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若阳 唐长虹
摘 要:大数据促进企业智慧供应链转型背景下,加强量化分析能力对于优化企业采购策略极为重要。综合应用型高校采购管理专业“管理型”和“技术型”的人才培养目标,将专业类量化分析课程引入现有课程体系;进一步,以《采购模型与技术》课程为例分析专业知识点、教学内容的设计思路,以期较好衔接数学基础课与专业类课程,帮助学生明确量化分析方法的专业应用场景,从而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较好满足社会高级采购人才需求。
关键词:大数据;采购管理专业;应用型高校;量化分析课程;高级人才需求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16.017
0 引言
近些年,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企业供应链发展上升到智慧供应链新阶段。企业供应链与互联网、物联网等开始深度融合,企业内和企业间构建的集成系统,实现了供应链的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和自动化。然而,大数据等信息技术运用的关键意义不在于企业积累数据信息的多少,而在于企业如何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挖掘数据价值,从而进一步辅助企业优化决策。
采购作为企业内及企业间链接的重要环节,加强数据信息的处理能力和采购问题的分析建模能力对于优化企业采购策略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例如企业会跟踪原材料市场的价格波动,依靠先进的分析模型和预测方法来对冲市场风险;在标书中定量地收集一些成本参数来发掘供应商的真实成本,以此来更好地帮助其进行谈判;甚至会看到采购部门运用复杂的优化模型来找出成本优化和业务需求之间的平衡点。
随着全球社会分工的进一步深化和全球供应链体系的逐步完善,采购供应管理这一职能在企业中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采购已由原来的经济行为发展成为一种专业性、技术性和操作性要求较高的职业。采购经理除了全面负责公司采购部门的日常管理与运作外,对采购的管理也从商品扩大到外部资源及供应商的管理范围,要针对供应链各个环节的采购工作予以合理的实施,基于供应链管理的采购全局观以及国际化视野,以及通过各种采购技巧获得成本降低以及总成本有限原则成为采购人才必備的重要素质。企业对于具有数据分析、模型构建等优化决策能力的高级采购人才需求迫切。
1 采购管理专业发展及课程体系建设现状
1.1 我国现有采购管理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
2018年我国企业采购市场规模达21.37万亿元,其中国有企业采购规模占比保守估计近70%;政府采购规模3.59亿万元;且电商采购规模未来3年将迎来红利发展期。国际经济贸易、跨境电商等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加速了国内面向国际采购、企业采购、政府采购和电商采购等不同领域的人才需求。张彤通过对北京市10家企业抽样调查发现,我国采购从业人员缺口很大,未来3-5年,采购从业人员缺口为100万至150万,其中高级国际化采购人才缺口在30万至50万左右。同时,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催生企业衍生更多、更高端的具有数据分析、模型构建等量化分析和决策能力的高级采购供应人才需求。据调查,我国未来3~5年高级国际化采购人才缺口预计在30万至50万左右。
然而,由于我国采购管理本科教育起步较晚,自2010年北京物资学院申请开办国内第一个采购管理专业起,截至2019年12月,我国仅有8所本科高等院校开设了采购管理专业(表1,其中应用型本科院校2所),其余部分高校则是在物流管理、工商管理等相关专业开设了采购管理方向的专业课程。虽然全国自学考试设置了采购与供应管理专业,但覆盖的范围和影响力比较有限;职业培训主要以职业资格认证为主,且职业资格证书种类较多,认证费用高昂,良莠不齐。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规模较小导致人才供给不足,导致采购管理人才供需的结构性矛盾。
1.2 现有课程缺乏量化分析及技术分析型能力培养
为进一步了解企业现有采购人才需求概况,本文使用八爪鱼数据采集器从国内某知名招聘网站(招聘信息相对全面、权威)抓取了岗位地点位于北京、上海、 广州、深圳、天津、重庆共6个超大城市的采购职位信息共13008条,经数据清洗、分析发现,目前企业采购相关岗位中,执行层(工厂采购)(岗位数占比66.9%)仍占据一定的需求市场,但项目采购(23.6%)和战略采购(1.4%)岗位需求也呈现出发展趋势;我国企业采购方式迅速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企业采购岗位细分程度进一步丰富,且间接采购、服务采购、国际采购等多种岗位类型开始出现;企业对采购从业者的要求也开始提高,能力方面开始侧重技术性、分析性及优化决策性等要求,如战略采购层面对于数字采购、成本工作等,项目采购层面要求的价格分析预测、供应商评估选择、采购计划制定等,以及工厂采购对于采购成本的降低、供应商价格比较等。
然而,目前本科院校现有课程体系不能有效满足企业对人才量化分析能力要求。我国高等院校采购管理建设初期主要借鉴了世贸组织(International Trade Center, ITC)及国外高校采购专业的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现有课程体系存在问题如下:(1)国内不同类型高校之间的专业课程体系并无本质性差别;(2)基础课建设更多侧重“商业性”,即交易性和管理性;(3)数学类基础课程与专业课衔接性较弱,学生“学无所用”导致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减弱。随着电子商务、信息技术等快速发展,现有课程体系与企业实际需求之间开始出现偏差,促使采购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必须重视学生“工程性”和“规划性”技能培养。
1.3 在校学生对量化分析类专业课程学习意向较高
为了分析量化分析类课程建设的影响因素及学生学习意向,本课题组基于传统数学类量化分析课程,结合采购管理专业理论,梳理出评价、预测、关系及规划四类模型,编制问卷调研了在校及毕业生(以本校采购管理专业学生为主,包括部分其他专业或其他高校样本)对专业量化分析课程建设的意向。
本次调查共在线发放问卷233份,回收有效问卷224份,其中男女比例1:1.8;在校学生占比58.03%,毕业学生占比41.96%;研究生样本量为3.6%。调查结果表明:(1)目前有53.13%的学生对上述四类数学模型的掌握仅为一般了解状态,仅20.09%基本会使用;(2)30.80%和49.55%的学生分别认为比较有必要和非常有必要开设量化分析类专业课程,其中个别学生(2个样本)由于文科背景担心数学类理论和方法较难掌握而选择不建议开设;(3)对于课程授课形式,近50.00%学生倾向理论知识讲解、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相结合,多样化授课方式逐渐受到学生青睐。同时,一些已就业学生反馈量化分析类知识在企业运用非常广泛。本次调查反映出专业学生对于量化分析类专业课程建设有较高的意愿性,且倾向“理论+案例+实践”的教学方式。
