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燕玲
摘 要:小学数学学科作为小学阶段教学的重点内容,关系着学生逻辑思维和抽象性思维等关键能力的发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结合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从教学设计上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性思维能力,而小学阶段的教学又往往围绕着问题展开,因此要达到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教师就必须通过有效的问题情境创设来提高学生的能力。本文将通过分析问题情境教学内在含义和理论基础,结合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相应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教学理论;教学策略
一、 问题情境教学的内在含义和理论基础
情境教学的内涵是,教师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将教学内容以富有情感色彩的问题情境展现出来,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并激发学生自主思考的热情。
从理论基础来看,情境教学的理论支撑主要是直观性教学原理、寓教于乐的教学原理、思维相似性原理和情知对称原理。
一些心理学研究表明:“新颖的、活动的、直观形象的刺激物,最容易引起人大脑皮层有关部位的兴奋,形成优势的兴奋灶。”问题导向的情境教学能够通过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营造一个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情境,最大限度地刺激学生包括视、听在内的多种感官,使原本陌生、抽象的教学问题转换成学生熟悉、具象、可理解的问题。
除此之外,问题情境创设教学还运用了寓教于乐的教学原理。由于个体情感具有两极性,因此人总是更加热衷于追求令人喜爱的事物而刻意回避那些令人感到厌恶的事物。问题导向的情境教学能够依托多种教学设备和学生感兴趣的事物,积极调动学生健康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以学为乐。
而思维相似性原理则是问题情境教学能够展开的最基本原理。情境教学向学生展示的是一个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具有鲜明特色的情境。这种具体的形象可以使得学生大脑中的知识单元增加,帮助学生从具象的感知逐步过渡到抽象的理解。一般情况下,教师创设的具象情境和抽象的教学目标具有相似性。通过对具象情境的认知可以加深学生对抽象理论的了解。
最后,情境教学法还运用了知情对称理论。人的认知过程既包含智力因素,也包含非智力因素。小學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发展还不够健全。对于数学这种抽象性较强的学科,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通过情境教学法可以使得小学数学的教学更加符合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同时,情境的创设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的高度统一。
二、 当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存在的不足
(一)情境创设与学生生活结合不紧密
部分教师在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时不能把教学目标和教育目标有效结合起来,而是仅从数学教学的具体问题与方法上下功夫。但从核心素养的培育上来看,小学数学的教学既要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使学生获得具体的知识和科学性思维能力,还要注重对学生综合性能力的培养。同时,小学阶段的学生受制于认知发展能力,对于一些数学问题的理解必须依赖于具象化的事物。而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感兴趣的事物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本内容。部分教师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中过于注重对于问题把握,从而忽视了教学与学生生活、学生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
(二)教师问题引导过于模式化
除了问题情境创设与学生生活联系不紧密的问题,问题情境创设中还存在教师问题引导过于模式化的弊端。问题情境的创设的目的是为了贴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以更好地实现教学任务。但是部分教师过于注重教学任务的完成度,进而导致在问题情境创设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引导过于模式化的弊端。
部分教师急于完成固定的教学任务,在情境创设中容易忽视学生的理解水平,主要依照原有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以《体积和面积》的学习为例,教师要通过生活化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理解体积和面积的不同之处。一些教师会通过在两杯水中放入沙子和石头,使学生观察水位的变化,引导学生理解体积是物体所占据的空间这一概念。而当教师同时比对两杯水为什么是一样时,学生则会回答水平面的面积相同。但是我们从上述案例中可以发现,在学生思考面积和体积的概念时,往往是随着教师的思路亦步亦趋的,并没有出现具有创造性的想法。这种完全依照教师教学思路展开的情境教学,会导致教学问题的引导过于模式化,与问题情境创设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初衷相背离。
(三)情境创设缺乏学科融合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过程中,教师往往还会出现学科融合能力不强的问题。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一门学科、一种教学模式就能够完成的,而是需要全方位的训练。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扎实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对其他的学科也有所了解,把自己培养“T”字型人才——在专业上精通,同时触类旁通。但是,在具体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拥有复合型知识体系的教师数量较少,拥有学科融合思维并积极实践的教师则更少。
(四)学生在问题情境创设中参与度较低
除了上述问题之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往往还存在学生参与度较低的情况。以圆的认识为例,教师应当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圆和圆轴到圆心的距离处处相等这一性质。在一般的情境创设下,教师可以使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圆,并通过这些例子的分析使学生大致了解圆轴到圆心的距离处处相等这一概念。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往往只能使得部分学生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那些具有更强表达欲望的学生相对而言更能引起老师的关注。在课堂互动机会有限的情况下,一些学生就很难参与到课堂中来。
