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多思,备出特色课堂

2020-06-01 18:39陈雪飞
师道·教研 2020年5期
关键词:正负数负数温度计

陈雪飞

备课时,要想备出特色课堂,教师就不能只关注教学设计,而是要读透教材、广开思路,设计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本文以北师大版数学第七册《温度》的教学为例,展示我对特色课堂的思考与实践。现将教学中的个别片段摘录如下:

【教学过程】

一、课文引入

师:听同学们读完课文,壮观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仿佛就在眼前。文中为了突出它的神秘,分别用强烈的感观对比来描述这里的水和山。如:“大峡谷的水,从固态的万年冰雪到沸腾的温泉。”大家来感受一下,要是你现在身处在这“万年冰雪”当中的话,会是怎么样?

生1(作发抖状):会很冷很冷。

生2:我可能要冻成冰条呢!

师:冻成冰条不要紧,附近就有沸腾的温泉,去泡一下吧。

生哗然:泡不得呢,会把我们给煮熟了。

师:这温泉可能会热到什么程度?(100℃)

师:除了大峡谷的水,那里的山也有非常奇特的现象,它既可以遍布热带雨林,也可以覆盖皑皑白雪。而所有这些奇妙景观的产生,都与那里的温度和气候息息相关。

二、认识正负数

1.探寻零下温度的写法

师:刚才同学们在感受这“万年冰雪”时都不约而同地打了寒颤,这到底会冷到什么程度呢?谁来猜猜温度。

(生报温度:零下20℃、零下40℃、零下5℃等等)

师:大多数同学猜零下20℃、零下40℃等,奇怪,1℃还不够冷吗?(还没结冰)那么几摄氏度才刚好结冰?(0℃,还有比0℃更低的零下温度呢)

师:谁知道零下温度是怎样表示的?如刚才说的零下20℃该怎样记?会的同学马上写在卡纸上,看谁先举起来给我看。

(-20℃)

师:你们是从哪里看到过这种零下温度的记法呢?

生1:我是在家里的报纸上看到的。

生2:我在看电视的天气预报时见过这种写法。

2.介绍正负数的读写及区分(略)

三、负数的大小比较

1.生播报四个城市的温度

师:请一位同学当小小天气播报员,给大家播报北京星期天的温度是多少。

生:北京-5℃至5℃。

师:谁愿意给大家播报长春的温度?

生:长春-14℃至-3℃。

师再请两生分别播报西安(0℃至7℃)和银川(-9℃至0℃)的温度。

2.比较温度高低,提出问题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每个城市当天昼夜都有两个温度,前面的温度是这个城市的最低温度,后面的是这个城市的最高温度。也就是说前面的温度比后面的低,那就奇怪了,我们平常都知道3℃比13℃更低,为什么添上负号后,-13℃就成了最低温度,-3℃反而是最高温度呢?难道-13℃比-3℃更低吗?下面我们一起用温度计来验证一下。

3.设计温度计

师:请同桌拿出温度计模板,发现什么问题了吗?缺了什么?

生:缺了刻度和“℃”这个温度单位。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设计温度计。(略)

4.从温度计上观察正负数的差异,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师:温度计设计完了,下面我们就来找一下这几个城市的温度,请大家先用蓝笔标出0℃。(学生操作)

师:接着找西安的7℃,要求同桌合作,一人标出温度,另一人检查。

师请一生上台标温度,并全班纠正。再请另一生上台标-9℃,并全班纠正。同时强调为什么是从0℃下面数9格,最后比较0℃与-9℃的高低。

师:还有北京和哈尔滨两个城市,同桌各标一个城市的温度。(集体纠正)

5.观察数据找规律

师:观察温度计,这七个温度中最高是多少度?比它低一些呢?再低一些呢?……

(生按高到低一个个报温度)

师:请仔细看看这几个零下温度,有谁发现零下温度的排列规律吗?

生:负号后面的数越大,这个温度就越低。

四、梯級巩固

1.横向城市排温度

师:下面我们来个比赛,考考谁的眼力最好。听要求:我报一个城市,你们用最快的速度从报纸上找出来,并报出它的最低温度。

广州(13℃)、石家庄(-3℃)、南昌(3℃)、哈尔滨(-18℃)、合肥(0℃)

(生抢答,师贴出相应城市的温度)

师:你们会把这些温度从高到低排列吗?

