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梅琴
摘 要:教师利用生活现象巧设悬念,通过问题设置巧设悬念,运用物理实验巧设悬念,引用物理学史巧设悬念,可展示物理学魅力,增强物理课堂教学效果,展现物理教学艺术,优化物理教学。
关键词:物理;课堂教学;设置悬念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7-089-1
“悬念”原指极度关心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的一种紧张、期待的心理;它扣人心弦,让人欲罢不能。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适时相机巧设悬念,也会有效激发学生渴望探索、努力求知的心理需求,充分展示物理学独特魅力,优化教学效果。那么,如何设置悬念呢?
一、利用生活现象巧设悬念
“从生活走向物理”应是物理教学的基本理念。因此,悬念的设置应从学生熟悉且兴趣浓厚的生活现象入手,让物理教学更接地气。
例如,教学“液化”,可布置学生课前准备一瓶冰镇饮料,上课时取出,发现饮料瓶外壁“流汗”了。怎么会这样的?同学们兴趣盎然,纷纷议论。有的说是瓶子隐裂漏水,有的说是沾上了外面的水。老师肯定那是水珠后,追问:为何冷冻的饮料瓶外壁有水珠出现,而未冷冻的就没有?这水珠从何而来的?巧妙的悬念,让学生兴趣陡增,热情高涨,进而认真学习物态变化,轻松掌握相关知识。
而教学“压强”,教师可播放视频,让学生欣赏“胸口碎大石”的惊险杂技:一表演者平躺于地,胸口放一大石,另一表演者挥舞一柄铁锤,迅速砸向大石,石板应声而裂,板下之人却毫发未损,自行站起,微笑着向大家挥手致意。这究竟是为什么呢?难道此人身怀绝世武功?悬念的巧妙设置,使表演者的神奇表现震惊了学生,大大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探究欲,教学效果自不待言。
二、通过问题设置巧设悬念
蘇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老师不想方设法让学生产生情绪高昂、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只能使人态度冷漠,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耐人寻味的问题如大石入水,往往能激起思维的浪花;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悬念式提问吸引学生,唤起其浓厚的求知兴趣。
比如教学“串联电路的特点”,即可通过下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师:亮度可调节的台灯的亮度与什么有关?
生:与电流大小有关。
师:可怎样改变电流大小?
生:改变电压或电阻。
师:改变电阻有哪些方法?
生:改变导体材质、横截面积、长度或温度。
师:我们学过的什么仪器可调节电流大小?
生:滑动变阻器。
师:滑动变阻器如何连接在电路中?
生:串联。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问“当滑动变阻器串联到电路中,各部分电路的电压和电流会有何变化?看谁预判最准,是我班的‘小诸葛!”如此提问,环环相扣,既能复习旧知,又可引入新课,设置悬念,启发思考,激发学生好胜心,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
又如教学“摩擦力的利用”,可向学生提出“假如没有摩擦,你还能站稳吗?还能走路吗”“没有摩擦,螺钉还能拧紧吗?还能握住笔写字吗”等问题。借助“异想天开”的问题巧设悬念,既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其认真思考、探究,又能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锻炼思维。
三、运用物理实验巧设悬念
物理实验非常直观、生动形象,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及认识规律。课堂教学中,借助合理、奇妙的实验,巧设悬念,揭示规律,可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流体气压与流速关系”,可进行这样的实验演示:倒拿漏斗,在斗身里放一个乒乓球,用手指托住球。然后提问:“如果从漏斗口用力向下吹气,再将手移开,乒乓球会怎样?”据日常经验,学生通常会认为乒乓球肯定下落。教师便可神秘地微笑道:“请瞪大眼睛,见证奇迹吧!”学生定会好奇不已,带着疑问集中精神观察。结果令学生惊讶万分:乒乓球竟然不会下落!为什么会这样呢?学生脑中势必产生大大的问号。这种实验通过出人意料的物理现象设置悬念,可巧妙地抓住学生的心,有效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愿望,大大增强物理课堂的魅力。
而教学“功率”概念,可设计比比谁做功多、谁功率大的实验:请几名学生都拎着等重的哑铃,以最快速度从一楼跑到四楼,设计方案测算自己所做的功及功率。然后,比较分析谁上楼最快,谁做功最多,谁是功率最大的。实验的结果让学生思维都集中到同一焦点——为何上楼最快的,做功却不是最多?为何做功最多的,功率不是最大?以这类鲜活有趣的实验设置悬念,把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成亲身经历的趣事,使本易混淆的概念简单易懂,让学生在其乐无穷的游戏中印象深刻地学到知识,高效而有趣。
四、引用物理学史巧设悬念
物理学史记载了人类揭开物理世界神秘面纱,推动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光辉历程,也刻画了科学家们各具个性的非凡形象。教师如能抓住学生崇拜巨匠、爱听故事的心理,在教学中适时绘声绘色地穿插物理学史故事,设置悬念,寓教于乐,为学生营造活泼、愉快的教学情境;他们对物理学习自然“好之”“乐之”。
教学“重力”时,即可引用苹果下落促使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趣事:“牛顿从小就对实验和机械发明兴趣浓厚,对偶然的、甚至司空见怪的事情总爱问为什么。一天,牛顿正在苹果树下闭目养神,一个熟透的苹果突然掉落,准确命中牛顿脑袋。奇怪!苹果怎么不往上飞而是往下落呢?疑问促他思考,伴他成长,直到发现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那苹果究竟为何会下落到牛顿头上,而不飞到月亮上呢?让我们一起学习‘重力,请牛顿为我们揭开其神秘面纱吧!”这种故事很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其认识到必然寓于偶然中,好学多思方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从而在胸中燃起向前贤学习的熊熊火焰,学习物理必然劲头十足。
总之,“悬而愈念”,精心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主动性,是增强物理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也是物理教学艺术的体现,我们当善用、巧用之。
(作者单位:泰兴市洋思中学,江苏 泰兴22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