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玲
摘要:资金是维持各项活动开展的基础前提,加强资金管理是公立医院维持日常活动正常运行的主要手段,尤其是随着新农合政策、新医保制度等政策的贯彻落实,严格的资金管理更是成为公立医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首先较为详细地阐述了资金管理及其作用,再从实践出发,从资金回收、资金预算、资金调度以及成本控制角度分析公立医院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通过对问题的研究分析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公立医院;资金管理;医改政策
一、资金管理及其作用
资金管理的过程主要是医院对其拥有的流动资金、专项资金以及固定资金进行规划、控制、监督以及考核等活动的过程,其管理内容主要包括制定投资决策计划、建立资金使用和管理的责任制、监督资金使用以及对资金利用率进行考核。对公立医院而言,加强资金管理的意义主要在于:第一,通过对单位资金的梳理和管控,确保医院内部各项活动所需资金的及时供应。第二,优化资金配置,控制资金预算,能够有效地提升医院资金利用率,减支节流,减少资金缺口。第三,通过对当期各项活动资金使用情况和利用情况的分析,能够对医院下期资金的使用作出合理的规划,调整资金管理决策,促进医院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加强资金管理也能提高医院管理者对各环节资金使用情况的掌握,规避资金违规使用等问题,有效地提高了医院风险管控效率。
二、公立医院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从实践经验来看,随着新医改政策、新政府会计制度等政策的实施,公立医院迫于政策要求和自身发展所需而加强了对资金管理的重视,逐步优化资金管理体系,各科室也在财务科室的领头下,共同参与资金管理。但短期来看,新旧管理理念、模式的更替给公立医院带来了较大的冲击,医院收支有失衡的趋势,不利于医院日常活动的开展。而在进一步分析后发现,当前公立医院资金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资金回笼周期较长
随着新医改政策的进一步推进,医保工作的开展使得公立医院垫付的资金规模不断攀升,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下也可以预测到这个垫付规模只大不小,使得公立医院依靠服务获得的收入难以及时入账,再加上现阶段因为内外部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较长的医保结算期等,直接影响公立医院经济利益,加剧医院资金周转的困难度。
(二)缺乏严格的资金预算监督制度
目前,公立医院所面临的市场环境、政策形势虽然使得其加快了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建设,但实际而言,多数公立医院在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监督工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预算编制数据主要以财务数据为主,指标合理性得不到保证,而且医院的资金监管往往集中于财务部门,只控制医院的收支,并未重视对资金在内部的流转进行管控,各科室人员在实际的资金使用中,预算指标没有严格控制,多数项目实际支出高于预期,导致医院预算调整问题严重,从而使预算失去了应有的管控作用。
(三)资金调度不科学
受传统管理模式和思想的制约,多数医院的资金管理基础较为薄弱,管理者受传统管理模式和思想的影响较大,所编制的资金管理制度并不契合资金使用情况,没有科学合理的管理流程。再加上现多数公立医院现有的多种系统程序间缺乏连接点,系统软件功能也存在一定缺陷,管理人员难以借助大数据技术全面了解医院资金的去向,无法科学分析各活动的资金需求,导致在内部调动资金时受管理人员主观意识的影响较重,医院资金利用效率难以提升。
(四)成本管理风险意识缺失
成本控制一直是财务管理中经久不衰的话题,也是医院长期以来一直在做的事情,但医院在管理上整体还较为粗放,成本核算不够科学,费用分摊、划分不够明确,常使得医院财务数据缺乏准确性,医院部分资产概念不清,采购决策不科學,再加上新政府会计制度以及新医改等政策的落实,政府医保部门通过设定药物、材料等报销范围对医疗费用进行了严格的管控,遏制“以药养医”的劣习,使得医院短期内收益下降,进而影响医院运营发展。
三、公立医院提高资金管理水平的途径
