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心理危机干预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2020-06-01 07:38褚天娇
现代交际 2020年7期
关键词:心理危机干预民办高校教学改革

褚天娇

摘要:由于民办高校在办学目标、培养方案、生源水平、师资能力、教学设施设备条件等方面的特点,传统的以知识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不再适用于心理危机干预这一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在综合考虑目前心理危机干预课程的问题和民办高校现有的办学条件后,从教材建设、教学模式与方法分别对课程中理论性知识、操作性与应用性知识的处理提出了一定思路。

关键词:民办高校 心理危机干预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B8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7-0179-02

心理危机干预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正确掌握危机干预的一般性应用治疗技术,能够运用所学的心理危机干预技术为具体的危机情境提供预防和干预的策略,培养学生对心理危机的应对及干预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各种工作奠定理论与能力基础。

当代世界,灾难频发,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危机事件给当事人、当事人家庭和社会带来的严重影响,这就需要心理学专业培养能为社会提供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毕业生。而且,由于民办高校在办学目标、培养方案、生源水平、师资能力、教学设施设备条件等方面的特点,心理危机干预课程建设也存在着许多独特之处,因此,对于教师而言,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一、民办高校心理危机干预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社會与行业发展呼吁教学改革

处在前所未有的发展高速时代,我们从来都没有像今天这样需要同时直面“机遇”和“危险”两个完全相反的可能结局。突如其来的危机如工业事故、公共危机事件、自然灾害,等等,其爆发的具体时间、实际规模、具体态势和影响深度,往往令人始料未及。对企业和组织来说,如果不能及时控制,危机就会急剧恶化,其破坏性的能量就会被迅速释放并呈快速蔓延之势。“危机”是当今时代,无论工业企业还是社会个人,普遍不能回避的问题[1]。

近些年,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已经在各种重大灾难和危机事件中渐露身手,被心理学专业的学生视为基本技能,而且“心理危机干预”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中的热门课程。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社会对于专业心理危机干预人员的需求,这种需求的扩张,对学习心理学专业的学生而言既是一个机遇又是一个挑战。学生如果在学校中学习的仅仅是理论知识,在没有实际操作经验的情况下,对于社会和企业的帮助可能是不大的,甚至会造成二次伤害。现代社会不需要只会纸上谈兵的大学生,而是需要具备较高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服务能力的社会工作者。若学生能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危机干预技能,既可以帮助社会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提高学生未来找工作的自信与筹码。另外,学生掌握的技能也可以帮助学生自身解决生活、学习和未来工作当中的问题。因此,行业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心理学专业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毕业生,这也就要求“心理危机干预”教学需要改革,多让学生实践,而不是只是一味地学习理论。

(二)民办高校的转型呼吁教学改革

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是国家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作出的战略部署,是高等教育结构的重大调整。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快积累实践经验,提高实践能力,同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教师传授知识固然重要,但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比知识教学更重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强制学生学习更重要[2]。以往的满堂灌式教学往往会忽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根据转型的要求和心理学专业的培养方案要求,想要培养出适合行业岗位需求的操作能力较强的应用本科性人才,教师必须重新审视所教课程,进行适当且合理的课程改革,探索一条既能使学生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一定操作能力的符合培养方案要求的人才。

二、当前民办高校心理危机干预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教材存在的问题

目前,市面上关于心理危机干预的著作,林林总总,让人目不暇接。但是适合作为教材的书极少,尤其是可用于民办高校应用心理学本科教学的著作更是少之又少。市面上的著作从内容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关于某一特殊危机或群体的干预,如针对青少年、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类著作;另一类是综合性的,其中,由李祚编著的《心理危机干预》对心理危机干预理论与基本技术阐述比较完整,但是对于一些具体危机情境如成瘾、虐待、居丧等危机的干预阐述较少。

心理危机干预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发展较为成熟,理论体系较为完善。如肖水源于2017年翻译的《危机干预策略(第7版)》,内容通俗易懂,案例新鲜。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心理危机干预课程,绝不是以一本书作为教材就可以满足培养方案的要求,如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材,是任课教师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

