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视角下的研究院课程建设思考

2020-06-01 08:02刘健
华人时刊·校长 2020年5期
关键词:苏绣刺绣研究院

课程的缘起

镇湖实验小学始建于 1914年,位于中国刺绣艺术之乡——镇湖,即“苏绣”特色小镇。苏绣是中华民族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镇湖是苏绣的发祥地,有“刺绣艺术之乡”的美誉。为使苏绣文化发扬光大,我校挖掘地域优势,编制校本教材,开设校本课程,成立“苏绣文化少儿研究院”,进行苏绣文化教育。

课程的性质与目标

课程通常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四个要素,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我们将坚持“立德树人”,实现“三全育人”為课程建设的出发点,确定了研究院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

课程性质:研究院课程是一门研究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综合活动课程,具有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和生成性的特征。

课程目标:在研究院实境的浸润中学习苏绣文化

“苏绣文化少儿研究院”内容的呈现原则是“童眼看苏绣”。苏绣文化少儿研究院让学生在自主参与的实践与体验中,放眼学习苏绣的历史、发展,了解苏绣的现状,浸润于苏绣文化少儿研究院创设的文化实境中,有效地培养了小学生对于苏绣文化的参与感。

发展了孩子对苏绣文化“基于理解的热爱”

研究院的内容较多,平面的图文资料包含了苏绣的历史、发展、著名的工艺大师介绍等,“绣街”“绣馆”“绣坊”“绣礼”“绣影”和“绣誉”等的介绍则全方位地展现了镇湖的绣品街、中国刺绣艺术馆、苏绣工作坊、作为苏绣的国礼、以苏绣为题材的电影和苏绣获得的各种国际、国内荣誉。实物的展示有大师的苏绣作品以及学校苏绣社团学生的作品。这些文化元素的呈现让孩子们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苏绣,同时发展了孩子们对苏绣文化“基于理解的热爱”。

为提升孩子的核心素养增加可能性

综合性学习活动是研究院课程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沟通理论与实践、课本与生活、阅读与写作以及不同学科、不同交流方式的桥梁,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素养及沟通、表达等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院的资料呈现有平面有实物,也有制作苏绣的绷架等物件,多场景的展示提供了学习苏绣文化丰富的内容。学生可以在研究院里自主地研学,也可以通过研究院呈现的“绣坊”等线索开展“寻访研学”活动,为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创设了多种途径和渠道。

研究院课程的主要内容、分类

苏绣文化少儿研究院通过孩子们与“苏苏”“秀秀”两位卡通小朋友的交流对话,用儿童的眼光学习苏绣、了解苏绣文化。研究院课程主要为以下三个板块:

研究院图文实境课程:苏绣主题学习

通过馆内藏品和图文资料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苏绣的起源、种类、发展阶段,了解苏绣历史的名人和他们对苏绣做出的贡献,体会苏绣文化“精、细、雅、洁”特点的形成。

研究院学科融合课程:苏绣技艺实践

从三年级起,学校在劳技课和社团活动中,加入校本的苏绣课程,通过学习苏绣的简单针法,掌握苏绣技艺,学会制作简单的苏绣作品。在学校菁英社团的活动中,更能发展学生苏绣特长,让孩子们在传承苏绣技艺的同时,获得更多成功的体验。

研究院社会实践课程:苏绣文化寻访

这是由苏绣文化少儿研究院引申出的“研究院 +”课程。同学们走出校园,通过一系列红领巾寻访活动,实地考察“绣街”“绣坊”“绣馆”,并与工艺大师面对面交流,进一步了解苏绣发展的现状,增加学习传承苏绣文化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课程的实施

配备良好的专用室场

镇湖是苏绣的发源地,深受苏绣文化的影响。为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苏绣文化,学校建设了“苏绣文化少儿研究院”和“苏绣工作坊”。

苏绣文化少儿研究院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中国刺绣艺术和苏绣的历史变革,呈现了著名苏绣大师的艺术作品,并对充满苏绣文化的“绣品街”“中国刺绣艺术馆”“苏绣国礼”“苏绣题材的电影”以及苏绣在国内外获得的各种荣誉予以充分的展示,提供了学生学习苏绣文化的实境基地。

