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瑞环 沈嘉祺
【摘要】SOLO分类法是一种以等级描述为其特征的质性评价方法,它使得教育评价得以深入到质的层面.由于SOLO分类法的理论体系和实践基础都比较完善,所以它在国外受到广泛应用.SOLO分类法在小学数学教学评价中的应用包括以下三个方面:SOLO分类法为小学数学教师设计教学活动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SOLO分类法为评价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SOLO分类法为小学数学开放性试题的评分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SOLO分类法;小学数学;评价
“SOLO”原意为:可观察到的学习结果的结构,是“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的简称.1982年,John Biggs在其《学习质量的评价—— SOLO分类法》一书中首次提出SOLO分类法这一概念,SOLO分类法是对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的继承和发展,其基本特征:以不同的等级来界定学生不同学习水平之间质的差异.本文借助于SOLO分类法的相关原理,研究其在小学数学教学评价中的应用.
一、SOLO分类法的概述
(一)SOLO分类法的内涵
Biggs认为针对具体的学习任务时,教师不妨以学生在特定任务上的表现为依据,以此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进行评测,这种判断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思维所处层次的评价方法就被称为SOLO分类法.Biggs认为学生的思维水平由低到高可以分成五个层级,而这五个层级依次为:[1]
1.前结构水平(Pre-structural level):学生不理解学习的内容,以不慎重的态度来应付当前的任务,或被无用的信息困扰,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2.单一结构水平(Uni-structural level):学生能够注意到题干中的相关信息,并且学生可以利用这些相关信息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
3.多元结构水平(Multi-structural level):学生能够找到关于问题更多的、更准确的信息,但此时学生只能进行简单罗列,不能进行有机整合.
4.关联水平(Relational level):学生懂得整合相关部分的内容,从而使其化为一个有机整体,此时学生可以解决较为复杂的具体问题.[2]
5.拓展抽象水平(Extended abstract level):学生通过归纳问题来获得更多的抽象知识,这是一种更高水平的学习能力,处于这一水平的学生有钻研的精神,并拥有更强的创造意识.
(二)例析SOLO分类法在小学数学教学评价中的应用
SOLO分类法意在界定学生的思维水平层次,教师可以依据上述标准,根据小学生在回答具体数学问题时的表现,判断其思维层次,进而了解学生的学情.以下将通过具体的例子来阐述SOLO分类法在小学数学教学评价中的应用.
例如,一张长方形桌可以坐6个人,两张长方形桌可以坐10个人……,如下图所示. 代表人的位置.请回答以下问题:
1.三张长方形桌可以坐几个人?
2.五张长方形桌比三张长方形桌能够多坐几个人?
3.要坐30个人需要几张桌子?
4.n张桌子可以坐几个人?
该题的设计目的:让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以此体现字母的一般性,同时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学生通过探索能够学会表达规律,并且关注学生数学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学生针对这一问题会有不同的回答,教师运用提问、访谈等形式结合SOLO分类法,根据学生的回答,将学生的思维层次划分等级.
1.前结构水平:处于这一水平的学生没有意识到该题的设计意图,无法根据已知信息找出相应的规律,没有进入解题的状态,只得到一堆无用的信息.
2.单一结构水平:三张长方形桌可以坐几个人?
单一结构只需运用一种策略,画出三张长方形桌,按以上方式坐人,数出有几个人即可.此时,处于这一水平的学生可以根据题干给出的信息,按照就座规律,数出三张长方形桌可以坐的人数.
3.多元结构水平:五张长方形桌比三张长方形桌能够多坐几个人?
此时,处于这一水平的学生对问题有基本的理解,但没有理解问题的结构.学生可以依据就座规律,画出五张长方形桌、三张长方形桌分別对应的就座人数.对应到此结构水平,学生需要做三件事:数出五张长方形桌可以坐的人数;数出三张长方形桌可以坐的人数;求出两者的差.
4.关联水平:要坐30个人需要几张桌子?
要解决这个问题,学生需要对问题有更高水平的理解,要找出桌子张数和人数之间的联系和规律,并拥有一定的数学交流与表达能力.处于这一水平的学生可以利用题干信息明晰:一张桌子可以坐6个人,那么每多增加一张桌子,便会增加4个人,但坐在左右两边的两个人位置是不变的,于是运算方式为(30-2)÷4=7.
5.拓展抽象水平:n张桌子可以坐几个人?
此时,学生利用具体的数字难以解决问题,学生要懂得抽象的逻辑归纳,这时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处于这一水平的学生懂得利用字母来表示数,并且自己有一定的符号意识.学生可以理解:一张桌子可以坐6个人,那么每多加一张桌子,便会多增加4个人,而桌子左右两边的两个人位置是不变的.那么n张桌子可以坐4n+2个人.
由此可见,SOLO分类法在本质上具有层次性.SOLO分类法能够清晰地反映学生思维达到的层次,进而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反馈信息.
三、SOLO分类法在小学数学教学评价中的应用
由于SOLO分类法可以清晰展示学生的思维水平,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评价中,SOLO分类法会得到更好的应用.
