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解读教材,做好习作的“坡道起步”

2020-06-03 03:05蒋海霞
江西教育C 2020年5期
关键词:写日记习作教材

蒋海霞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针对处于习作起步阶段的三年级学生,习作需要激发学生内在表达的兴趣和动力,否则就会使得学生形成习作难的思维惯性,对后续习作教学形成较大的影响。

一、链接广阔生活,丰富积淀

陶行知说过:“语文的外延即生活。”没有生活资源的浸润,语文教学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即便有偶尔的精彩,也只不过是昙花一现。事实上,很多学生之所以惧怕作文,主要就在于他们缺乏应有的认知积淀,成了“无米之炊”的“巧妇”。为此,教师需要多关注生活,为习作教学积淀素材。

比如统编版三年级“写日记”,很多教师将这篇习作的教学定位于教孩子写日记的方法。这是对教材内容选择和编排的一种误读。学写日记,虽然应该了解相应的方法和格式,但绝不应成为重点,而只是一种辅助。为此,教师可以在正式学习这篇习作之前将教学的关注点投放到生活中,让学生先留心这一时间段所看到的有趣现象、特别的事情,便于在学写日记时能及时地实践和运用,从而起到丰富自身资源的作用。

在审视中,我们可以发现编者之所以在习作起步阶段设置“学写日记”的内容,其核心旨归并不是让学生掌握写日记的方法、了解写日记的基本格式,而是让学生养成关注生活、感知生活,积累生活的体验,最终达成积淀生活的作用,真正为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奠定基础。

二、搭建实践活动,发散思维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儿童是靠声音、动作、颜色来思考的。”在充实化、实践化的过程中,学生的身心才能得到真正的释放,思维才能被真正激活,这也契合了中年级学生思维的认知特点。

比如统编版三年级“续编故事”,这是一篇需要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进行想象的习作训练,但这种想象绝不应该是天马行空的胡思乱想。在教材中,就设置了这样的故事情境:小朋友过生日,都是与自己的父母一起度过的,爸爸妈妈还精心准备了生日蛋糕。小安快过生日了,父母却一直在外地打工,他的好朋友觉察到小安的失落,就开始商量给他过一次生日……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如果硬要学生进行所谓的想象和续编,学生只能硬性地朝着故事发展的方向努力,这就使很多学生的思维零散而混乱。为此,教师可以顺势在课堂中搭建平台,组织学生以表演的方式将自己想到的内容呈现出来。在整体性表演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必要的点评和点拨,并组织其他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来发表看法,形成一组同学表演,其他学生共同参与的课堂教学方式,能更好地为学生的想象拓展空间,为学生的后续编写奠定基础。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没有做甩手掌柜,也没任由学生在实践中发展,直接进行毫无目的的胡乱猜测,而是让学生在表演中接受大家的建议,既有了认知空间的调节,同时也有了方向上的把握,起到了双重教学效果。

三、落实认知体验,表达自我

很多教师对小学语文的写作本质缺乏足够的科学认知,误认为写作是为了培养作家。其实并非如此,对于普通人来说,写作就是一种交流的工具,是“我手寫我心”的真实化过程。为此,教师需要引领学生在真实化的体验过程中,梳理并观照自己的内在意识,从而明确习作表达的内在认知。

以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为例,“爱玩”是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他们对自己独特的经历往往印象深刻。在教材中就分别罗列了“扳手腕”“参观动物园”“和爷爷钓鱼”“游玩游乐场”等玩的实践体验活动。这些活动既有同学之间的竞争性游戏,也有与父母一起的游乐项目;既有与家人一起走进自然的实践体验,又有一起参观的经历……可以说涵盖了学生生活、学习的诸多方面,能较为全面地激发起学生对自身生活的感知与思考,像放电影一样在学生的脑中一掠而过,但真正要想捕捉其中的细节,形成内在的认知感受,教师一方面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回忆实践,另一方面还需要鼓励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形成身心的整体浸润。在这一教学案例中,教师并没有完全依托于教材中的内容,更没有唯教材是举,而是把握文本内在的方向,并通过回忆的方式激活原始的认知体验,然后通过实践参与,提升学生内在的认知体验,从而形成赤诚而浓烈的情怀,为学生真情的表达倾注了丰富的内涵。

语文教学的价值在于教师要引领学生能在表达的过程中观照自己、呈现自己,这正是学生进行习作表达的本质所在。契合习作起步阶段的认知规律,精准解读教材的编排特点和用意,才能真正为学生做好习作的“坡道起步”。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南苑小学)

猜你喜欢
写日记习作教材
我会写日记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带着比赛的心情写日记
怎样写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