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朝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湖北武汉430074)
已有的研究数据(如图1)显示[1],广播电视大学(简称“电大”)土建类专业的生源中从事建筑类工作的学员高达89%,以“拿学历”为学习动机的学员所占比例高达91%。由此可见,电大土建类专业学员绝大多数学历不高,所以在现阶段工作形势下他们一般都只能从事建筑的实际生产工作。建筑实际生产类的工作,最典型的就是在施工现场从事施工管理工作,具有流动性的工作特点,而且如果施工现场比较偏远,其网络的使用也往往难以得到保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指出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教育部关于办好开放大学的意见》也提出课程要“适应远程教育规律和学生自主学习特点,优化课程内容呈现方式和教学活动设计环节,加强课程交互性,确保有效支持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见[3],都表明了国家对于教育质量、开放教育学习者学习的方便性、灵活性的重视。
a)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学生比例 b)以拿学历为动机的学生比例
图1 电大土建类专业学生数据
移动学习,作为一种新技术与新教育教学法相结合发展的产物,因具有移动、便捷、交互、因时、因地、随需等特点[4],正好满足开放教育土建类专业学生学习的需要。
2017年5月,ICDE秘书长在泰国举行的国际教育大会上指出,智能手机带来的移动学习有可能推动东南亚国家的跨区域式发展[5]。在国际视野中,移动学习是近年来开放大学发展的重点,有的发展中国家把移动学习作为未来主要的教学传递工具。[5]
可见,将移动学习作为开放大学土建类专业学生的一种学习形式来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提高土建类专业学生学习的质量、保证开放教育实施的方便性和灵活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关于移动学习在开放教育方面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资源开发方面:蒋玲玲等提出通过自适应技术来解决移动学习资源溃乏的问题[6]。玛依拉·哈拜等以“幼儿园班级管理”课程为例,探索了远程教育移动学习资源设计的原则。[7]
理论研究方面:霍天枢梳理了移动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研究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8]。徐海宁等探讨了移动学习与微学习的紧密联系,从微学习视角对于远程教育的发展做了思考[9]。曲大为等梳理了近五年来移动学习在国内的发展轨迹,并总结了移动学习基础研究、相关技术研究、应用研究、资源建设实践研究四个方面的现状。[10]
管理模式方面:雍丹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设计、构建国家开放大学移动学习的模式——“一站式”教学,分层级管理模式[11]。吴安基于终身学习理念,构建成人教育移动学习的评价模型,并通过问卷调查、验证性因素分析等方法对移动学习在成人教育中的应用进行实证评价,指出移动学习在教学管理的有效性上略显不足。[12]
技术支持方面:张宇航进行了移动学习在开放大学计算机类课程中的服务支持研究[13]。王斯莹进行了开放教育微课基于移动学习的设计分析[14]。徐苑苑进行了基于SECTION模式云计算环境下开放课程开发与应用研究,表明该模式平台的应用,可以为学习者提供便利和学习的保障[15]。张翠玲进行了基于手机微信平台的移动学习模式的探索,并进行了教学实践[16]。安喜旺研究了移动学习基于MOODLE系统平台的开发与实践方法[17]。刘小飞等基于Android系统的移动教学平台可满足开放教育对移动教学的特殊要求[18]。该平台能够实现师生线上线下课程的教学、学习、交流、资源共享,经过实际应用检验,平台取得预期效果。张艳红等深入分析教学结构的内涵与本质,结合Web App交互式移动学习平台功能设计,深入剖析Web App交互式移动学习平台在远程开放教育中应用的突出特点,提出“主导—主体”的教学结构在Web App交互式移动学习平台中的实践意义。[19]
学习者需求、满意度方面:王永智运用ACSI模型研究了移动学习在远程教育中的满意度情况,指出服务感知的影响较为显著[20]。鲍日勤进行了开放教育学习者移动学习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分析了移动学习的趣味性、有效性、影响力、易用性、参与度和培养学习者的创新能力等因素对开放教育学习者的移动学习的影响[21]。王慧也进行了开放大学教育移动学习需求分析,研究表明移动学习设备和网络环境已经具备,学习者也有较强的移动学习需求;移动学习平台的研发尚未完成,影响移动学习的全面推进;移动学习课程数量有限;移动学习的交互作用没有充分发挥[22]。陈勇利等针对开放教育中移动学习需求性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表明大多数开放教育学习者对于移动学习持肯定的态度[23]。同时也指出了学习者对于移动学习所涉及的流量、软件费用等有所顾虑。
基于具体课程的教学实践研究方面:洪慧照进行了移动学习在电大开放教育英语写作中的教学模式研究,提出了“个性化协作式”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24]。罗小波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定期向学生发送形式多样的移动学习资源,并将移动学习有效地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探索移动学习在开放教育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证明移动学习模式能让学生利用碎片化的学习时间,有效弥补有限的课堂教学,适合工学矛盾突出的成人学生。[25]