(五)问题情境创设中问题分层机制缺失
最后,小学数学教学问题情境创设的不足还包括问题分层机制的缺失和教师问题分层能力的欠缺。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中只注重问题的创设和问题的提出,但是忽略了对问题进行坡度分级。即使是处在同一年龄段的儿童认知水平也会有所不同。教师不对问题进行分层,只是一股脑地将问题抛给学生忽略了班级中基础薄弱学生的学习需求。从另一方面上来说,长期的问题不分层会使基础薄弱的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违背了有效问题情境创设寓教于乐的初衷。
三、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针对上述小学数学教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存在的不足,笔者结合了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理论基础和原则,提出了以下措施来优化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
(一)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从传统的观点来看,教师和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处于中心地位。但是随着教育理念的进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占据主体地位在教育从业者中已经达成了共识。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问题情境的创设要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上述的教学案例和常见的问题分析中,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经常性地处于从属地位。学生在问题引导的情境创设中被动地跟随老师原有教学设计展开教学,缺乏发挥自身想象力的空间与平台。同时,课上提问的教学方法极大制约着每一个儿童参与到教学的机会。因此,要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改善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弊端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情境问题的提出与回答不能仅局限于课堂。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课前预习的方式使学生提前思考课堂情境创设的问题,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问题的思考与回答中来。在课堂上,教师也不应当把问题的探讨与回答囿于个别学生。而是要通过引入民主讨论小组的形式,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最后再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使学生自主判定优秀回答,在班级内部分享。这种从家庭到小组再到班级的问题探究模式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加入问题的思考之中,并且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其次,教师还要注重对于学生的问题与答案的态度。数学问题有正确答案,但是生活更需要學生的想象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要特别注意那些有开放性答案的问题,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对于那些有创意但是不符合教学要求的答案,教师要用包容的态度去引导学生,尽量避免彻底否定学生的回答。
(二)依据核心素养培育目标开展有效问题情境创设
除了发挥儿童的主观能动性参与问题探究之外,小学数学教师还要注意在有效问题情境创设中全面培养儿童的各项能力。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依据2014年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学校教育要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问题创设要避免“就事论事”,而是要从多学科融合的角度全面培养学生能力。
要实现这一目标,小学数学教师就应当通过不断地拓展和深入学习把自身打造成一个“百科全书”式的教师。在专业课程上,小学数学教师要深入挖掘,不断学习。对于关系紧密的学科和知识,教师要注重拓展阅读,并把这些知识打造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在此基础上,小学数学教师要从数学教学出发,全方位培育儿童的能力。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并不是孤立的、脱离生活实际的。恰恰相反,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是儿童在生活中常见的、密切关注的。因此,数学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常见的数学现象,并通过多种实践性活动和课程鼓励学生参与到社会生活当中去。
(三)构建有效的问题分层机制
要实现有效的问题情境创设,小学数学教师就必须注重对问题分层能力的培养和机制的构建。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并依据他们的能力和教学要求个性化定制相应的问题,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够无障碍地参与到课堂中去。
随着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教师必须提高注重问题情境创设的质量。从教学目标、学生参与、教师水平以及教学策略等方面的综合考量,可以有效提高问题情境创设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李金池.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J].中华少年,2017(19):162-163.
[2]潘红光.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J].祖国,2018(14):247.
[3]赵晨淼.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11):95-96.
[4]邵德军.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J].求知导刊,2019(38):80-81.
[5]吴秀梅.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J].小学时代,2019(19):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