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琴
(大同市第一人民医院,山西 大同 037004)
新生儿出生后会因为呼吸不均匀需要借助呼吸机或者是新生儿在高密度氧气下呼吸过长,也可能是因为早产导致患儿对自主呼吸的能力不强,在儿科临床上这属于一种慢性肺部疾病症,也叫做支气管肺发育不全(BPD)[1]。该疾病因为需要专业的医疗技术,早在以前患有支气管肺发育不全是很难存活的,根据现代化科技时代的发展,各种先进技术的开发和投入使用,新生儿重症下也同样能够抢救存活,但是由于患儿本身属于体重极低新生儿,及时存活后后期还是会出现发病率,不仅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反而病发后会变成更加严重的问题,会引发患儿出现其他病症,如慢性肺疾病,早产新生儿会因支气管肺发育不全,在进食和氧气辅助中会比较困难[2]。现阶段,治疗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全的主要供养方式是通过间断性给予氧气供给,也可以通过静脉滴入注射或者采取一种叫做激素雾化的方式供给氧气给新生儿。新生儿在进食方面上因支气管发育不全,影响到食物的消化,因此,对于治疗新生儿消化系统中,临床研究中主要以多潘立酮、红霉素等能够促进新生儿肠胃蠕动的药物[3]。作为支气管肺发育不全患儿病例中,相关研究并没有分析出治疗后给予的护理效果。所以本次分析患有支气管肺发育不全的新生儿实施体位疗法后给予的护理效果。
我院儿科90例患儿,入院时间在2019年1月~12月,入院后通过确诊所有患儿全部符合支气管肺发育不全要求,90例患儿全部通过体位疗法。患儿的年龄对照组中最大患儿年龄10个月,最小年龄2个月,观察组中患儿最大年龄为9个月,最小年龄为1个月;性别比例分配,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19例,观察组男性25例女性20例。患儿症状表现为呼吸频率不正常,心率异常,吮食不规律。
患儿评判标准:纳入诊断后符合支气管肺发育不全的患儿,纳入家属自愿参与并了解本次研究目的的对象;排除诊断中患有其他疾病的患儿,排除不了解本次研究目的及不愿参与的患儿家属。
全部患儿都施于体位疗法,对照组患儿主要采取常规护理,即遵医嘱用药,促进患儿临床症状恢复。
观察组将个性化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联合应用,常规护理与对照组一样,个性化护理如下。
1.2.1 呼吸道护理
对建立人工气道的危重患儿需进行严格的呼吸道管理措施,需要做好气囊的管理,气囊的压力出现问题会对患儿气道黏膜造成损伤,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为患儿提供科学的气囊气压充气,如可以采用较为专业最小漏气技术充气,每次进行少量充气,待到不能听到气囊漏气为止,并从气囊内缓缓抽出一小部分气体,使气囊能够顺利通气。该种方案不会对患儿造成伤害。同时还要保持患儿气道的通畅,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患儿的呼吸道通畅,每天的湿化液量应保持在250ml以上,从而保证患儿湿润的气道能够保持一定的过滤作用。另外,还要的定期对患儿呼吸道进行检查,保证其畅通,且在经呼吸道护理的中,患儿痰气也会对造成呼吸道堵塞,影响呼吸道通畅。
1.2.2 呼吸管路护理
在呼吸道管的护理工作中需要结合的患儿病情进行必要的护理工作,如患儿病情稳定可以保持正常氧含量,并及时做好对呼吸机本身的检查。确保其能够正常运作,从而获得较为良好的护理效果。并且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需要合理规划更换管路周期,至少应保持在48 h以上,降低因频繁更换管路使感染的风险增加,影响患儿的肺炎护理工作。并且定期对设备管路进行维护,检查其密闭性,是否松动等,使呼吸机能够以健康的状况有效运行,保障患儿的呼吸能够有效进行[4-5]。
1.2.3 体位干预
目前,在新生儿支气管伴肺发育不全治疗时,体位疗法操作形成的不舒服感,可通过具体护理方式,降低对新生儿造成的操作性影响,特别是对气道吸引操作造成的影响更为明显。对于新生儿通过进行下肢屈曲能够接触到腹部能够缓解心率下降、减少哭闹、更有利于睡眠稳定。Durrmeyer X等人[6]通过对比2017年1月~2018年9月185例新生儿鸟巢护理与2005年162例新生儿一般护理的研究分析,得出平均时间分别为13.1d和17.7d。从而反应出“鸟巢”式护理的天数小于一般护理天数。Nimbalkar S M等人[7]结合相关实验进行研究对比,表明“鸟巢”式护理新生儿在上与一般护理相比要小。在对新生儿进行体位疗法治疗时通常会采用变换体位的方式,其目的是为了减少因治疗带给新生儿的影响。
1.2.4 环境护理
