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天慧
摘要:在今天的大数据时代,整本书阅读对于中小学生的发展依旧意义深远,不仅能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强健学生的精神世界,还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但由于当前教师教学和学生阅读的“碎片化”、评价机制的失调等原因,整本书阅读的推行陷入了困境。为解决这一困境,分别从在课堂教学中设悬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了解学生的阅读困境,尊重学生的阅读喜好;完善成绩评价机制,扩大整本书阅读占比三个角度分析了推行整本书阅读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整本书 阅读教学 意义 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7-0167-02
整本书阅读是相对于当今盛行的短篇单章阅读而言的,是指学生通过对整本的书进行细致阅读,从而得到阅读体验与收获的一种阅读形式。在当今的大数据时代,碎片化阅读已经成为了一种全新的阅读形式。这种阅读形式虽能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地获取多元化的知识,但由于这种阅读模式缺乏系统性且过于随意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因而备受争议。为解决当前这种困境,首先就要探究整本书阅读的价值所在。
一、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意义
1.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学生的阅读课通常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就课内阅读而言,学生们所接触和学习的文本大多都是从书本中截取或是改编的,这实则也是另一种形式的碎片化阅读。而就课外阅读而言,由于互联网的出现,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阅读也变得愈加浮躁。学生们更愿意将零碎的时间用于阅读自己感兴趣的文章,而不再愿意沉下心来仔细领会整本书的智慧。只读课文这些从整本书中截取的精彩片段,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吸取大量的知识营养,但同时也会让学生习惯于这种快餐式的阅读,而让学生在阅读整本书时无从下手,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阅读空间,使得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停留在断章取义中。“整本书阅读”则很好地解决了上述的困境,让学生读整本的书能很大程度地扩大学生的阅读空间,使学生有充分自主尝试和学习的机会。学生能将在课堂中学习到的阅读方法充分地运用到自主阅读中去,享受到与文本对话的乐趣,真正感受到阅读的魅力,由此形成多读—多思—爱读的良性循环。
2.强健学生的精神世界
读书是孩子净化灵魂、升华人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这个人的读书史。这里所说的读书即指读整本的书,整本的书中承载着丰厚的文化与作者的科学精神,学生在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会潜移默化地受到文化的熏陶。学生所阅读的书籍越多,所了解的文化知识自然也就越丰富,因而受到先进文化影响也就越大。学生的语言能力增强了,视野也就变得更开阔,从而达到能和作者进行心灵沟通的境界,才能获得精神的愉悦。这种精神的愉悦会让学生真正享受阅读,因而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也便将文化的种子根植在了学生的血脉之中。正如读《骆驼祥子》能让学生通过人力车夫“祥子”一生几起几落、最终沉沦的故事,来体会旧中国处于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的艰辛生活,他们才会更加珍惜当今来之不易的和平幸福生活;而只通过阅读课本中精选的片段是无法给予学生精神的震撼的。
3.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
阅读是帮助学生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阅读带给学生的绝不仅仅只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学会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建立自己的逻辑思维体系。学生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章,获取大量的信息,并将自己投身于书中,引发深层次的思考。整本书阅读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了发展的无限可能性,学生要真正读懂一本书,就必然会跟随作者的思路进行思考:或是对书中人物命运的感慨;或是对故事情节的起伏的猜测;抑或将书中的故事与现实对比,从而引发对生活更深层次的领悟。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并不会局限于某一方面的评价来给书中人物定性,而是会纵观全局对其进行客观评价,殊不知在这一系列的思考过程中,学生自身逻辑思维能力和把握全局的能力都在飞速提升。
二、整本书阅读落实陷入困境的原因
1.教师教学“碎片化”
当前,整本书阅读的推行有一个很大的阻碍,即大多数教师自身并未树立整体的阅读教学观念,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只关注书本的一些片段,而忽略了所教授的内容与整本书之间的关系,无视文段所在故事发生的大背景。在教学中,虽然教师都清楚地知道整本书阅读对于学生的价值,但由于整本书阅读是长期见效的学习行为,因此大部分教师会把教学重点放在提升学生的应试技能上。一本经典著作就像是一件古董花瓶,可供人们细细把玩和品味,然而,现如今多数教师总喜欢一锤子把花瓶砸碎,再带着学生花大把时间从碎片中提取知识,这种做法实在不可取。通過整本书的阅读,学生更能透过文章中的细节和表象看到本质,从而全面、准确地理解作品中的人物。因为人物毕竟是“活”在整本书中的人,而不仅仅是存在于某一章节之中的。令人遗憾的是,多数教师常常止步于碎片化的教学,而没有带领学生向作品更深处探究,使得学生只停留在表象阅读的阶段。学生仅仅了解语文课本中作品的表层含义,难以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无从培养其阅读兴趣。
2.学生阅读“碎片化”
