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红
(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麻醉科,河南 南阳 473000)
子宫肌瘤是临床妇科常见良性肿瘤,临床发病率较高,主要表现为腹痛、经量紊乱和经期增多。目前临床采用手术切除子宫肌瘤,但手术创伤、疼痛等可导致强烈的应激反应,使机体代谢紊乱,甚至出现心搏骤停,增加麻醉、手术难度。因此,减轻机体应激反应对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有重要意义[1]。舒芬太尼是高选择性μ受体激动剂的一种,有较高的脂溶性,较短的清除半衰期,较强的镇痛效果[2]。丙泊酚是烷基酚类静脉全麻药之一,临床常用于麻醉维持、麻醉诱导等,起效迅速,持续时间较短,且呃逆、咳嗽等副作用低,是较理想的全身麻醉药物。本研究旨在探讨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麻醉的应用效果。
1.1 一般资料选取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79例子宫肌瘤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年龄28~52岁,平均(40.89±5.01)岁,病程5~22个月,平均(13.05±3.99)个月,体质量44~75 kg,平均(57.83±6.66)kg。观察组40例,年龄29~54岁,平均(41.52±4.89)岁,病程4~23个月,平均(13.43±3.42)个月,体质量42~74 kg,平均(58.24±6.56)kg。两组资料均衡可比(均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入组标准纳入标准:(1)符合子宫肌瘤手术治疗指征;(2)麻醉耐受性良好;(3)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药物过敏;(2)存在手术禁忌;(3)精神类疾病。
1.3 麻醉方法所有患者均于术前6 h禁食禁水,麻醉前肌内注射0.5 mg阿托品和100 mg苯巴比妥钠,1.5 mg·kg-1丙泊酚、0.04 mg·kg-1咪达唑仑及1.75 mg·kg-1琥珀胆碱混合后进行静脉输注。观察组麻醉维持接受0.075 mg·kg-1·min-1舒芬太尼和200 mg·kg-1·min-1丙泊酚静脉麻醉。对照组麻醉维持仅接受0.075 mg·kg-1·min-1舒芬太尼静脉麻醉。所有患者均于手术结束前5 min停止输注,待患者呼吸恢复和意识清醒后拔出气管导管。
1.4 观察指标(1)呼叫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2)手术前和手术后30 min应激指标(去甲肾上腺素、血糖、皮质醇、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变化。
2.1 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观察组拔管、呼叫睁眼、定向力恢复、自主呼吸恢复等用时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苏醒和拔管用时对比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应激指标两组手术前去甲肾上腺素、血糖、皮质醇、血管紧张素Ⅱ指标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后30 min观察组去甲肾上腺素、血糖、皮质醇、血管紧张素Ⅱ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应激指标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手术后30 min比较,bP<0.05。
子宫肌瘤是临床常见妇科疾病,其早期症状不典型,易被患者忽略,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导致病情加剧,出现月经周期紊乱、子宫出血等恶化情况,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目前,临床多采用子宫肌瘤切除手术进行病灶切除,但围手术期间机体易出现显著疼痛感,影响术后恢复。因此,给予有效的麻醉措施是手术成功和改善预后的关键环节[3]。
舒芬太尼是新型阿片类镇痛药物之一,极易穿过患者血脑屏障发挥镇痛作用,能选择性刺激患者脊髓、延脑等区域的μ阿片受体发挥麻醉效果,能有效缩短术后苏醒时间和稳定心血管反应[4]。丙泊酚又名异丙酚,具有抗炎、抗氧化等特性,作为静脉麻醉药,有起效快、镇静深度易控制、停药后能快速清醒等特征,其在产生广泛中枢抑制作用的同时,还能降低脑耗氧量、降低颅内压,具有抗惊厥、抗炎症、抗氧化和支气管舒张等效果[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拔管、呼叫睁眼、定向力、自主呼吸等恢复用时均少于对照组,说明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麻醉能缩短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手术后30 min观察组去甲肾上腺素、血糖、皮质醇、AngⅡ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可见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麻醉能有效减轻应激反应。
综上可知,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麻醉能缩短子宫肌瘤患者术后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减轻应激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