(一)SOLO分类法为小学数学教师设计教学活动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应当明确学生的学习需要.那么,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当明晰小学生数学学习现状与教师期望学习者达到的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通过SOLO分类法在小学数学教学评价中的运用,教师不仅仅可以单纯地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包括课堂反应、作业反馈和考试情况),而且教师通过SOLO分类法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思维状况,教师依据这些信息,可以明晰学生的错误出现在什么地方,学生理解了哪些知识,理解到何种程度,进而能够判断学生的思维水平处在哪个层次.这样教师便可以详细区分学生学得有“多好”,而不是学了有“多少”.SOLO分类法可以较清晰地反馈给教师,学生知道了什么,理解了哪些,可以做到何种程度,能比较清楚地显示学生对某个具体问题的认知水平,进而为教师提供大量的有用信息.利用这些信息,教师可以更加明确学生思维发展方面的学习需要,进而为教师设计教学活动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SOLO分类法为评价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
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可以从质和量两个方面来进行评价,教师对量的评价相对较为容易,比如,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答对几道题等等来做出评价.而对质的评价,操作会比较困难.SOLO分类法则通过一种依次递增的结构来测量小学生数学的学习质量,它不单是通过测试题目对学生进行分类,而且可以把不同的学生指向不同水平的再认知.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SOLO分类法的原理,对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的洞察力、理解力与创造力等方面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小学数学教师诊断自己教学过程中的问题,用于形成性评价;而且小学数学教师也可以对上述五种水平进行赋值,用于终结性评价,SOLO分类法在评价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方面很有优势.
(三)SOLO分类法为小学数学开放性试题的评分提供理论依据
开放性试题在新课程学生评价的理论研究与评价实践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探究性、生成性是开放性试题的基本特征.而开放性试题在运用上有一定的限制,其原因在于对开放性试题进行评分时,教师一般以“给分点”的方式进行评价,而以这样的方式进行评价,小学数学教师便无法区分各种答案的思维层次.而且由于学生的答案各不相同,教师在评分时会受到自身主观因素的影响,给学生打分的差异会比较大,所以使得教师对开放性试题的评分信度很低.而SOLO分类法则可以帮助小学数学教师界定学生的思维层次,给出一个相对公正、适宜的评价.在小学数学教学评价中,尤其是在对奥数的评价中,教师可以利用SOLO分类法对学生的思维水平做出评价.如,前结构水平记为E,单一结构水平记为D,多元结构水平记为C,关联结构水平记为B;拓展抽象水平记为A,然后教师可以给各个等级赋予一定的分值.此外,如果考试需要一定的区分度,小学数学教师也可以在这五个等级之间设置过渡的等级,将其表示为A,A+,B,B+,C,C+,….
四、对SOLO分类法的评价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评价中,应用SOLO分类法能够对学生的思维反应水平进行精准量化,及时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这样使得评价可以深入到质的层面.同时教师利用这些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设计和学生都可以获得不同程度的有效指导.而在SOLO分类法理论指导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可以让更多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不只停留在“模仿”“套用”的层次,教师更多考虑的是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进而实现学生数学学习从“量”到“质”的本质飞跃.
然而SOLO分类法同其他评价理论一样,也有自己的不足:呈现学习结果时存在模糊性,五种思维水平难以界定;区分度不如百分制,选拔性考试不太适用;使用范围受限,需要有恰当的SOLO试题.鉴于上述原因,教师应根据SOLO分类法的特点,明晰其优、缺点,进而可以将其恰当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评价中.具体到小学数学教学评价中,教师可以在使用SOLO分类法前,首先要研究教学中具体任务的特点,确定教学过程中知识点的关键评价要素,然后再按照SOLO分类法的结构层次形成评价标准;对应到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SOLO分类法,对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进而使得教学方案更有针对性.SOLO分类法作为一种可以量化的质性评价方法,其独特的价值值得学者去探究.
【参考文献】
[1]黄爱民.国内SOLO分类评价理论在中学化学应用研究的综述[J].化学教学,2013(1):6-8.
[2]高凌飚,吴维宁.开放性试题如何评分?——介绍两种质性评分方法[J].学科教育,2004(8):1-6.
[3]王敏.SOLO分类评价理论在化学试题设计中的应用[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9(6):15-16.
[4]黄牧航.SOLO分类评价理论与高中历史试题的命制[J].教育科学研究,2005(11):20-22.
[5]吴有昌,高凌飚.SOLO分类法在教学评价中的应用[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95-99.
[6]蔡永红.SOLO分类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J].教师教育研究,2006(1):34-40.
[7]王传兵.SOLO分类评价理论及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数学教学,2007(4):9-12.
[8]刘京莉.以SOLO分类为基础的学生学习质量评价初探[J].教育学报,2005(4):41-45.
[9]李俊.中小學概率的教与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10]Biggs J.B.,Collis.Evaluating the Quality of Learning The SOLO Taxonomy[M].New York:Academic Press,1982.
[11]比格斯,科利斯.学习质量评价:SOLO分类理论(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M].高凌飚,张洪岩,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