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轨道交通类专业“引企入教”的实践研究
——以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0-06-02 03:19张聚贤
辽宁高职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轨道交通校企我院

张聚贤

(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高职轨道交通类专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前景。为增强育人成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大多数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均与相关企业开展了“校企合作,共同育人”联合行动,但由于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致使共同育人成效并不显著,毕业生的岗位工作能力仍与企业的实际需求不符[1]。因此,探寻校企合作的结合点,激发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促进职业教育进入多赢模式,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产教融合背景下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发展现状

目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共同育人已成为一种常态,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但大多数还停留在“引企入校”的“形似”阶段,尚未升华至“引企入教”的“神似”阶段[2]。尤其是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由于该类院校专业性强,在合作企业大多为大型国有企业,如铁路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建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等,校企合作中,因合作机制不健全、企业积极性难的调动等问题,使得产教融合难以深化。

(一)校企合作机制不够健全

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的合作企业大多为大型国有企业,院校与企业之间无隶属关系,而是分属两个系统,校企隶属关系的分离给校企合作带来了许多不便[3]。

1.校企共建实训基地难实施

轨道交通类专业实训设备昂贵,且更新速度快,单凭学校一己之力很难完成建设和及时更新[4],需要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即由学校提供场地,合作企业提供设备或投入资金,共同完成实训基地建设。但由于校企分属两个不同的系统,国有资产不能外流,致使企业无法提供设备,即使是闲置或已淘汰设备,也很难实现,更谈不上直接投入资金。

2.双师型教师队伍难建设

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职业院校必须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具体可采取两种措施:一是通过下现场实践,将专职教师培养成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二是引进企业兼职教师。但是由于轨道交通行业的特殊性,学校教师下现场实践主要为参观学习,而非参与生产实践,无法真正习得技能。而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来校教学,又因为缺乏培训和激励机制,使得企业技术人员的教学能力裹足不前。

(二)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

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专业性强,学生就业对口率高,而对口企业的用人计划却随着行业发展不断变化着。如铁路局集团有限公司等,为了应对行业发展变化,该类企业无招聘毕业生的自主权,用人计划由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统一协调分配。校企合作时,企业并不能从合作中直接获得利益,从而以一种“无利可图”的态度去合作[5],故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呈“校热企冷”的局面,大多数情况下是学校的“单相思”。有些企业应邀参与校企合作,也属于“友情”援助,而非真正意义上的产教融合。

(三)人才培养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关注不够

尽管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主要依托行业办学,但也不能只为某一个或某一类企业培养人才,而应兼顾整个行业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同时要考虑符合行业标准的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6]。

二、深化产教融合、“引企入教”的创新实践

在政府、行业尚未出台相关激励政策的情况下,我院(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主动作为,摒弃“坐、等、靠、要”的消极思想,苦练内功,紧紧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下功夫,积极探索创新,完成了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7],实现了“引企入校”到“引企入教”的升华。

(一)“一企四校”协同育人

2016 年,东北地区成立了由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和大连科技学院(2018 年加入) 组建的“一企四校”合作联盟,构成了跨区域校企合作发展共同体[8]。“一企四校”合作联盟以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为主导,成立了八个专业建设组,定期围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等问题召开研讨会议,协同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真正实现了为职业院校谋发展,为企业谋人才,为学生谋未来。

此外,“一企四校”合作联盟还联合编写教材,开发科研教研项目,举办学生技能大赛。截至目前,已联合编写对接现场岗位的教材50 余部,联合开发了“交通运输类高职学生适应企业集约化生产模式的培养与研究”等10 余项课题,多次举办涉及铁路七大业务领域、涵盖10 个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的学生技能大赛,真正实现了“引企入教”,使校企合作步入了实质性阶段。

(二)实行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

我院通信工程学院与中兴通讯股份公司签订了“ICT 行业创新基地”合作协议,共同成立“中兴通讯电信学院”,实行“双主体”育人模式[9]。该学院学生毕业后,中兴通讯优先择优录用。合作过程中,校企双方始终坚持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坚决实施“两个主体,三个三”的育人策略,即在学校和企业两个办学主体的共同领导下,打通三个沟通渠道(学校校长——企业总经理、二级学院院长——企业主管、学校实习指导老师——企业技术师傅),使学生在三个学习地点(学校教室、学校实训基地、企业生产车间) 完成三个学习内容(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训练、企业顶岗实践)。“双主体”育人模式,使校企双方在合作中实现了优势互补、互学互动、互利互惠,形成了“校企互动,校企双赢”的局面。

(三)人才培养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1.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

以我院铁道工程学院的课程体系为例,该学院所有专业课程体系均由专业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制定,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三平台、两模块、一专长”课程体系(如表1 所示)。

表1 基于工作过程的“三平台、两模块、一专长”课程体系

2.实施“课证融通”“1+X”证书制度

为深入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我院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强化职业能力,将职业资格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有效融入课程体系中,探索实施“课证融通”、“1+X”证书制度。学校出台办法,鼓励学生积极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在“1+X”BIM 推进工作中,与沈阳汇众志远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展师资培训,并由企业承担部分授课任务,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3.实行“弹性分段式”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切实提高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铁道运输学院实行“弹性分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即在“春运”“暑运”期间安排学生去现场一线实践,以志愿者身份去铁路站务段顶岗实习,支援企业,服务社会。志愿者被分配到候车室、售票厅等地,协助铁路工作人员完成相关工作。这一举措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也提升了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多年来,我院志愿者的工作也得到了车站领导及旅客的高度认可,为我院铁道运输专业学生的就业增加了机会。

三、“引企入教”创新实践应用成效

为实现“引企入校”到“引企入教”的升华,我院积极探寻校企合作的交集和结合点,不断创新实践。实践证明,“引企入教”的成效非常显著。

(一)显著提高了整体办学水平

校企深度融合,显著提高了我院整体办学水平。2017 年,我院出色完成了辽宁省首批示范院校建设工作。2019 年,我院两个专业群——“铁道交通工程专业群”和“铁道电气自动化专业群”又成功入围辽宁省高水平特色专业群。这一个个“喜讯”均说明我院整体办学水平正在逐步提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院的办学水平会更上一层楼。

(二)显著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校企联合培养,显著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了学生职业能力与技术岗位要求的无缝对接,学生入职后几乎为“零适应期”(上岗即胜任)[10],高质量的毕业生深受各用人单位的欢迎。目前,各用人单位每年都需要提前“预定”毕业生,大部分专业的学生能在第五学期全部签约,有的专业甚至会出现毕业生供不应求的现象。毕业生的就业率、专业对口率连年位居辽宁省高校前列。

(三)大幅度提高了双师型教师比率

产教融合,对教师的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引企入教”的各项创新实践中:学校教师经常下企业参加实践锻炼,提高实践能力;企业鼓励技术骨干加强与学校教师的沟通交流,提升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互帮互学,专兼共进,大幅度提高了双师型教师的比率。

总之,高职轨道交通类专业“引企入教”的各项创新应用,有效激发了职业教育的办学活力,提升了轨道交通行业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今后,我院将在“引企入教” 的道路上继续探索创新,为培养高质量轨道交通类人才尽绵薄之力,也为同类院校开展相关工作起先行示范作用。

猜你喜欢
轨道交通校企我院
轨道交通产品CE认证论述
高速轨道交通发展趋势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基于CAN的冗余控制及其在轨道交通门禁环网中的应用
我院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校企合作五反思
城市轨道交通联调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