2 课程建设思路及教学内容设计
2.1 专业量化分析类课程建设思路
采购管理专业现有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了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课(专业基础和专业选修)及实践环节。学科基础主要包括有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专业基础课主要包括有采购管理、供应战略管理、采购运作管理、采购谈判等。现有专业基础课多侧重“商业性”。现有量化分析类课程主要指的是《高等数学》《运筹学》《概率论》《统计学》等数学类课程,课程教学较多是抽象的理论学习,不仅课程之间相对独立、缺乏联系,更重要的是教学内容与采购管理专业联系不密切,缺乏专业理论及实践操作内容设计。
综上所述,应综合“管理型”+“技术型”培养目标,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增加专业技术类模块,增设《采购博弈》《采购模型与技术》等必修类课堂,同时增设《采购成本控制》《采购品质管理》等选修类课程,作为学科基础课中数学类与专业类课程中的衔接,使得学生明确所学数学模型和方法在专业领域中的应用场景,“进一步加强学生工程性”和“规划性”的技能培养,完善现有课程体系。
2.2 《采购模型与技术》教学内容设计
高校根据社会发展培养所需的人才,可以分为发现知识的研究性人才、运用知识的应用型人才和完成具体操作的技能型人才。学术型人才的主要任务是致力于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中的客观规律转化为科学原理;应用型人才的主要任务是将科学原理直接应用于社会实践领域,该类人才的核心是“用”。因此,对于应用型高校采购管理专业量化分析类课程的设计核心,应加强量化分析理论与专业知识的衔接。
基于《运筹学》《应用统计学》等数学类基础课程,结合采购管理专业问题,本文对专业量化分析模型进行梳理,归纳出预测、决策、评价及关系等4类模型。并将其与采购管理工作流程进行对应。
综上所述,《采购模型与技术》课程教学章节可以分为概述、预测篇、决策篇、评价篇共4个基本章节,其中具体包括基本模型原理介绍、案例分析讨论,以及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安排。
3 量化分析类专业课程建设举措
目前国内的采购管理课程设置都具有课程内容点多、面广,在课程的学习中仍多以传统课堂讲授为主,并且由于采购工作的特殊性,大多数采购课程实践环节流于形式,采购管理课程的专业师资在各个学校十分匮乏等。因此,加强采购管理专业量化分析类课程的建设建议从以下五点着手:(1)加强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的适应性研究。高校需不断结合现代经济、社会技术发展及社会需求状况,结合先进信息技术分析企业人才需求信息、经常性地组织高校之间的交流、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不断完善采购管理專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缩小采购人才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2)加强采购专业量化分析类教材的编写工作。教材作为人才培养重要实施工具,可以促使专业知识体系不断凝练和完善。量化分析类课程作为新设课程模块,既衔接数学理论,同时兼顾专业应用场景,知识点具有较强综合性,因此需加强该类课程的教材编写工作、完善专业知识点。(3)加强具有量化专业背景的师资队伍建设。目前采购专业师资队伍主要侧重管理类专业背景,可以通过引进具有运筹学、统计学、信息技术类等专业背景师资,加强多学科师资队伍的交叉融合。(4)加强具有真实企业背景的教学案例设计。传统数学类量化分析课程仍以理论教学为主,学生缺乏真实应用场景。专业量化分析类课程应加强企业真实案例积累,挖掘编制课程教学综合性案例。(5)综合“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实践操作”多样化教学方法。相比于《运筹学》《统计学》等传统量化分析类课程,应用型高校的专业类量化分析课程应注重加强基础量化模型与专业问题的衔接,通过案例场景和实践操作环节,侧重培养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4 结语
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加速智慧供应链管理发展,企业对具有量化分析及优化决策能力的高级采购人才需求迫切。采购管理专业作为我国新兴专业,其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仍在不断探索,现有课程体系往往忽略采购管理职能中“工程性”和“规划性”的技能培养。本文综合考虑“管理型”和“技能型”培养目标,研究专业量化分析类课程建设;进一步,以《采购模型与技术》课程为例,结合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思路,分析该门课程的专业知识点、教学内容的设计思路,以期较好衔接数学基础课与专业类课程,帮助学生明确量化分析方法的专业应用场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较好满足企业高级采购管理人才需求。
参考文献
[1]马彦华,路红艳. 智慧供应链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京东商城为例[J].企业经济,2018,37(06): 188-192.
[2]谭智丹.大数据时代,采购何去何从?[J].石油石化物资采购,2014,(04): 14-15.
[3]周应.采购人才的五种必备素质[J].石油石化物资采购,2010,(08): 74-75.
[4]张彤.企业采购人才需求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2012,26(03): 110-114.
[5]宋玉卿.采购管理专业建设研究[J].物流技术,2010,29(17): 146-147.
[6]倪东生.构建我国国际化采购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5,(10): 32-35.
[7]徐立清.地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标准的设计思路与实现路径[J].高等教育研究,2017,38(05): 81-85.
[8]吴中江,黄成亮.应用型人才内涵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02): 6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