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冬 张文静
2019年12月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由于暂时没有特效药,目前以支持对症治疗为主。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1]明确指出中药治疗可改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的症状,在医疗救治中积极发挥中医药作用,加强中西医结合。其中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关于推荐在中西医结合救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使用“清肺排毒汤”的通知》特别指出该汤剂适用于轻型、普通型、重症患者,在危重症患者救治中也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合理使用。然而目前缺乏临床数据及效果观察的报道,本研究收取了我省12例重症新冠病毒肺炎患者,针对清肺排毒汤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作进一步的分析与讨论。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我省临床诊断为重症的12例新冠病毒肺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例。2组在性别、年龄、治疗前肺损伤、MOD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见表1。
表1 2组患者样本学特征及疾病参数比较 (例,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清肺排毒汤。常规方法主要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对生命体征加强监护等,包括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止咳化痰、抗菌药物及抗病毒(α-干扰素+利巴韦林)等治疗。清肺排毒汤处方组成:麻黄9 g,炙甘草6 g,杏仁9 g,生石膏(先煎)15~30 g,桂枝9 g,泽泻9 g,猪苓9 g,白术9 g,茯苓15 g,柴胡16 g,黄芩6 g,姜半夏9 g,生姜9 g,紫菀9 g,款冬花9 g,射干9 g,细辛6 g,山药12 g,枳实6 g,陈皮6 g,藿香9g。服法:传统中药饮片,水煎服。每天1剂,早晚2次(饭后40 min),温服,3剂一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肺部影像学变化、核酸检测指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二氧化碳分压(PCO2)、氧分压(PO2)、住院时间、不良反应。显效:患者肺部湿啰音消失或显著减少,CT检查完全复常,且临床症状显著改善,两次核酸检测阴性;有效:患者血气指标有所改善、肺部湿啰音部分减少,CT检查有所改善,临床症状有所减轻,核酸检测未转阴;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卡方用以检验计数资料,t值用以检验计量资料,组间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1 2组患者治疗情况对比 清肺排毒汤治疗1个疗程后,2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PCO2复查指标无差异(P>0.05),但观察组缺氧状态明显改善(P<0.05);2个疗程后观察组3个复查指标较对照组均有改善且基本恢复正常(P<0.05);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情况对比 (例,
2.2 2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经过2个疗程结束后观察组肺部影像学、核酸检测转阴例数和有效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例,%)
2.3 2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 中西医联合治疗方案应加强用药监护[3],特别是开始30 min。其中对照组无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发生1例皮肤瘙痒过敏反应,初步评价与患者个体差异有关,未影响治疗方案继续进行。见表4。
表4 2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 (例,%)
本研究通过对重症新冠肺炎患者中西医治疗方案疗效观察,证明了“清肺排毒汤”在改善患者常规指标、核酸检测转阴、肺部影像学好转、缩短住院时间方面有积极作用,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这与河北、黑龙江、陕西三省开展“清肺排毒汤”救治确诊患者临床观察,初步结果显示214例患者临床救治总有效率达90%以上[4]相一致。
新冠肺炎属于中医“疫病”范畴,病因为感受“疫戾”之气,病机特点是“湿、热、毒、瘀”,病位在肺。清肺排毒汤由21味中药组成,麻黄辛温,开宣肺气以平喘;石膏辛甘大寒,清泄肺热以生津,辛散解肌以透邪。杏仁味苦,降利肺气而平喘咳,与麻黄相配则宣降相因,与石膏相伍则清肃协同。炙甘草既能益气和中,又与石膏相合而生津止渴,更能调和于寒温宣降之间。用茯苓、猪苓之淡渗以增强其利水渗湿之力,用白术和茯苓健脾以运化水湿,用桂枝温阳化气以助利水,解散其表邪。用姜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加用枳实、陈皮以理气健脾祛湿,加用藿香以芳香化浊。射干苦寒,清热解毒,消痰利咽。因此疫病均多以干咳为主,陈皮、藿香共奏理气、醒脾、化痰之效。综上清肺排毒汤是由四个经方组合而成的全新复方,全方重点在疏不在堵,凸显给邪气以出路,能够使得毒热之邪从肺卫宣泄而去,湿毒之邪从小便化解而去,而不是旨在围堵、对抗、棒杀毒邪。
清肺排毒汤适用于新冠肺炎发病的各个阶段,但具体用药需根据病情、当地气候以及不同体质情况进行中医辨证论治,确定患者属于医学观察期还是临床治疗期、恢复期,结合患者不同的临床证候,合理用药,切忌盲目使用,以免导致脏器的损害甚至机体功能不可逆的衰竭[5]。中医药学组方的关键,在于精准针对病因病机,明确治则治法,扩大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做到“调百药齐,和之所宜”,更好地发挥中医药防治重大突发传染性疾病的独特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