(二)教师存在的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只有少数高校开设心理学系或心理学专业,心理学的许多课程都是在高师院校的教育系里开设的,而且极少有学校将心理机干预作为一门课程来开设。新任职的年轻教师,虽然有的学过心理危机干预课程,但却缺乏教学经验,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却没有学习过相关课程。在此情况下,青年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富有经验的教师应该多学习一些心理学新兴技术。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问题

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看,基本上都是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充其量采用了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性教学手段,以致学生觉得索然无味。在教学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要激发其自主性和积极性。如果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则不利于其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

三、关于民办高校心理危机干预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一)加强教材建设

民办高校心理危机干预课程改革要以科学性、应用性为出发点,综合不同的心理危机干预教材,编写出相应的教学参考资料。教材内容的深度与广度要适度。

心理危机干预课程主要包括心理危机干预理论、心理危机干预技术、具体危机的干预方法三大部分。综合分析市面上的教材与相关著作,心理危机干预概述、理论、评估与基本技术部分教学可用李祚于2015年编著的《心理危机干预》为主要教材;对于自杀、居丧、成瘾、虐待、替代性危机的干预部分教学可使用顾瑜琦编著的《心理危机干预》[3],该书的重点内容在于“治疗”,针对来访者的具体病情和症状,详细地介绍了治疗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对以往书刊中未涉及的内容和薄弱环节进行了完善;对于案例教学可采用肖水源翻译的《危机干预策略(第7版)》,此书的两位作者Richard和Gilliand将自己与美国其他危机干预工作者的经验、案例和有关危机干预的理论结合起来,大部分的理论讲解后都有对应的案例,对于学生理解理论和应用理论解决问题都有帮助。

(二)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的理念

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内容,通过案例法和任务驱动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体现多种现代教学手段和技术的使用,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心理危机干预手段,提高灾难面前解决问题的能力。

1.教学方法的改革

与普通高校相比,民办高校的培养目标偏重于应用,因此,传统的讲授法不能满足该课程的应用性及培养方案的要求,有必要在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大量与教学内容联系紧密的案例的应用,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还应辅以讨论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用于课堂教学。教学手段体现为多媒体教学为主的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

2.偏理论性知识部分

对于课程中的理论性知识,如概念、范畴、历史、目标、功能、模式、服务程序与职业要求等,以讲授法为主要教学方法,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理论知识系统,为学生进行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但是在以讲授法为主的基础上,还要采用启发法,即在课堂上合理设疑,引发学生的思考并进行讨论,而不是“满堂灌”式的教学。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掌握知识,又可以在与教师和同学讨论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辨能力。

3.应用性与操作性内容部分

心理危机干预的技术、具体危机的干预方法部分,采用讲授法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用讲授法使学生掌握基本技术和方法的理论性内容;对于渐进性肌肉放松疗法、想象放松训练、呼吸放松训练、安全岛技术、保险箱技术等操作性比较强的技术,采用分组练习并汇报演练的方式,开学初布置任务,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在课堂上带领其他同学一起进行放松训练、安全岛等技术的演练,其他没有上台演示的同学,需要录制相关视频上交;另外的一些技术,如日志疗法的演练,要求学生利用日志法记录5篇心情日志,作为作业的一部分;团体治疗部分,要求学生根据某一主题,以个人或小组为企业或个人设计团体干预方案,并在班级进行汇报,汇报后由其他小组学生和教师进行点评;对于具体问题的干预,如自杀与自伤干预、成瘾干预、虐待性危机等内容,采用讲授法、任务驱动及案例法综合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对于每种危机的概述部分,分组由学生汇报,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而且通过身边同学的讲述,能使其他同学对这些常见的危机引起重视。

參考文献:

[1]李祚,张开荆.心理危机干预[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

[2]张德江,康启鹏.民办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转什么,怎么转[J].现代教育科学,2015(6):13-16.

[3]顾瑜琦.心理危机干预[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刘健

猜你喜欢
心理危机干预民办高校教学改革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研究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民办高校教师权益现状调查
民办高校内部审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高校辅导员针对需要危机干预学生的帮助技巧
高校辅导员心理危机干预能力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