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协同理论是一种科学的系统理论。在协同理论视角下,各系统间既是独立存在又是密切关联的,如同人体的各个器官一样。而声乐演唱则需要心理系统与生理系统的相互协同合作才能完成,这一点恰好与协同理论不谋而合。
【关键词】协同理论;视角;声乐演唱;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8-0169-02
【本文著录格式】何辉.协同理论视角下的声乐演唱教学实践研究[J].北方音乐,2020,04(08):169-170.
声乐演唱教学中的协同理论,是将协同论和系统论作为教学手段的理论基础,系统地将教学效果分为“教”与“学”两个板块,而后依据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再细分出心理系统与生理系统,这些都是协同理论视角下影响声乐演唱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
一、协同理论视角下的声乐演唱教学理论基础
协同理论指的是在大的前提下相互独立且有着密切关联的系统,在发生相互联系后,会产生一种“协同效应”,进而提高整体系统的运转效率,并产生高于实际整体的理想效果。协同理论视角下的声乐演唱教学,从宏观角度来讲是教与学的配合,从细微角度来讲这是心理系统与生理系统的配合。在实际的声乐理论教学中,协同理论基础主要分为协同论、系统论以及心理学、生理学几个部分。其中,协同论强调的是系统与系统间的合作关系,即关联部分间的功能要大于不关联的整体;而系统论强调的是事物的系统与系统间的相互独立,在不关联时各系统可以独立进行运用;心理学和生理学强调的是人体器官与感情在声乐表演中的反应和应用。
二、协同理论在声乐演唱教的可行性
(一)系统性
教师对声乐演唱的唱歌理念、唱歌方法、教学水平及教学理论修养等都会影响到教学效果;同样的,作为知识接受者的学生,其身体素质情况、接受能力、智力状况及情绪状态等也会影响学习效果。由此可以看出,聲乐演唱的教学系统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师生在相互独立存在的同时也会影响到对方,这与协同理论的协同性不谋而合。
(二)协同性
声乐演唱教学是由教师和学生通过协同合作而完成的,教师不只是负责传授知识和技巧,学生也不只是负责学习,二者相互间需要就学习状况进行沟通。而学生要及时地向教师反馈学习进度,就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与教师进行分析,共同对接下来的教学方案和学习方法进行讨论,以此来提高声乐演唱教学的课堂效果,这个过程完美地展示了协同理论的协同性。
(三)心理与生理
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学生和教师的心理与生理是在不断起伏的,这种感官与情感上的变化,一旦被带入到声乐演唱教学中,就会对学生的思维产生负面影响。同样的,身体上的问题也会影响到教学质量,这就需要学生与教师保持健康的身体与良好的心理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到声乐演唱教学中,只有这样才能教有所得、学有所获。
三、协同理论视角下的声乐演唱教学策略
(一)心理系统的协同
演唱活动的表演效果和展现效果受心理因素的支配,若要达到预期的演唱效果,必须协调好心理因素。简单来说,歌唱活动就是心理作用的结果。在心理学中,歌唱是一种高级神经行为,受个体心理的影响较大,其中个体心理学主要指的是个性心理、心理过程及心理状态。在协同理论角度下,个体心理又可以分为三个相互关联的子系统,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协作,共同形成了我们常说的演唱心理状态。在实际的声乐演唱教学策略中,教师必须注重学生的心理状况并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梳理不良心理情绪,消除不良心理因素带来的声乐演唱影响,才能有效提高声乐教学效率。
其次,笔者在前面所提到的演唱心理状态还与兴趣有关。人只有首先对某种事物有了兴趣,才会去主动接触并进行进一步的了解与学习,声乐演唱也是一样。只有不断提升学生学习声乐唱歌的兴趣,才能让学生从内心深处热爱声乐演唱、欣赏声乐声乐演唱,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去主动学习声乐演唱,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声乐演唱的技巧和理论知识,同时在日常的训练中学会运用声乐演唱技巧来完成练习。
最后,教师在对学生的声乐演唱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应让学生多接触各种不同类型的声乐歌曲,丰富声乐演唱内容,教导学生去辨别声乐演唱的优劣,充分挖掘学生对各类声乐演唱作品的审美,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演唱的声乐歌唱类型,树立自信心,协同心理系统,培养良好的演唱心理状态,让学生可以在声乐演唱教学中更好地对自我进行认知,增加学习兴趣。
(二)生理系统的协同
声乐演唱是生理系统协同合作的一种生理表现,其包括呼吸器官、共鸣器官、发生器官和语言器官等多种人体器官,这些器官在大脑的指挥下,有条不紊地进行协同合作,共同完成声乐演唱行为。从物理层面来讲,声乐演唱是人体各种生理器官在大脑精准支配下完成的协同合作。而人与人之间又存在差异,不同的人对不同事物的看法和表现是不同的,教师应以此为教学的基础理论知识,重点培养学生的声乐演唱能力,重视学生个性化的自我发展,对学生的长处加以正确引导,用以弥补不足、扬长避短,帮助学生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声乐演唱方式。
基于此,教师要对每个学生的声音条件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如有的同学天生音域宽广适合唱高音,有的学生声音清亮有力适合唱花腔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去主动发现,并依据学生的不同生理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另外,教师要对学生的发音声部进行辨析,一旦发现学生在发声上存在问题或有不当用法,必须立刻对学生进行纠正,避免因发声问题而造成嗓子或身体其他部位的伤害,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管乐演唱水平。
(三)教与学系统的协同
教与学是声乐演唱表演中非常重要的两个系统,前者包含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等教学手段,后者则包含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兴趣等,只有协同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才能有效地提高声乐演唱教学的教学效果。在实际的声乐演唱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所学的教材内容加上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教育始终是“以人为本”,再好的教学方法如果不适合学生,也是白费力气。教师要平衡好教与学的关系,以声乐教学为载体,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巧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声乐演唱理论知识的同时熟练掌握声乐演唱的技巧,做到教与学的完美结合,才能为社会培育出更多的声乐演唱人才。
四、结语
总之,协同理论是科学的、合理的,也是切实可行的。教师应在声乐演唱教学中将理论基础与演奏技巧进行完美融合,明确协同理论在声乐演唱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进而使声乐演唱教学内容变得更为丰富,优化声乐演唱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范勇冠.声乐教学中协同理论探究[J].戏剧之家, 2015(21).
[2]支慧.基于协同理论下的声乐演唱教学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7).
[3]郝爱珍.声乐演唱中“协同效应”初探[J].品牌(下半月),2014(11).
[4]杨玲,岳圣东.声乐教学中的协同理论研究[J].大众文艺,2014(5).
[5]刘媛媛.协同理论在声乐演唱教学中的运用[J].高考(综合版),2014(1).
作者简介:何辉(1986—),男,汉族,江西赣州人,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18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音乐与舞蹈学专业,研究方向:声乐演唱与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