何克抗教授指出:具有影响力的教学中,知识、技术、教学法三者之间应当是复杂互动,并且三者应当是结合具体的学科内容进行整合的。[26-27]
通过上述文献研究内容可以发现,目前关于移动学习在开放大学教育的研究,存在以下局限性:第一,主要集中在技术、资源、教学模式和移动学习理论、学习者意愿满意度等层面上的研究,研究相对比较孤立,没有进行知识、技术和教学等方面整合的研究。第二,尽管有极少移动学习研究结合到具体的英语、计算机类课程,其模式也未必适用于土建类课程的移动学习环境。
由此可见,探索出一种与土建类专业相适用的移动学习教学模式,极为迫切。
目前的移动学习平台,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各种云课堂系列平台(如蓝墨云、爱班云等),笔者曾经进行面授课时运用过相关的app,其丰富的教学与学习活动界面,可以满足面授课程的需要。第二种平台——微信公众号也是近年来移动学习者使用较多的一个平台。已有学者运用微信的强大的功能包技术支持,探索了该技术支持下的教学模式并证明了其有效性[28]。然而,国家开放大学早在2018年以前就开始推进国开学习网教学平台的使用,并在该平台上实现主持教师、责任教师和辅导教师多边教师互助式教学的方式。显然,上述两种移动学习平台难以达到国开学习网平台使用的要求。
可喜的是,最近国家开放大学推出了国开在线app的移动学习平台。其强大的与国开学习网资源共享的功能以及学习数据网络同步的支持,将赢得开放教育师生的青睐。
所以,本研究决定采用国开在线app作为开放教育移动学习研究的技术平台。在该平台上,学生可以通过线上资源进行在线学习;师生间可以通过课程论坛的方式进行实时互动;师生间还可以通过课程论坛的方式进行课程内容实时的教学活动。
张屹等通过文献研究发现,技术、教学法和评价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三要素,提出了基于APT模型的移动学习模式,并在小学数学课程中进行了应用,证明该模式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29]。梅林等研究了基于APT模型在开放大学翻转课堂模式的设计,并在开放教育课程“儿童家庭教育指导”课程中予以应用,证明该模型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30]。受此启发,本研究基于APT教学模型作进一步的深入分析,以探索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
经过分析,APT模型可描述为:通过分析学习者特征和教学内容特征,选取(设计/研发)合适的评价手段、技术工具、教学方法,将其转变成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泛在学习等的高效课堂,旨在培养21世纪学习者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其模型示意图如图2所示。
图2 APT教学模型示意图
APT教学模型中,分析学习者特征是为了更好地把握学习者的基础和学习心理;教学内容分析,是为了确定合适的技术工具和教学方法。所以,分析学习者特征和教学内容,实际上是为评价手段(A)、教学方法(P)和技术工具(T)的选择做准备的。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合理的评价手段、教学方法和技术工具的使用能够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显然评价手段、技术工具和教学方法的选取、设计和研发是APT教学模型的核心部分。在一个课堂里,当具备合理的评价手段、技术工具和教学方法且已针对教学内容设计好了的时候,该课堂便自然的成为学习者有目的性学习的、讲授者有针对性讲解的高效课堂了。久而久之,在这样的一个高效课堂里,教学的终极目标——培养21世纪学习者所需的能力应该可能实现。
由上述分析可见,评价手段、技术工具和教学方法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其具体的选择与设计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基于APT教学模型的移动学习模式在土建类课程中的教学,还需要结合具体的课程来进行展开。
本研究以开放教育专科工程造价专业课程“工程造价控制”中“建设工程投资估算”一节的内容为例,来研究其教学模式。
1.学习对象分析
开放教育土建类专业的学生由于大部分从事的是建筑施工生产一线的工作,他们一般具备很强的工程实践经验和一定的理论基础,以及一定的专业知识学习能力。他们当中甚至有一些会将工程中实际的问题拿来探讨和分析,以提高自身的能力。另外,现在的智能手机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工作和生活的必备品,所以他们已经完全熟悉了智能手机的操作。可能他们对于国开在线app还不太熟悉,但在这之前老师已经通过很多渠道对他们做了相关的宣传和培训,确保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
由于学生们平常都忙于各自工作,只有用业余时间来学习,这难以保证所有学员教学活动的同步进行。所以在教学活动开始前期,教师需采取相应措施,以确保最大限度的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2.教学内容分析
“工程造价控制”是工程造价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是造价工程师资格考试中“建设工程计价”的内容,因此该课程对于工程造价专业学生而言特别重要。
建设工程投资估算为“工程造价控制”部分开始的内容。其教学目标为:了解建设工程投资估算的作用;熟悉建设工程投资估算的内容;掌握建设工程投资估算的方法;能明确投资估算的内容;会计算投资估算。
基于国开在线平台app,在充分整合评价手段、技术工具和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建设工程投资估算的APT移动学习教学模式如图3所示。本次教学按教学活动开展的时间,分为教学活动前、教学活动中、教学活动后三个部分。
