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继玲
(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教育与应用外语学院,广东 惠州 516057)
近年来,在全球化趋势、消费升级的推动下,中国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逐年增长,并逐步取代传统外贸,成为新型外贸业态。然而,“中国跨境电商领域人才缺口大,据不完全统计需要有450 万人,2017 年在以39%的速度在增加”[1]。顺应社会需求,近几年各高职院校相关专业纷纷开展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工作,但诸多停留在增加跨境电商相关课程,缺少系统化、规范化的人才培养平台和方案,存在“培养目标不精准、课程体系太滞后、教学样式不丰富、师资力量跟不上”等问题[2]。有关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存在不少的探讨,但大多基于国际贸易、商务英语等不同专业上[3-6]。2019 年10 月18 日教育部在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中增补了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并纳入财经商贸大类。自此,跨境电子商务专业自立门户,高职院校有必要研究科学可行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以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为深入了解跨境电商行业人才需求情况,本研究针对惠州市跨境电商协会、网商协会旗下近200 家企业开展问卷调查,同时实地走访广、深、惠等地50 多家跨境电商企业,调研结果如下。
调查表明,86%企业存在缺乏跨境电商人才的现象。其中,缺少3 人以上的企业达到83%。走访中多数企业表示,跨境电商人才不足已经成为企业业务扩展的障碍。企业每年招聘的高校毕业生,大多知识面狭窄,知识结构单一,知识陈旧,实操能力不强。企业培养一个新手至少需要3 个月的时间,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而毕业生频繁换工又把小微跨境电商企业置于被动、无奈局面。“难以招到人”“培训成本高”“人员流动大”是跨境电商企业在用人中遇到的最大问题。
通过走访企业发现,不同跨境电商企业有不同的管理模式,部分企业会根据工作内容对岗位进行细分,如:平台操作、运营推广、客服、跨境物流等,不同人员对接不同细分岗位;也有部分企业安排一个业务员负责一个站点所有运营工作。无论企业以何种模式管理,跨境电商业务岗位及其工作内容、知识与技能基本是一致的,其具体要求见表1。
表1 跨境电商岗位能力分析表
表1 显示,跨境电商业务所需职业核心能力可归纳划分为四个模块:英语语言及文化、国际贸易、跨境电商平台实操、网络营销推广。
第一,英语语言能力和世界文化知识。掌握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是从事国际贸易的基本要求。业务员应当具有国际文化差异意识,能根据目标市场的文化背景来提炼产品卖点。
第二,国际贸易能力。跨境电商业务员应熟悉贸易流程,了解贸易相关法律、政策和形势,具有采购、贸易洽谈、跟单、客户管理、国际结汇等能力。物流占跨境电商运营成本较大比例,业务员应了解国际物流政策和操作,尽可能降低物流成本,扩大利润空间。
第三,跨境电商平台实操能力。了解跨境电商平台如阿里巴巴、亚马逊等运营规则,在平台上开展线上贸易活动,如产品上架、发RFQ、回复询盘,优化listing、策划活动、客服等。
第四,网络营销能力。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和其他站外渠道,如社交媒体facebook、instagram、pintrest 等,或国外搜索引擎,如Yahoo、Google等开展营销活动,为产品推广引流,开拓海外市场。
根据跨境电商人才缺口和职业核心能力分析,反思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可看出:行业迅猛发展与人才供应不足的矛盾;行业知识技能快速更新与高校人才知识陈旧、结构单一、实践能力低的矛盾,是跨境电商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高职教育的宗旨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跨境电商行业用人矛盾,倒逼各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作出较大的改革。
