时更是叙事与抒情的融合体,比如《新婚别》、《楚颂》等曲目。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使用联想的方法从发而挥学生对作品的场景和情感产生感性上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摘取戏剧中出现的胡琴选段来作为教学中的素材,比如人们广为熟知的越剧经典曲目《梁山伯与祝英台》的配乐中便少不了二胡的身影,二胡的演奏对文学情感的表现起到了铺陈作用,它能够更好的呈现出主人公在这一场戏中的情感表达是否增强。情景搭建的教学不仅可以提升文学水平,更主要的是让学生的演奏更加富有内涵和情感。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阅读文学著作、诗词歌赋、散随文笔等,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艺术素材,从而丰富自己对艺术和认识的感受。

四.结语

二胡发展至今,正是因为它自身所携有的优秀文化内涵以及几代人的努力和保护,才能让其在历经漫长的岁月洗礼之后依旧历久弥新。随着二胡这门古老又极具民族特色的乐器进入高校课堂后,我们才开始真正思考和意识到二胡教学所出现的一些问题。

高校的课堂是一片孕育新知和人才的土壤,更是教师与学生进行知识文化传授的一座桥梁。二胡进入高校是这门传统乐器在这个时代发展的又一次新的机遇,在牢牢抓住时代赋予的这次机会的同时更不能忘记二胡的教学其实远远不止于技巧性的训练,我们要意识到二胡艺术有现今的发展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之上的,因此二胡的教學应在立足于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展开,并在方法上要注重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切身领会到二胡所蕴含的内在文化,并在今后学习这门乐器的道路中能走的更加长远和稳健,这也是二胡艺术进入高校的真谛所在,通过高校这个教学平台让新一代的力量将二胡艺术继续传承和创新下去,使其能够在时代发展的长河中永不褪色,长盛不衰。

参考文献

[1]杨立.中国近现代二胡音乐创作的梳理与研究[J].音乐创作,2018.

[2]孙思.浅析高校二胡现代教学问题及对策[J].北方音乐,2015(13)

[3]张婷.高校二胡教学中舞台实践能力培养研究[J].黄河之声,2017.12

[4]胡宁,崔鸿斌,刘璐等.论二胡教学中实践能力的培养[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7,9(2)

(作者介绍:蔡俊超,江南大学人文学院音乐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音乐教育;王紫轩,江南大学人文学院音乐系2018级学生)

猜你喜欢
文化底蕴演奏技巧民族性
论高等音乐教育中民族性的彰显
“一壶春秋”壶的创意设计和文化底蕴
植文化底蕴 办特色学校
雒三桂:文化底蕴下的优雅
浅谈低音提琴在演奏中的技巧问题
浅谈二胡传统作品与移植作品演奏技巧的特点及异同
通过诗歌阅读提升初中生的文化底蕴
论工笔重彩画的民族性
论传统雕塑的民族性
论城市雕塑语言的民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