随着智能设备的普及,学生的阅读方式已发生了重大变化,以往阅读中那种对知识的系统阅读大多已经被碎片化阅读所取代。所谓的碎片化阅读是指借助非纸质图书的设备,运用短暂零碎的时间对文章进行分割化的阅读,而这种阅读方式则明显弊大于利。首先“碎片化阅读”的内容零散,常常是某些知识的节选或者是引用他人的观点,学生难免会“人云亦云,随声附和”,难以有自己的心得与体会。例如,现在的学生更多地愿意读一些名著的解析和精编版,诸如《人见人爱苏东坡》等,而不愿意潜下心来读一读《苏东坡传》,了解苏东坡在不同的时期的不同写作风格,从而更加透彻地理解词人的心境。这样的“碎片化阅读”虽然能够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多元化的知识,但这些知识都是从他人的认知结构中吸收的,是学生对编者认知的了解,而脱离了作者和作品本身。这样一味地接受他人的认知,会让学生逐渐堕于思考,不利于学生知识体系形成系统化,更不利于其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升。
3.评价机制失调
阅读能力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理解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关系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且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阅读能力同写作能力、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一样重要,然而阅读能力却没有获得教育系统同等的重视度。例如写作能力,初高中的语文考试中往往都会有30—50分值的写作题,因此,多数语文教师都会花费十个课时左右的时间用在写作教学上,也会经常同学生强调写作能力的重要性。而阅读能力却没有获得应有的重视,纵观整个授课和评价系统,很少有学校会单独开设阅读课程,即便在考试中有阅读理解题型等文章来检测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更多的是提供一小段截取的文段片面地考查学生对文段的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会给学生以误解,即阅读对我们的发展并没有那么重要,自然学生就不会把时间花在“没有价值”的整本书阅读上了。
三、整本书阅读实施的具体策略
1.在课堂教学中设悬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根据班杜拉的三元交互学习理论,整本书阅读的环境氛围、学生对整本书阅读的认知与期待、学生的阅读行为三者交互影响、共同决定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效果”。在当前的课程设计的背景下,要将整本书阅读放进教科书或是将整本书教学浓缩进课堂的四十五分钟都是不现实的,尤其是在如今“碎片化阅读”普及度如此之高的情况下更是难上加难,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和课外延伸。首先在学生的阅读习惯尚未稳定的阶段,应顺应学生的阅读心理和认知心理,然后捕捉住学生的兴趣点,并不断激发学生对于书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从而帮助学生从阅读兴趣发展成稳定的阅读行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整本书阅读推行的关键在于学生愿意读、喜欢读。既然教师无法将整本书阅读放进教科书,那就用教师生动活泼的语言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充分地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求知欲,帮助学生实现好奇到兴趣的转化,使学生能带着问题进入书本,并在阅读的过程中享受解决问题和独立理解的乐趣和成就感,就此教师才能真正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培养稳定的阅读兴趣。这样的整本书阅读才是学生自发的,并且真正能有所收获的阅读。
2.了解学生的阅读困境,尊重学生的阅读喜好
对于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并不完善的学生而言,要沉下心来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读懂一本经典名著的确有些困难,而教师能做的就是利用自己教学活动主导者的身份,给学生的阅读提供有效的帮助。首先,教师应该深入了解学生的喜好,了解什么才能真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什么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再由此对症下药,才能有成效。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和心理接受水平选择合适的阅读书目,做到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其次,教师应该多听取学生的意见与想法,多与学生交流,深入学生群体中去了解他们的阅读状况,了解他们在阅读哪一类的文章时会心生畏惧等,从而制定相应的指导策略,帮助学生解决阅读中的难题,降低阅读经典著作的难度,降低学生由于读不懂等一系列问题而放弃阅读的可能性。
3.完善成绩评价机制,扩大整本书阅读占比
由于高校中的大多教师都未能正确地认识整本书阅读对于学生的意义,导致教学过程中可供学生阅读的时间寥寥无几,且教师的观念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学生们同样形成了学业成绩远比阅读能力重要的错误观念。在成绩评价体系中列入整本书阅读的指标,并不是为了逼迫学生们带有功利性的动机去阅读,而是为了扭转教育工作者们的认知,从而让教师们作出一系列的教学策略的转变,增加学生在学校教育中的阅读时间,让学生能在教师与学校的支持下尽情地享受整本书阅读。例如,各地区教育厅可以列出几本中学必读的书目,在高考试题中为“整本书阅读”留出10分值左右的空间,专门用作整本书阅读的情况测试。以《苏东坡传》为例,可以让学生就自己对于苏轼的经历与人物特点进行简要的评价,这样不仅能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将读写结合,充分锻炼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只有教师与学生都能深刻地感受到国家对整本书阅读的重视,才能真正引发学校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采取措施,才能让学生在高度的学业压力下,有充足的理由和时间来进行阅读。
责任编辑: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