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视角下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改革探索
——以山西省为例

2020-06-02 09:19马素萍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职业技能证书技能

马素萍

(太原旅游职业学院 旅游管理系,山西 太原 030032)

“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以下简称“1+X”证书)制度的实行是适应国家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促进产教深度融合、推进校政行企协同育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的需要。2019 年4 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四部门共同制定了《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指出,试点先行,稳步推进。试点院校要将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1]。目前,山西省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大多根据旅游企业传统岗位设置课程,其教学内容无法满足学生及社会人员考取旅游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需求。因此,本文从旅游类“1+X”证书标准要求出发,探索山西省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如何通过课程改革实现“1+X”书证衔接融通,进而推动旅游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服务地方旅游经济发展。

1 旅游类“1+X”证书标准解析

旅游类“1+X”证书试点工作的推动,是中国旅游协会切实把握市场需求脉搏,依循职业教育国际惯例,充分发挥自身指导、组织和研究能力,促进校企深度融合,协同培养旅游人才,加快旅游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由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牵头主抓的旅行策划师、景点讲解、民宿管家三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已审议制定,第一批师资培训已完成,正在安排试点院校在校生培训考试取证工作。旅行策划师职业技能证书适用于旅游管理、旅行社经营与管理、导游等专业。景区讲解职业技能证书适用于景区开发与管理、旅游管理、导游等专业。民宿管家职业技能证书适用于酒店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旅游管理等专业。各项证书均分为初级、中级、高级3 个级别,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可以申请参考三项中任意一项或多项中级职业技能证书。依照旅游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标准和考试大纲,不同种类不同级别证书的职业能力要求考核各不同。

旅行策划师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主要围绕旅行社旅游产品策划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进行制定,要求能开发及运营定制旅游产品和自由行产品,建立与维护供应商网络、对旅游产品进行质量管理,能掌握旅游市场分析、产品调研、智能旅行工具运营、产品品牌建设等内容。景点讲解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依据景区(点)导游讲解人员的工作职责制定,要求能进行导游讲解工作、处理接待中发生的一般性事件,能营销景区(点)、进行导游词撰写与创作等内容。民宿管家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以依托民宿管理和服务工作人员岗位技能要求而制定,要求能掌握接待服务、客房服务、餐饮服务、民宿安全管理工作,掌握策划和管理、摄影或修图技能等,能熟练掌握基本外语服务、个性化服务如茶艺服务、应急抢救技能等。每项证书的知识考核要点和技能操作任务融为一体。景区讲解和旅行策划师初、中、高级证书考核要求逐级递增,完整初级模块+独立新模块考核=中级要求,完整中级模块+独立新模块考核=高级要求;而“民宿管家”初、中、高级证书资格要求则螺旋上升,中级资格考核要求=基于初级模块基础上的各项模块拓展内容;高级资格考核要求=基于中级模块基础上的各项模块拓展内容。对照现有旅游类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当前山西省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缺乏丰富性、实践性、实用性、层次性、动态性,在内容、学时、学段、评价等均无法达到无缝对接旅游类“1+X”证书要求,学生难以实现相关职业技能掌握和提升,从而增强相关岗位就业相关行业创业本领。

2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2.1 专业课程模块内容缺失

目前,国家并未正式发布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标准,山西省各高职院校从旅行社、景区、星级酒店等企业传统岗位出发设置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存在大同小异的现象,大致包括“旅行社经营管理”“饭店管理概论”“导游基础知识”“导游业务”“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等常规课程,其中某些教学模块或教学项目任务,虽然有涉及旅行策划师、景区讲解、民宿管家部分理论知识考点和技能操作内容,但并未达到完整匹配、全覆盖考纲要求。

2.2 专业课程学时数开设不足

山西省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传统课程体系因内容缺失、学时数开设不足,无法满足中级民宿管家和旅行策划师要求的50 和72 个标准学时。尤其是中级旅行策划师,申报条件其中一项要求具有1 个月以上企业实践经验。按照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实行的“2+1”或“2.5+0.5”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由学校统一安排,学生在校期间的认知实践和跟岗实践均无法满足其要求。

2.3 岗位技能课程分布零散

依据学生成长规律、专业学习要求制定的传统教学安排,通常是职业知识教学模块课程先于专业岗位技能教学模块课程。先开设知识性理论性课程,然后开设技能性实践性课程。尽管目前旅游类X 证书考试分上、下半年两次,但由于原有课程设置的学时分散性,通过常规教学完成某一个证书全部知识、技能考点掌握及标准学时数或完全具备考证申报条件(如中级景点讲解申报要求是已经考取二级乙等及以上普通话水平测试证书等),需要耗时2~4 个学期。耗时长将削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碎片式的教学不利于学生高效掌握技能。

2.4 专业课程学习效果评价单一

高职院校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效果的评价以学校教师为主,顶岗实习期间以企业评价为主。由于大部分高职旅游职业教育供给偏重知识储备,对学生专业学习效果的评价侧重于学习内容,而对其技能的评价往往被忽视,学生较为关注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书,均以各科课程是否及格、是否取得毕业证和导游员资格证为自身学习目标。

