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排螺旋CT肝脏多期增强扫描对鉴别肝脏肿瘤的意义

2020-06-02 10:29王伟理
关键词:低密度灵敏度螺旋

王伟理

(吉林省吉林市传染病医院,吉林 吉林 132000)

肝脏是人机体中以代谢功能为主的器官,其起到的作用是在去氧化、储存肝糖、分泌性蛋白质的合成等[1]。肝脏是肿瘤的高发部位之一,尤其易发生转移瘤,而血管瘤也较为常见,原发性恶性肿瘤的发生率也在逐年提高。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及更新,对诊断肝脏肿瘤类疾病所采用的检查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由CT平扫到CT增强再到MR等。多排螺旋CT(MSCT)具有高分辨率、扫描快速等优点,本文就2016年7月~2018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患有肝脏肿瘤并确诊肿瘤类型的患者5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研究分析多排螺旋CT肝脏多期增强扫描对鉴别肝脏肿瘤的价值,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2016年7月~2018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患有肝脏肿瘤并确诊肿瘤类型的患者5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其中,男34例,女16例,年龄25~74岁,病程2月~2年。经病理证实:50例患者中,血管瘤15例,转移瘤15例,肝脓肿7例,原发性肝癌9例,局灶性结节样增生(FNH)4例。

1.2 方法

我院CT扫描所用的仪器型号为GE Light Speed4,嘱被检患者在检查前12小时禁饮食,检查前指导患者屏气训练,行CT腹部平扫时,患者需饮用1000ml温水,起到充分充盈胃腔的作用。增强CT扫描所用的增强对比剂为碘海醇注射液,于检查前,经患者的肘静脉通过高压注射器进行注射,嘱患者屏气,完成增强扫描,扫描分为三期,其中,动脉期的扫描时间取25-28s,门脉期取65-70s,延迟期取5-7min。所有图像经由经验丰富的影像诊断医师进行诊断,根据病灶的密度特点及强化方式特点,统计相应数据并进行检出率及诊断灵敏度的计算。检出率=(高密度例数/总例数+低密度例数/总例数)×100%。诊断灵敏度=增强CT的诊断符合例数/病理确诊数×100%。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系统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按照百分率(%)的形式表示,采用x2检验,若P<0.05,则表示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病灶的检出率比较

CT平扫共检出病灶41例,平扫上表现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低密度灶,未检出病灶在平扫上呈等密度或稍低密度,不易检出,检出率为82.0%(41/50);而增强CT所检出的病灶数为50例,检出率为100%,病灶强化方式不同,部分呈“快进快出”,部分呈延迟强化特点等。

2.2 对比CT增强的病灶诊断结果灵敏度

增强CT扫描诊断血管瘤的灵敏度为86.7%(13/15),肝转移瘤的灵敏度为93.3%(14/15),原发性肝癌的灵敏度为88.9%(8/9),肝脓肿的诊断灵敏度为71.4%(5/7),肝内FNH的诊断灵敏度为75.0%(3/4)。具体可见表1。

表1 增强CT扫描对病灶的诊断灵敏度比较

3 讨 论

肝脏是人机体内重要的器质性器官,其作用为去氧化、储存肝糖、分泌性蛋白质的合成等,其又是肿瘤的高发器官,通过影像学检查,根据病灶的密度与正常肝实质的密度差异对病灶做出基本的诊断判断,病灶表现的密度不同的原因在肝细胞及肝细胞间质成分发生改变[2]。但是,如果病灶表现为等密度或是稍低密度时,在CT平扫上不易被发觉,需要进一步行增强CT。肿瘤组织的血供与正常的肝实质血供存在差异,正常肝实质的血供主要来源为门静脉,少数来源于动脉,强化三期扫描中正常的肝实质在动脉期不会表现为明显的强化[3]。肝血管瘤是常见的肝脏的良性肿瘤,其强化特点为早进晚出或是晚进晚出,延迟期病灶表现为等密度。肝转移瘤的特征性强化表现为牛眼征,原发性肝癌的强化表现特点为快进快出,渐进性强化,多可见假包膜等。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以及高灵敏度,利于帮助临床对肝肿瘤的诊断。

总之,多排螺旋CT的多期增强扫描有利于鉴别肝脏肿瘤,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为临床确诊及确定诊疗计划提供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低密度灵敏度螺旋
低密度隔热炭/炭复合材料高效制备及性能研究
多层螺旋CT诊断急腹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基于机电回路相关比灵敏度的机电振荡模式抑制方法
新型低密度Nb-Ti合金组织及性能研究
16排螺旋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Beta-blocker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低密度超音速减速器
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多参数灵敏度分析
低密度脂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