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部分科研院所科研费超垫支较为严重,成本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为了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年度工作部署,进一步规范研究院所成本管理,提高成本管理水平,降本增效,防范风险,2017年2月,某审计组对A研究所开展成本管理专项审计。审计发现近两年横向部分科研院所科研费超垫支较为严重,成本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审计人员在对A研究所销售收入报表进行分析时发现,近几年成本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率接近100%,基本处于盈亏边缘。单位总收入中民品业务收入占比超过70%,且毛利低,军品业务收入规模较小,且以多年传统产品为主,从趋势上看增长乏力。审计组计划从近几年的产品销售年度汇总明细分析入手,确定了对近三年收入贡献前十的产品、前十大客户及前十大供应商进行重点分析的审计方向。审计人员设计了分客户的收入、产品、供应商调查表和访谈提纲等,计划采用统计图形方法对A研究所客户收入毛利进行分析,以便于更快、更准地判断审计重点,发现审计问题。
从该研究所近两年产品分布结构可以看出,民品业务贡献了主要的规模,但近三年每年销售收入前几名的客户不断变化,且前三位产品构成变化大,基本无重复的产品,未形成稳定的批产产品,存在单项单笔等额往来贸易的特征。
审计人员通过对A研究所供应商统计汇总,发现近三年前五大供应商都属于民品业务采购方,年度采购汇总额占A研究所年度采购总额超过50%。前几大供应商名称年度对比变化大,供应商采购量在年度排列顺序中波动大,且延续性、可比性差。
审计人员在分析营业收入贡献前十的产品时发现,2016年某批次产品当期共实现销售收入3000多万元,其中10—11月向C公司销售2笔产品业务,共实现收入1000万元;11—12月向D公司销售3笔产品业务,共实现收入2000多万元。该系列产品当期确认成本与收入数额相同,其中2016年12月采购E公司某系统故障分析及改造等8项技术服务,价税合计1000万元,与销售C公司的金额一致,且收付该笔1000万元的往来款项均在2016年12月22日完成;2016年11—12月采购F公司14项物料,价税合计2000多万元,与销售D公司的金额一致,截至审计日该笔业务款项未支付。2016年该系列产品整体毛利为0。
审计组对涉及的销售合同、采购合同进行了查阅,出入库手续也较齐全,销售产品与采购产品的名称、性质均不一致,未发现明显的漏洞。但从该系列产品的成本构成上看,只有采购成本,未发生相关的人工及费用,销售时间、采购时间及金额的契合度又如此之高,审计人员怀疑该业务为无实质研发生产过程的贸易项目,但证据说服力不强,因此不能靠感觉下定论。
经审计组讨论分析认为,类似的贸易业务一般都会涉及关联方控股公司,审计组最终商议决定对A研究所下属4家子公司逐一进行延伸审计,希望从子公司关联业务中寻找突破口。
既然本部的贸易业务发生在11-12月,那么如果与子公司有关,基本也是发生在近几个月,审计人员重点查找与C、D、E、F四家公司有业务往来的子公司。经审查发现,2016年12月G子公司采购D公司的物料中,包含14项物料,价税合计2000多万元,与A研究所销售给D公司的产品名称大体相同,金额完全一致,业务往来已闭环。2016年12月,G子公司销售给F公司总线接口模块等19项物料,价税合计2000多万元,与A研究所采购F公司的产品名称极其类似,金额完全一致,且收付的往来款项亦在2016年12月14日至22日完成。最终查清整个贸易模式为A研究所从F公司采购,销售给D公司,G子公司从D公司采购,销售给F公司,完成整个贸易业务,母子公司同时虚增销售收入。
图1 贸易业务闭环图
因涉及的贸易金额较大,审计组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立即将情况汇报上级审计部门。上级审计部门要求审计组在不声张的情况下对所有涉及的贸易业务进行彻查,同时安排审计人员赶往审计现场。
最终审计组确认A研究所2016年科研收入中微利或无利收入占比超过80%,2016年产品销售收入中贸易收入占比超过60%;2015年产品销售收入中贸易收入占比超过50%;2014年产品销售收入中贸易收入占比超过45%。A研究所下属全资子公司G公司和H公司2016年产品销售收入中贸易收入占比均超过45%。
该研究所的行为严重违反了集团公司《关于加强贸易物流业务管控的意见》(航空计财〔2014〕503号)中“决不能通过开展一般贸易业务来追求规模扩张而影响经济效益和质量”的相关规定。
审计组梳理出该单位关联方贸易业务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未真正落实国资委和集团公司有关及时退出和停止相关贸易业务的规定要求。
二是未将贸易业务收入单独列支,违反了集团公司2014年实行的“将对贸易业务形成的收入、利润等相关指标进行单独考核,对未经批准擅自开展贸易业务所形成的各项经济指标在业绩考核中给予扣除”规定。
三是部分贸易业务垫支,尚未闭环,存在资金损失风险。同时,为了完成考核指标或者粉饰政绩,通过虚增收入,人为抬高业绩,使得数据失真,掩盖了单位经营的实际状况,最终导致国家利益受损。
回顾该案例整个审计过程,有三点经验可供审计人员借鉴:
一是开拓创新,结合实际灵活运用审计方法。管理审计不同于传统的财务审计,没有固定的模式,审计人员需要拓展思维,结合实际灵活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如绘制各种调查表,利用多种审计手段准确确定审计重点。
二是重视摸底访谈,核实审计发现,提高工作效率。经过摸底,积极寻找内部知情人员,通过访谈,可获取更多相关审计事项前因后果,为审计人员提供更直观的审计线索及证据。审计过程中,审计组通过多次有效的访谈,获取了部分有力的审计证据;同时当场要求访谈对象对部分原始记录及访谈内容进行签字确认,强化审计证据的可靠性,提高工作效率。
三是保持职业敏感,发现疑点一查到底。审计组正是在翻阅销售收入台账和产品出入库记录等过程中,发现了贸易性质业务的疑点。因此,审计人员必须用怀疑的态度对待各种业务流程和审计事项,时刻保持职业敏感,从各种微小的疑点中找到审计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