医护人员要增多与新生儿亲属实施交谈,彼此进行协作促使护理得以顺畅实施。依据新生儿自身的体质量选取适宜的绒布,把其加热至33℃,制作为舒服、柔和、大小适宜的椭圆状,并保持其内在温度即为30℃。在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全护理干预中,环境的干预能够提高新生儿舒适度,将疼痛感降低。刁淑华[8]选择50例新生儿疼痛患者进行研究,对照组25例实施常规干预,观察组25例实施环境护理干预,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家属满意度为80.00%,观察组家属满意度为96.00%,观察组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研究结果表明,新生儿疼痛护理中环境护理至关重要,同时能够改善家属舒适度。
1.2.5 病情监测理
患儿入院治疗以后,护理人员严密观察患儿的实际情况,记录患儿惊厥的发作次数,发作前是否存在尖叫、多汗等问题,惊厥发作的持续时间等;同时还需要观察患儿是否出现呕吐以及腹泻等症状。检测患儿的呼吸、血压与瞳孔情况,避免患儿出现脑水肿。若患儿出现反复惊厥的情况,则需要立刻告知医师使用脱水机,避免患儿出现脑疝。对患儿体温、脉搏数、呼吸频率、血压产生的变化,间隔30 min进行一次测量。保持患儿血压稳定,切开气管让敷料干燥,污染时要及时更换敷料,将导管留置,观察患儿尿量[9]。
观察患儿的护理恢复状况,院内自制评估量表,内容设置以开始自吮时间、氧暴露时间、体质量增长速率、住院时间、感染率、再住院率等6项内容为主,观察两组患儿的护理疗效情况;观察患儿护理后症状恢复表示的满意度,在量表列出评定的满意分值范围,9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70分-90分为满意,50分-70分间为一般满意,低于50分以下表示不满意,总满意率计算除去不满意比例得出的例数/总数×100%。
本次统计学数据分析中x2和百分比(%)用于计数资料检验,(±s)用于计量资料,t值表示统计学数据检验,P<0.05显示统计学数据有意义,所有数据处理将通过SPSS 22.0软件系统完成。
新生儿患儿在行体位疗法后,施予不同护理照护,结果显示对照组患儿和观察组患儿的开始自吮时间、氧暴露时间、体质量增长速率、住院时间、感染率及再次入院接受治疗与对照组相比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儿护理后的症状表现
对照组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为36例,计算总满意率为80.00%,观察组为44例,计算总满意率为97.78%,p<0.05,如表2。
表2 患儿经护理后恢复状况表示的满意度情况
在临床医学上,支气管肺发育不全属于一种慢性肺炎症,新生儿在早期出生时因产期时间不到便出生的新生儿称之为早产儿,由于新生儿早产氧气的吸附能力不是很强,加上外部气压的影响,新生儿的肺部发育不是很完善,支气管在种种因素影响下,新生儿容易出现肺发育不全。医学在研究慢性肺炎演变中发生,如果早产患儿肺部损伤,后期会很难修复好,一旦长时间的发病或者持续在高压气体的影响下,会对肺部形成炎症称之为慢性肺疾病。在临床上早产新生儿存活的概率越来越高[10]。
现阶段,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全的患儿在临床治疗上存活的比例不断增加,但是新生儿存活后产生的并发率也会随之增大,比如患儿进食问题、呼吸不足问题会变得更难、更棘手。前期在治疗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全基础上,给予患儿的护理要及时精准,需根据患儿的时间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做好相关有关后期可能会出现病发的干预照护,确保患儿心率跳动正常、呼吸均匀、进食顺利,做到尽可能的减少并发症发生。前期护理中患儿实施的体位治疗,需要结合患儿症状做出适当的体位调整,新生儿因支气管肺发育不全,导致消化功能减弱,影响到胃蠕动的运行,护理过程中适当调整患儿的体位为右侧卧位,不仅可以改善患儿的胃动力,还能够减少胃部压力和促进胃蠕动,从而增大胃部空间,有助于胃物质排出[11]。另外,患儿进食时可将患儿床头位置升高15摄氏度左右,形成重心向下的作用,有助于患儿进食时物质向下而不会反流造成呛到患儿,新生儿的护理中要格外注意患儿的心率、呼吸、血压,因为早期新生儿肺部受到压迫不能各项器官功能没有生长成熟,造成心率不调,气血不顺,影响到呼吸,在护理阶段要适当调整患儿为俯卧位状态,确保患儿的氧分血气顺畅,改善患儿因呼吸不足影响的支气管肺发育不全,同时也可以促进患儿肺功能恢复。俯卧位的状态对患儿的肺受心脏部位的压力值也会减小,可以改善血流速度,有利于氧气中血值的饱和度。根据临床新生儿的支气管肺发育不全中体现出的主要问题,根据患儿生长需要适量加奶问题,患儿在长期吸氧下不利于会形成永久的依赖性因此需要间接停氧问题,经实证后两大问题通过调整患儿体位能够有效解决,可将患儿调整为俯卧—右侧卧位交替护理,而且体位护理能够改善患儿呼吸提高氧合度,增加血氧。体位护理对增强胃肠蠕动的神经功能具有调节的作用,可以促进患儿生长发育,减小并发症发生。
总之,儿科中新生儿出现支气管肺发育不全后,通过实施体位治疗给予患儿的照护,要根据新生儿病情具体情况做出针对性的措施,才能过有效改善患儿的症状,确保后期病发次数的减少,以上数据充分证明,个性化护理对患有支气管肺发育不全的新生儿起到的疗效更为显著,价值更大,值得儿科临床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