苏绣工作坊则是学生学习苏绣技艺的专用室场,共有 30个绷架,提供近 60名同学同时学习苏绣技艺。目前,学生的许多苏绣作品从这里诞生,系列作品《24节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受到省教育厅专家的一致好评。

建好领导、顾问团队

学校专门成立了苏绣校本课程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有关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目标、制度,负责课程编写、审议、评价等,对课程实施进行指导、评价及监控,促进校本课程建设常态化。学校还专门成立了该课程的编委会,同时,聘请了本地的姚建萍、卢福英等十六位刺绣艺术大师担任校本课程编辑实施的老师顾问。

制定有效的课程实施路径

学校的苏绣文化教育,已呈现出清晰的培养路径:全体必修校本教材《绣中奇葩》,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苏绣素养;自由选择参加刺绣社团活动,发展学生对于苏绣的兴趣爱好;师生双向选择“童针绣趣”社团,鼓励学生个性成长,从而实现了学生苏绣艺术素养发展的选择性、层次性、递进性。

研制开发校本教材

学校依托刺绣之乡绣美镇湖的人文资源,集合本校特点,着力建设特色校本课程,开发了《镇湖绣艺》《绣中奇葩》两套苏绣文化校本课程。其中《镇湖绣艺》获作品著作权专利证书;《绣中奇葩》获苏州市教育学会组织的校本教材评比一等奖,在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组织的全省校本课程优秀成果评选中荣获二等奖。学校还开发了中英文双语版本的《苏绣文化读本》校本课程,促进苏绣文化的国际交流。

教科研引领的课程建设

学校特围绕苏绣文化开展课题研究,引领研究院课程建设。近年来,学校分别立项了苏州市叶圣陶教育思想研究会的重点课题《叶圣陶教育思想指导下小学校本“苏绣文化课程”的构建》《基于学生个性成长的选择性课程群构建和实践研究》成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苏绣文化少儿研究院的课程建设成为其中的重要内容。

课程的评价

课程评价具体包括课程纲要的评价、课程教学实施过程的评价与课程学习结果的评价。课程纲要评价主要是评价教材,校本教材——《绣中奇葩》,获得苏州市优秀校本教材评选一等奖、省校本教材优秀成果二等奖。实施过程评价:学校通过问卷形式让学生客观评价研究院课程的学习,结果表明,100%的学生都参观过苏绣艺术馆、走访过苏绣一条街,并深入到苏绣作坊、苏绣工作室,对绣娘进行调查。67.1%的学生认为自己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发言,认真听取教师介绍苏绣相关知识。学习结果评价:学校积极组织参与各种竞赛、展示活动,提供学生展现才艺的舞台。

课程的成效

学生自行设计创作的“龙腾”“腾飞”“飞翔”“祥瑞”“瑞华”五幅刺绣台屏,已经拿到了版权和专利,同时在中国上海世博会展出;连续五年获苏州市少儿国粹活动特等奖;2017年我校孙语晴同学被授予中新文化交流青少年大使称号,前往新加坡在国际舞台上宣传镇湖文化,展现镇湖明珠娃形象。2018年全国第五届小学校长大会,我校刘健校长就苏绣文化课程建设做主题交流;2019年 4月,由教育部主办的第六届全国青少年艺术展演,我校苏绣工作坊精彩亮相。

苏绣文化少儿研究院课程的建设,促进了学校苏绣文化特色课程的建设,促进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也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特别是艺术素养的提升,更是践行世遗教育、传承苏绣文化的有力举措,真正使得苏绣文化在校园里生根与再生长。

(苏州高新区镇湖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苏绣刺绣研究院
十指春风,落针苏绣如画
不是我!是他捣乱!
浅谈我国苏绣工艺的特点与传承
传统苏绣艺术特色研究
云端旅行
嘉宾邵青
刺绣织成的日本传统美食
刺绣风尚
【花样盛年·欲望清单】华美刺绣
刺绣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