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督调神针灸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临床观察

2020-05-30 10:26
光明中医 2020年10期
关键词:对症督脉疗程

范 铭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属于临床收治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占据比例相对较高的类型,该病是因为人体的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液循环出现障碍[1],直接导致对应区域不能得到充足的供血并导致各个部位诸如小脑、丘脑、脑干等血液灌注不足,脑部的局部循环正常功能被破坏,血流阻力明显增加并直接影响前庭的相关功能并诱发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典型临床症状为明显旋转感、恶心呕吐以及平衡障碍等,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中占据比例大约为20%[2]。临床根据缺血的持续时间还有程度进行类型划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好发于中老年群体,也是此类群体的常见急诊疾病[3],而这也是临床作为后循环脑梗死发作的前兆。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以往常用药物治疗,但整体而言改善效果却不如人意,为了对病情有更好的改善作用,本院开始寻求更有效的治疗措施,在结合临床实践情况以及相关文献[4-6]后确认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常规西药对症治疗基础上联合通督调神针灸法,应用该治疗方案后疗效突出。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取60例于2017年2月—2019年2月在本院接受诊治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相关临床数据进行分析,确认符合选择标准后数字编序,盲目均等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1例,女性19例;年龄平均为(51.2±5.6)岁;病程平均为(3.1±2.3)年。观察组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平均为(50.9±5.3)岁;病程平均为(3.0±2.2)年。2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软件分析后,提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7]:①经询问确认有血脂失调症、高血压以及动脉硬化等病史;②年龄40~70岁;③主要表现为发作性眩晕症状,体位变动后出现或者情况恶化,部分存在恶心呕吐、耳鸣等症状;④部分合并有诸如后枕部疼痛、肢体麻木、复视等脑干一过性缺血症状;⑤经颅脑及颈部CT、MRI检查后确认病情。排除标准[8]:①症状、体征与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不符合;②对本次应用药物存在过敏;③处于妊娠期或者哺乳期状态;④合并有重要脏器障碍;⑤合并有语言障碍或者意识障碍情况。

1.3 治疗方法对照组接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西药对症治疗,应用尼莫地平,产自德国拜耳公司,规格为每粒30 mg,每盒30片,每天服用3次,每次服用1粒,一个疗程为10 d,患者需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组在上述尼莫地平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通督调神针灸法治疗,每天为患者施针1次,选取百会、风池、大椎、风府、上星、阿是穴、供血以及膈俞作为主穴位。对百会与上星穴选择平补平泻手法,而其他穴位手法则为重插轻提。一个疗程为10 d,患者需连续治疗2个疗程。对于存在合并症状的患者,应该根据病情进行对应治疗,包括血糖、血压、血脂的控制调整,改善心肌供血状态等。在接受治疗过程中患者均不应用其他的扩血管药物、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抗凝剂等,在对症及支持治疗方面措施相同。

1.4 观察指标在为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治疗后将以下内容作为疗效判断标准:①疗程后患者的眩晕以及其他相关临床症状消失,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均没有受到影响,判定为痊愈;②疗程后患者典型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控制,头部偶尔有轻微的昏沉或者晕眩感,但无自身或者视物时候不存在旋转感,不会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以及工作,判定为显效;③在疗程后患者眩晕症状得到改善,虽然能够工作但时间不能持久,正常生活受到影响,判定为有效;④疗程后患者相关临床症状并无改善甚至恶化,判定为无效[9]。在疗程后对患者以下症状应用数字评分(NRS)评价[10]:眩晕、头痛、恶心呕吐、耳鸣、视物障碍、心悸胸痛,所得分数越高提示症状对患者的影响越严重。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治疗后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对应为66.7%、93.3%,观察组有显著优越性(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症状积分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交感神经症状NR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症状评分比较 (例,

3 讨论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属于症候群疾病,在不同个体上面其表现也有明显的差异性,对此类患者需要全面对病情进行评估,确保治疗方案的个体性。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主要采取调整生活方式来缓解症状,辅以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可分为病因治疗、对症治疗2种,对症治疗主要是对眩晕常见病因的预防和治疗,诱发原发病包括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高血压、动脉栓塞以及高黏血症等,对此类患者的对症治疗手段包括[11]:①前庭系统兴奋性抑制药物,包括镇静药物、抗胆碱能药物以及抗组胺药物等;②诸如西比灵、尼莫地平等钙离子通道阻滞剂;③诸如银杏达莫、长春西汀、盐酸法舒地尔等能够改善循环或者血管扩张药物;④诸如胞二磷胆碱、脑康复、ATP以及脑蛋白水解物等能够改善脑部代谢的药物。以往西医对症药物治疗措施需要时间较长,且停药后病情容易反复发作,长时间用药则有可能诱发不良反应,无论是疗效或者安全性均达不到令人满意的效果,药物的干预只是针对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但是在根本上却没有有效的改善作用。

本研究中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即常规西药对症治疗基础上配合中医通督调神针灸法干预的患者无论是病情控制或者是症状积分评价等均明显优于单纯应用西药对症治疗患者。在中医理论中将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归类到“眩晕”的范畴,可称为“掉眩”“眩冒”等,虽然中医对于该病的认知在机制、侧重点方面有所差异,但整体归纳而言则可认为是风、火、虚、痰以及外邪侵袭诱发晕眩等几个方面,以虚为本。

所用中医治疗手段为通督调神针灸法,该手段被广泛应用到治疗各种心脑以及神志疾病,对于“窍闭神匿”所导致的缺血性脑病效果已经得到了临床的认可。通督调神针灸法从患者的身体整体考虑,遵循中医理论的指导并以现代医学理论、现代康复理论作为基础,最终确认针刺的具体穴位以及手法。督脉循身之背,背部为阳经分布,该穴位能够统率以及督促整体的阳经脉气,也被称为是“阳脉之海”,督脉循着背部的正中线前行,督脉自身的脉气和手足三阳经、阳维脉以及带脉都有交汇的联系,因此可以说各个阳经都与督脉的脉气之间存在联系性。另一方面督脉又循行于脊里并入络于脑,一直以来脑部均有“元神之府”的称谓,经脉存在的神气活动程度与脑部之间有着直接联系。人体脏腑通过足太阳膀胱经背俞穴,直接被督脉的经气所制备,因此督脉与人体脏腑的功能运行存在着联系,本次所选择的百会、大椎、风府、上星以及膈俞等都属于督脉的经穴,督脉和任脉相连接,自胞中出现而上行直接进到脑部巅峰,通过对各个穴位进行针刺能够达到任督二脉的贯通,开窍醒脑,引导肾精上行,再对几个局部穴位针刺以达到辅助效果,不但能够生髓醒脑且可活血通络,标本兼治,可知各种穴位的选择都考虑到各种情况,有着极为充分的客观依据[12]。

综上所述,为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拟定治疗方案时可选择中西医结合思路,配合通督调神针灸法与西药对症治疗达到内外兼治的效果,控制症状并提高患者生活舒适体验,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对症督脉疗程
鲍远程从督脉论治脊柱疼痛经验
对症灸治,中耳炎不再犯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从“阴中求阳”论治“督脉生病”
空心菜为什么烂根 找准原因对症防治
是药三分毒乃药不对症
中药外敷治疗乳腺炎验方
基于热扫描成像系统探讨易筋经“托天桩”对阳虚质督脉红外热成像的影响
以督脉为主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弱智儿童48例
无花果煎汤熏洗治疗痔疮60例