2.5 教师职业能力不强

大部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师仅围绕旅游企业传统岗位(如旅行社接待、销售、导服、计调等,星级饭店前台、客房、餐饮等,景区咨询、客服、讲解、市场营销、策划、行政服务等)开设理论与实训课程,其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固化,本身掌握所属专业领域的知识、能力有限,难以胜任相应职业技能教学指导培训及考核评价工作,与旅游类X 证书要求的复合型技术技能存在较大差距。

2.6 教材开发滞后,缺乏层级性

旅游类初、中、高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分别考核高中文化程度(含在读)、大专文化程度(含在读)、本科文化程度(含在读)学生或从事对应本职工作一定年限的社会人员对职业技能水平掌握的程度。目前针对其考证的培训教材和资料集尚未出版,可读性、可自学性的线上线下教学资源不完善,仅能参考与考证内容相关的教材,但教材中的模块设置与旅游类X 证书考核要点匹配混乱,缺乏针对初、中、高级职业技能要求的层级化学习资源。

3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改革措施

3.1 优化课程模块内容

整合相近课程,使每一模块的素养、知识、能力教学目标精准对接考证要点,使课程理论学习内容和实训技能操作全部覆盖考证要求。如“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中的“旅游产品管理”模块,可增加“定制旅游产品及自由行产品的质量管理”内容,确立按流程进行旅游线路设计质量管理、要素采购质量管理、制作质量管理、能进行旅游线路满意度调查的学习目标。通过无缝对接旅行策划师的考证要点,达到提升学生相应能力的目的。若在专业计划中没有相近课程,授课中无法全渗透、全涵盖考证要点,可以考虑针对相关旅游管理专业或专业群开发增设一门或几门新的专业课程(见表1),可以将新课程设置为专业选修课或公共选修课或职业培训课等,通过宽口径共享型接口课程[2],以满足学生“考一项、考几项”“首选考、再选考”等多样化考证需求,培养复合型高技能人才。

表1 新增课程模块

3.2 增加相应职业岗位技能课程学时

依据《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增加旅游类X证书对应岗位技能的课程总学时,满足学生标准课时数的学习,同时在1~4 学期,联合校外合作企业,充分开发认知实践和跟岗实践项目,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摒弃传统的教师理论讲授、实操演示方式,有针对性地采用岗位技能项目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分工协作模块化教学、真实情景模拟教学、典型工作案例教学等教学方式,根据高职生学情及学习特点,灵活运用探究式、练习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及学时比重,以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助力学生掌握相应职业岗位技能。

3.3 统筹集中岗位技能课程学段

针对同一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申报和备考,课程尽量设置在同一学期或学年完成。如“导游基础知识”“景区导游”“导游词创作讲解”等课程应集中同步安排在一个时间段,使学生能高效地掌握“景区讲解”职业技能;“旅游线路设计实务”“旅行社经营管理”等课程内容需糅合或捆绑。针对在校学生,可实行每日常规教学结束后或晚间或周末集中学习,统筹教育与培训相结合的模式,实行单独编班,严格按照旅游类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学时要求安排培训。若需要为社会成员提供职业培训服务,针对在岗员工,可以实行工学交替,利用旅游淡季送企业员工入校或送教入企等校企协同、内外结合学习模式,根据岗位编班,与企业协商具体学习时间,集中学习,以确保高效掌握职业技能。

3.4 实施以证代考学习效果评价方式

学生完成旅游类职业技能证书相关模块内容及标准学时,符合申报条件时,学校应组织学生报考参加对应层级的旅游类X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并实现以证代考[3],学生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后,可获得相应的学分;书证融通,增加评价主体。除教师之外,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等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可参与对学员学习效果的评价;增加评价内容。学员在考取某一等级某一证书后,即可认定其能力水平的掌握程度;学生的专业学习目标考核应多元化,不再仅仅局限于双证书,目标可以延伸扩大为X 证书的其中一项或多项。

3.5 提升专业教师职业能力

高职院校应积极组织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参加旅游类“1+X”证书相关师资培训项目,主动学习相关政策理论,了解其制度实行的内涵和目的,熟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和考纲,更新扩充自身专业领域的知识和能力[4],并鼓励教师跨领域学习,掌握考证理论和技能操作内容,考取师资培训证,不断提升自身职业教育教学、专业培训和考核评价能力。师资队伍应由双师型专业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导师相结合的专兼职教学创新团队组成[5],基于旅游类“1+X”证书视角下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模块化设计实施、实训实践指导管理、考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培训体系构建等方面深度合作,协同创新,为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提供坚实的师资保障。

3.6 开发建设有针对性的层级化教材

一是根据初、中、高层级化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考核要点,通过团队成员分工合作或校企合作,完成教材结构重组。二是开发校本、培训类活页式教材,注重实用性。在满足本校在读学生教育培训使用的同时,亦可提供作为其他职高、中职在读学生或工龄不同的在职工作人员学习参考教材。三是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共享平台搭建配套的线上资源,及时更新知识树、题库、案例、技能操作视频等,方便学员自学及跟学使用,为提升学员岗位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提供有效的学习辅助依据。

猜你喜欢
职业技能证书技能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试析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及落实方案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