撼山易,撼动大气环流难

2020-06-01 08:06桑红亮
知识窗 2020年5期
关键词:喜马拉雅山口子西北地区

桑红亮

我国有很多风调雨顺,要风有风、要雨得雨的地方,比如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从太平洋吹来的温暖湿润的气流带来丰沛的降水,造就了著名的“鱼米之乡”。但是,也有不少干旱少雨寒冷的地区,最典型的就是我国西北地区,由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阻挡,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难以到达。那么,我们能否给青藏高原开个口子,让暖湿气流进来,从而让西北地区变成美丽的“鱼米之乡”呢?

对于这个美好的设想,各界人士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比如中国科学探险队在高登义等科学家率领下考察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甚至科学泰斗钱学森和钱伟长都大胆建议:“可否扩大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通道,增加向青藏高原腹地的水汽输送量,以缓解我国西北干旱状况?”但是,这个设想究竟是否可行呢?

我国西北地区和印度洋的中间就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而青藏高原南部就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那么,到底我们能不能给喜马拉雅山开个口子呢?我们需要先了解下喜马拉雅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平均海拔高达6000米,东西绵延2450千米,南北宽200千米至350千米,其中包括40座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10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以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这就形成了一道极难逾越的天然屏障。另外,喜马拉雅山的南北两侧气候差异巨大,喜马拉雅山南麓有世界最强的降雨中心,年均降水量超过11000毫米,喜马拉雅山北麓是我国西北地区,年均降水量只有200毫米至500毫米,部分地区降水甚至仅有50毫米。可见,高大寬阔的喜马拉雅山脉对周边气候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那么,给喜马拉雅山脉开个口子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呢?我们再来考察喜马拉雅山山体中已经存在的一些深邃的峡谷。这些峡谷是喜马拉雅山脉上真实存在的一个个“大口子”,考察这些天然口子的气候,可以评估“开口子”对气候的影响。

以最大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为例。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全长504.6千米,最深处6009米,平均深度2268米。它劈开了喜马拉雅山,使得来自印度洋的水汽可以源源不断地向北输送,使青藏高原东南部成为一片绿色世界。但水汽在河谷中遭遇升高地形阻挡,反复抬升形成区域性降水,逐渐变干,并失去前进的动能。

高登义的研究也表明,即使把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扩大到100千米宽,并把从大峡谷口到我国三江源地区改变地形为斜坡,选取历史上最强盛的西南季风年,水汽在沿途也会凝结降落,难以继续北上,无法缓解我国西北的干旱状况。从气象条件和地形条件来看,通过河谷来输送水汽的设想不符合实际。

简单来说,地势每上升1000米,温度会降低6℃,暖湿气流在向北的爬坡过程中就会形成迎风坡降雨。所以,印度洋的暖湿气流要越过青藏高原影响西北干旱区,几乎没有可能,温暖气温即使到达了西北,在翻越重重山脉中也会被彻底“脱水”变干。

所以,撼山易,撼动大气环流难。

所以,理想很丰满,现实很科学。

人们总想心想事成,可是在大自然面前,很多时候却必须是“水到渠成”。因此,人们目前所能做的是认识自然,遵循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好好地珍惜自然!

猜你喜欢
喜马拉雅山口子西北地区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西北地区投资环境评价分析
一块钱
陈维山
寒露
笑话
喜马拉雅山如何抬升起来?
西北地区商业模式设计与实施探索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提升西北地区中小企业吸纳就业能力研究
攀比
搜集狂与预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