跨境电商职业核心能力是多个领域知识技能的深度融合,强调语言能力、重视国际贸易和跨境电商平台知识和技能、凸显全网营销能力和创新创业思维。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如下:第一,具有扎实的英语功底和跨文化交际意识,能用英语进行口头或书面商务沟通、谈判;发挥语言优势,为客户提供优质售前售后服务,跟进和管理客户,维护良好关系。第二,掌握国际贸易理论知识和外贸客户开发的方法;具备跨境电商平台操作基本技能:包括跨境店铺注册操作、选品和产品信息化操作、定价、刊登和发布、店铺优化、推广、接单、收款等;具备发货、出境报检报关、海外仓等跨境物流业务操作能力。第三,能利用互联网各渠道开展营销推广,全网开拓市场;具备开拓新领域、创造新价值的意识、思维和能力,为跨境电商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跨境电商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必是能从事跨境电商运营、网络营销、物流、客户服务等岗位工作的高素质外贸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跨境电商行业给人才的综合能力带来极大的考验,跨境电商专业建设比以往任何专业建设更应有广度和高度。
跨境电商专业课程体系可分为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实践创新课四个模块。公共课除了思政、文体艺等通识课外,应加入创新创业基础理论课,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思维。专业基础课突出英语基础、英语口语、商务英语等语言能力和业务洽谈、贸易实务、单证处理等国际贸易能力的培养。专业技能课程是基于专业基础课程上,对接跨境电商岗位开设的实践课程,主要培养跨境电商平台实操和全网营销能力。另外,增设实践创新课程模块,通过注册、运营亚马逊、速卖通等真实账号,培养跨境电商行业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
专业课程体系体现基础英语到商务英语、商务知识到国际贸易技能、跨境电商单平台到全网能力的衔接,循序渐进,培养学生跨境电商职业综合能力。跨境电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见表2。
表2 跨境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
3.3.1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跨境电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包括商务语言实训室、跨境电商实训室、跨境电商创新创业实训室等。
商务语言实训室和跨境电商实训室承担专业基础课程和技能课程的实践教学,同时为学生技能考证培训、竞赛提供实训平台,分别配有语言类实训系统以及外贸模拟实操软件或跨境电商真实账号,主要由校方负责建设、管理和维护。
跨境电商创新创业实训室是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基地,也是专业产教融合的重要载体,是专业重点打造的实训室。校方提供地点和基础设施,校企共建软件和制度,共创经济及社会效益。首先,合作企业挂牌入驻,在实训室设立办公点,专业安排学生轮岗。师生团队共同运营企业项目,企业导师定期到校指导工作,把实训室建设成为经营实体单位,校企按一定比例分担风险和分配利润。其次,校内、外“双导师”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项目,孵化跨境电商创业项目。最后,对外拓展经营渠道,开展企业员工培训、社会考证培训、企业技术委托横向课题研究等,提升校内实训基地的辐射融通作用。
3.3.2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专业可联系地方大型企业或跨境电商产业园,挂牌成立校外实训基地,依托基地开展“订单式”“学徒制”等模式人才培养,协同育人的同时推动基地建设。
企业的职责主要包括:第一,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课程体系设置,根据行业需求为专业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第二,为学生企业实践、教师挂职锻炼等提供岗位、场所和设备。第三,为“订单培养”等育人模式提供名誉、平台、技术、奖学金等支持。
校方的职责主要包括:第一,负责学生企业实习期间管理工作。第二,送课到企业,为企业员工提供培训。第三,协助企业解决运营技术难题。第四,根据基地需求,优先为基地输送优秀人才。
企业仍然是校外实训基地的主要运营方,校方依托基地开展教学,同时“反哺”基地,为基地发展提供人力智力支持。校企共建校外实训基地,一方面改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另一方面解决企业人才紧缺问题,双方均在合作中受益。
3.4.1 强化课堂实操教学
课堂教学以“重实操、轻理论”为原则,能实战就不模拟,能模拟就不讲理论,借助真实账号或模拟平台,开展实训教学。
第一,尽量依托真实平台实施教学。因其他跨境电商平台账号大部分不能多个电脑同时登录,不适合课堂授课使用,当前能用于课堂教学的平台主要是敦煌。由教师注册敦煌账号,课堂上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选品、上传、运费模板设置、店铺装修、设置营销活动、处理订单、请款等操作,教师控制风险,学生执行任务,学生在熟悉平台规则和所有操作后,自主注册账号,独立运营。
第二,亚马逊等主流平台账号注册难,可购进亚马逊模拟实操软件,开展仿真教学。学生借助软件虚拟市场,实施产品采购、刊登、销售、客服等流程,初步了解主流跨境电商平台运营规则和特点。
第三,积极探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重视课前、课中、课后各环节的学习,学生在课前完成基础理论的学习,课中重点解决实操难点,如价格核算、运费模块设置等,课后学生独立完成整个任务操作,形成项目报告书。该模式使课堂教学更侧重延伸教学时间和空间。