在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后,结合实践经验,针对公立医院资金管理体系的优化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准确把握政策规章,提高资金回收效率
首先,公立医院在用药和治疗时,应做好医疗保险报销范围、报销药品等资料的收集工作,严格按照医保报销规定进行用药,并将相关资料分别以纸质、电子档进行记录和保存,一方面便于医院自查所有药物、设备等是否符合医保要求,一方面也方便后续对账。其次,由财务人员和医保科领头,定期组织业务人员解读相关政策,促使医务人员准确把握每一次医保政策的变动,从而及时调整用药、治疗方案,以确保其符合医保要求,避免出现医保中心拒付垫资的问题,提高资金回收率。最后,加强信息化建设,将医院各系统进行有机结合,各项流程以电子化形式集中在同一平台进行处理,确保数据传递的全面性、真实性和准确性,通过信息管理来提高资金回款速度,同时也能对不合理款项进行深层次分析,寻求解决的方法,降低医保负担。
(二)完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加强预算控制
合理的规划和严格的控制是医院提高资金利用的重要手段。首先,医院必须要重视全面预算管理,管理者必须将其纳入战略管理中。其次,借助信息手段,以零基预算和滚动预算为基础,结合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来编制预算指标,将资金合理配置到各项活动。再次,由财务人员或邀请专业人士通过数据业务流程来重构控制程序,并借助信息化手段,对各项活动的开展实施动态监管。最后,制定严格的预算调整机制。在具体建设过程中,公立医院可以参照事业单位的三级调整模式:第一级,对实际进度数据和预算指标偏差超过10%的项目,所管辖部门负责人应组织专项会议,分析偏差原因,制定详细的纠偏量化指标、时间表、负责人以及纠偏后的趋势预测,并将纠偏方案上报给上级管理部门。第二级,对实际进度数据和预算指标偏差超过20%的项目,除部门外,上级管理部门也应及时对部门进行约谈,并督促其完成预算。第三级,对三个月内预算偏差未有好转的项目或预算偏差超过30%的项目,委员会或最高管理者应将其列为持续重点追踪对象,辅助纠正其纠偏方案,并督促其完善预算。
(三)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养,合理调度资金
首先,医院应提高财务人员准入门槛,以管理型会计人才为主,提高医院高精人才占比。其次,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一方面定期组织学习培训,主动推进财务人员转型。另一方面,构建合理的奖惩制度,比如提高绩效工资占比,从而提高人员学习积极性,促使其积极主动地从“被动核算”能力转向“管理决策”能力,从而能够更加准确地了解资金调度制度,协助管理者编制科学合理的资金调动程序,提高资金调度的科学性,使得资金可以在合理使用的基础上得到最大化利用。
(四)树立风险管理意识,加强风险评估
新时期,面对严峻的内外部运营环境,公立医院应树立资金风险管理意识,利用风险评估机制来及时消除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以及潜藏的风险,确保资金的安全和完整。首先,公立医院可以成立风险评估小组,由资金管理人员、相关业务人员以及财务人员组成,通过对项目成本、效能等的分析,判断大额支出的必要性和资金利用率。其次,结合各项数据分析,充分评估设备利用率,分析资金投入产出比,以消除无效或低效投入,让资金配置给能够产生更高价值的项目。最后,拓展融资渠道,拓宽资金来源,同时按照融资条件、融资难度以及融资成本将渠道进行排序,在医院后续继续资金周转时,可以快速获得融资。从而维持医院运营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公立医院应准确认识到资金管理不仅是其提高资金利用率、降低成本的主要手段,还是医院实现经营稳定、业务正常开展的重要举措,着力于资金需求,积极从加强预算、合理调度资金以及加强风险评估等方面来完善资金管理体系,从而实现资金的高效利用。
参考文献:
[1]田晓宣.加强公立医院货币资金管理的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9 (12):9-10.
[2]林晖.关于加强公立医院专项资金管理的若干思考[J].中国市场,2018 (02):205-206.
[3]康妍.医院如何提高资金管理水平和增加资金收益[J].中国市场,2018 (01):1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