图3 APT移动学习教学模式教学设计
1.教学活动前
在教学活动开始前期,教师可充分发挥国开学习网与国开在线app教学资源共享的特性,既可在国开学习网上发布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也可在国开在线app上进行相关知识的推送。这个教学过程,主持教师、责任教师和辅导教师都可以通过国开学习网或国开在线app,实现多边化共同教学。
移动教学资源的设计应尽量满足“碎片化学习”的特点,并且每个“碎片化知识点”都配套相应知识点测试,以达到即时性评价的目的。对于建设工程投资估算这部分的教学内容而言,该节的知识点主要有生产能力指数估算法、设备系数法、主体专业系数法、朗格系数法、比例估算法等,它们之间既有关联,也有一些差异。因此,这一节里面可以以每一个知识点的内容设计一个微课。微课的设计紧扣投资估算内容,在分析各估算方法的关联性和不同点之后,围绕着同一算例在不同条件下使用不同的估算方法来展开。这样的微课资源,既关联了前一讲微课的知识点,又启动了后一讲微课的资源,学生在学习时可体会到知识点的系统性。每一个微课(或知识点)学习完毕后,在其后配备相应知识测试进行诊断性评价,以便于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有针对性地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当然,相应的ppt和文档等文字资源在网上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进行教学活动前,教师可进行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学生近期的工作空余时间摸底,然后发布公告告知学生教学活动时间。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在线测试的方式,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类型等。
在这一系列准备结束后,教师可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性格类型进行分组。
2.教学活动中
在教学活动过程当中,首先,教师构造工程建设投资可获取收益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接着教师引出投资估算的问题,提出投资估算计算的任务,并发布任务完成情况的量规。投资估算的任务,主要以工程中具体的估算的案例为主,通过该任务的完成情况,可以判断学生的知识点掌握深度。学生随后带着这些任务,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在课程论坛上进行讨论、分工协作并按照量规完成任务。其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小组成果以电子文档或拍照的方式上传到课程论坛中进行展示。最后,教师组织学生根据量规,开展教师评价、同伴评价和自我评价,并完成学生形成性考核的一次评分。
这个过程教师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讲授法和任务驱动法,而学生则是进行合作学习和研究型学习;主要的评价手段是量规评价、教师评价、同伴评价和自我评价等;所用的技术工具和平台,主要是智能手机、国开在线app、国开学习网、课程论坛。
3.教学活动后
教学活动完成后,教师进入教学反思阶段,以更好地改进教学。教师可以提取学生学习数据,并充分发挥移动学习的即时性特点,通过网络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以获取教学中的一线数据,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通过土建类专业开放教育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可见,该专业开放教育的学生对于移动学习教学更为迫切需要。通过文献分析证明了现在的移动学习研究对于土建类专业的不足,因而提出一种切合专业实际和学习实际的,基于评价、技术和教学法的移动学习教学模式,并结合具体的土建类专业教学内容进行了设计。该教学模式有以下优点:
1.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由于“教学活动前”“教学活动中”和“教学活动后”等过程全部是在线上完成的,相比传统的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或取消)线下课堂面授课的学时,在为开放教育学习者提供学习便利的同时,又不失面授课堂教师对于学生的监督与管理的职能。
2.移动学习教学模式的另一便利性,就在于其直接用智能手机就可以进行学习各项任务的开展。电脑和宽带等固定端设备不再是学习的必须品。移动学习的推广,减少了在固定端电脑前学习之前的各种繁琐程序。这一点,对于开放教育土建类专业学生而言显得更为重要。
3.移动学习由于其具有即时性特点,可以促进开放教育中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实施与反馈,解决了开放教育中师生间信息交互滞后的问题。
由于国开在线app也是最近才推出,前期主要用于思政课程的教学之中,后期会逐步投入到各类专业课的教学。本研究目前一直处于探索阶段,目前还需要研究的内容有很多。比如,移动学习模式的教学效果如何、现有的国开学习网上的教学资源是否能够满足移动学习的教学要求、如何设计开放教育中移动学习资源等,都是需要作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内容。
在当今4G网络盛行和5G网络即将普及的网络电信时代,智能手机的功能也随之越来越强大,其应用也必然会逐步普及,这为移动学习模式的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移动学习也将成为开放教育中一种举足轻重的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