(生开火车报,师再把温度贴到地图上的相应城市里)

师:从地图上看,你们发现这些城市的地理位置跟它们的温度有什么关系?

生:城市越往北,它的温度就越低。

(因为中国在北半球,越往北就越靠近北极而远离赤道)

2.纵向城市排温度(略)

3.九个温度带的高低排序(略)

五、全课小结(略)

【教学反思】

一、读透教材,把握重点难点

《温度》一课的教学目标是利用温度的情境来了解正负数的表示方法,让学生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学会正确读写,同时借助温度的情境来感受负数的意义;其难点是比较温度背景下两个负数的大小。编者以学生熟悉的温度作铺垫,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便于其理解概念。同时,温度计就相当于一个竖直摆放的数轴,学生通过观察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可以更容易地领悟到正负数的相反意义及其大小关系。

为了把教材读深读透,我反复阅读书中的每句话,翻阅了有关的教案设计,明确了自己的教学方向,累积了丰富的教学素材,把握住了重难点的解决途径,为以后的设计做好了铺垫。

二、广开思路,搜集生活中的可用信息

1.相辅相成,把数学与其它科目相整合

要上好一节课,就必须时刻把它装在心上。无论是上班途中,还是课余闲谈,都可能成为设计教案的“刺激源”。比如:“温度”这条主线从始至终贯穿整节课,那学生对“温度”的了解又有多少呢?为此我询问了个别学生,并翻出了学生第六册和第七册的科学书。书上给学生介绍了温度计的构造和用法,以及通过比较温度计上的数据来了解气温的冷暖变化等。在这个基础上,我的设计就淡化了温度单位“℃”的介绍,并且在出示温度计模具时故意不标刻度,让学生从已有经验中挖掘和唤醒记忆,加深印象。

2.求真求实,上网查询准确资料和数据

我想利用课文《雅鲁藏布大峡谷》中的一句“大峡谷的水,从固态的万年冰雪到沸腾的温泉”来抛出“温度”这个课题,于是查找相关资料,却一直查不到关于温度的准确数据。因此,教学时我只是强调了“可能”这个词,从得出“沸腾的温泉可能会达到100℃”到让学生猜“固态的万年冰雪可能会有零下40℃”等,追求数学的严谨与真实性。

3.灵活运用,精心寻找并制作教具

在进行多个城市的温度比较时,我引入比赛的形式,让学生从报纸中迅速查找城市名称,然后抢答出它的最低温度。这样既复习了正负数的读写,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精心选择温度数值,一步步增大练习梯度。除此之外,我注重让学生反复操作温度计,让学生在模仿与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起数轴这个概念。要知道,在温度情境下的负数大小比较,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其难点。通过教师的“导”,学生的“悟”,还有学具的“直观”,学生能一目了然地观察出规律,从而突破了本课的难点,实现教学相长。

4.及时捕捉,感受惊喜与收获

有时,教师一个无意的举动,很可能就会成为整个设计中最精彩的一幕。有一次,由于课程设计需要,我想上网关注一下个别城市的天气预报,结果发现城市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标法跟课本正好顺序相反。原来,白天播报气温的顺序是从高到低的,而晚上则相反。于是,我把它作为一个课堂知识点的延伸,让学生观察并提问,自然而然地实现了课堂环节间的无缝衔接,从而保证高效课堂的落實。

三、形式多样,让学生动起来、说出来

本节课我没有全程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而是更多地关注生生间的互动。比如在制作温度计时,要求两人一组互相合作;又比如教学零下温度的写法时,只要求会写的学生写下来并举给我看,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学习负数后,让每个学生都自己写一个负数,并考考周围的同学怎么读,活跃课堂气氛……总之,设计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多才多艺,实现教师素质的全面提升

身为数学老师,也要多才多艺,既要像语文老师一样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又要像地理老师一样有“地图在我心中”的把握,还要像美术老师那样有画简笔画的能力……当然,教师素质的全面提升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还有待时日去加强与完善。只有不断提升自我,才能成为真正的名师。

责任编辑 晁芳芳

猜你喜欢
正负数负数温度计
学好乘方四注意
走进生活,感受正负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