实操或模拟教学,可使学生真正学到跨境电商平台运营技能,以提高教学质量。
3.4.2 引进企业真实项目
跨境电商企业对人力需求量大,促该行业大部分都是小微型企业,负担不起太多雇员。企业拥有平台、产品、客户等资源,校方在人力、技术方面占有优势。企业试图节省运营人力成本,校方希望借平台发挥人力价值,这是企业项目入校的根源动力。可从以下两个层面开展尝试。
第一,项目入校。跨境电商企业将已有的缺乏人力运营的账号送进校园,委托校方管理,学校则专门成立师生团队运营账号。企业派导师定期到校为团队提供培训,指导师生开展工作。师生团队合作完成选品、发布产品、活动策划、客服等所有运营工作。
第二,部门入校。对于重视生产,缺乏销售团队的外贸企业,可直接把外贸部设在校园,师生团队管理公司所有外贸业务。线上,在国外搜索引擎上寻找意向客户信息,并通过邮箱发送业务开发信;在跨境电商平台上发布产品、优化listing、回复询盘。线下,企业将产品送入校园,团队负责拍照、美图、包装、联系物流发货;同时,协助公司翻译产品资料、筹备展会等。
无论是项目入校或者是部门入校,企业均可按产品发布数量或业绩提成方式来支付校方费用。通过项目入校,师生不仅经济上获得收益,并能学习到跨境电商业务工作流程和操作能力,而企业也能节省运营成本,扩大利润空间,双方实现合作共赢。
3.4.3 注重企业实习
企业实习是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通过企业集中培训和分散顶岗实习两种方式组织学生参与企业实习。
企业集中培训:与校企合作企业签订协议,规定培训的内容、方式及流程。利用寒暑假安排学生到企业参与培训。企业就产品特点、生产线、业务流程、跨境电商平台操作等方面给学生系统性授课。课程完毕,让学生对接不同工作岗位,如:注册亚马逊账号、选品、发布、打包发货等,由企业导师负责指导学生工作。培训结束,学生提交实习报告,总结所学行业知识技能。
分散顶岗实习:在学生参与顶岗实习前开展校内岗前跨境电商技能培训,邀请企业导师到校为学生提供培训。企业导师引入企业真实跨境电商账号,在校内实训基地培训学生阿里巴巴、亚马逊、速卖通等平台实操技能,培训结束后,学生参与跨境电商岗位相关职业技能证书的考试。校方调查学生就业城市意向,根据调查结果对学生分组,如深圳就业群、惠州就业群,联系相应地区的跨境电商协会,组织跨境电商人才双选会,为学生推送岗位。实习岗位匹配成功后,学生分散到不同企业参与顶岗实习。
无论是企业集中培训还是分散顶岗实习,都应参照“企业课程前置”理念,把企业培训提前到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完成,一方面节省企业对毕业生的培训成本,另一方面缩短学生的就业适应期,同时提高学生就业专业对口率。
师资是人才培养的保障,复合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离不开见多识广、专业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的教师团队。跨境电商专业应努力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保障专业实践课程教学质量,营造创新创业氛围。第一,输送专业教师参加跨境电商师资培训,让教师了解跨境电商行业发展情况,把握专业发展方向。教师通过学习培训,考取行业相关技能证书,持证上岗。第二,派遣教师到外贸企业参加实践,让教师切实参与岗位工作,提高跨境电商岗位实践能力。职称评审制度规定专业教师评职称需要至少半年以上的企业实践经历,制度有效促使年轻教师利用假期到参加企业挂职锻炼。第三,聘请企业专家为校内兼职老师,担任“创新创业实务”“跨境电商实操”等实践课程教学工作,建立兼职教师人才库。第四,制定教师创新创业激励制度,鼓励教师自主创业。对自主创业或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及项目的老师给予嘉奖,在年末评优和职称评审时计入业绩成果。
在跨境电商成为外贸新增长点的同时,跨境电商人才供需已严重失衡,人才缺口日益扩大,行业急需知识结构完整的实战性人才。教育部增设跨境电商专业,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跨境电商教育也将驶入发展快车道。根据岗位需求,跨境电商专业应培养具有语言、跨境电商平台实操和全网营销能力的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专业课程体系须体现英语语言到商务英语、商务知识到国际贸易技能、跨境电商单平台到全网能力的逐级衔接。跨境电商专业应整合学校内、外部资源,搭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依托基地开展教
育教学模式改革,通过课堂实操教学、企业项目入校、学生企业实习等方式,强化学生跨境电商岗位实践能力。同时,重视师资建设,通过教师培训、企业挂职锻炼等渠道,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总之,跨境电商专业应精准对接产业链,打造产教融合多元育人平台,全方位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外贸复合型人才,服务地方跨境电商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